看到一篇好文章,知道了一些道理!
看到一篇好文章,知道了一些道理!
今天送完儿子上学,陪老婆一起去吃椰子鸡,听老婆说起最近有一个朋友,经常向她抱怨生活的不顺,似乎到了要死要活的程度。顺便看了下她那个朋友的朋友圈,竟然全部是负面的东西。一会说走到了悬崖边想跳下去,一会说日子没法过了,可是为了儿子还要憋屈的坚持下去。我对老婆说,屏蔽掉她的朋友圈吧,以后少和她来往。否则你也会被她传染的,因为抱怨本身没有任何用处,而且会传染。抱怨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能悄无声息地嵌入你的生活,慢慢腐蚀你的好心情,并且不易察觉。刚好是阅读《通向财富自由之路》有一篇是专门说抱怨的问题,权当这篇文档就是对那边专栏文章的总结吧。
<一>抱怨是没有用的
有一个年轻的农夫,划着小船,给另一个村子的居民运送自己的农产品。那天的天气酷热难耐,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划着小船。希望快点完成运送任务,以便在天黑之前能赶回家去。突然,农夫发现前面另外一条船,沿河而下,朝着自己的船快速驶来。眼见两只船就要撞上了,但是那只船并没有丝毫要避让的意思,似乎有意要撞翻农夫的小船。“让开,快点让开,你这个白痴!”农夫大声地向对面的船吼叫。“再不让开你就要撞上我了!”但农夫的吼叫完全没用,尽管农夫手忙脚乱地企图要让开水道,但为时已晚,那只船还是重重地撞上了他,农夫被激怒了,他厉声斥责道:“你会不会驾船?这么宽的河面,你竟然撞上了我?!”当农夫怒目审视对方小船的时候,他吃惊地发现,小船上空无一人,听他大呼小叫、厉言斥骂的只是一只挣脱了绳索、顺河漂流的空船。(摘自环球时报)
这是一个很古老的寓言故事,这个寓言让我们知道,在多数情况下,你抱怨、怒吼、责难的时候,你的听众或许就只是一艘空船,那个你一再抱怨的人、你的生活、你的工作绝对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有所改变。可怕的是,抱怨会占用你的时间,占用你宝贵的注意力。我们常说注意里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
<二>抱怨会传染,抱怨会上瘾
在大学生服务队服务的时候,认识一个女孩,我们都叫她小坏蛋(她自己好像也很喜欢这个称呼),她总是一脸灿烂,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大家都说她没心没肺,从来没见她伤心过。任何场合,只要有了她,就充满了笑声。只要和她在一起,你的心情也会变得很好。快乐是会传染的,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就就会变得快乐起来。工作以后,有的朋友,你一和他在一起,就开始诉说工作上的不顺,老婆的不理解,儿子的不听话,越说越激动,然后你也跟着他一起抱怨起生活的不顺,仿佛全世界都欠了你们的。抱怨也会传染,而且很难让人意识到,等你发现自己染上这种“病”的时候,可能已经很严重了。更可怕的是,抱怨除了会传染,还会让人上瘾。尤其是你周围的人“愿意”听你不停地抱怨的时候,我们更容易掉进那个大坑。就像你的味觉会适应一种食物一样,如果你每顿饭吃的都是相同的食物,那么渐渐地,你的味觉就会适应它,甚至上瘾。等到你需要吃食物的时候,第一个想起的就是那种食物。抱怨和食物一样,你每说出一句抱怨,实际上不仅仅是情绪的宣泄,也是对大脑的刺激,它会让你的神经细胞适应,甚至期待这种消极的想法再次出现。
<三>你的生活将活成你抱怨的样子
心里学上,说话对每个人来说,其实都是“大脑重塑”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倾向于不由自主地“扮演”我们向别人描绘的样子,甚至成为那个样子。之前看过《秘密》的电影,里面对吸引力法则有非常详细的描述,里面说的是,我们生命里发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而来的,你心中构想的画面会在显示生活中发生。也就是说,你心里想的一切都会吸引到显示生活中来。抱怨也是如此,你抱怨的生活是什么样,吸引力法则会将对应的生活带给你。你将永远生活在抱怨的囚笼里。
<四>面对抱怨的正确态度
面对生活的艰难、工作的难题、学习的不顺利,正确的态度是,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承受。这才是幸福生活之道。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两方面的能力,一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能解决就解决,当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以后,你能遇到的问题的解决率就会更高,你就能活得更幸福。另外一个能力是培养我们坚韧的品格。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我们在现阶段可能解决不了的,我们就先承受它,接纳它。我们还要建立强大的弹窗系统,类似早年的QQ,经常有新消息就会弹窗提醒。同样,我们要在我们的大脑中建立弹窗机制,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抱怨的时候,我们就要启动弹窗系统,告诉自己,我们启动了抱怨模式了,快点停下来。之前看过一本书,叫做《不抱怨的世界》,里面有说到你可以将一个紫色的橡胶手环戴在一只手上,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的时候,就将手环移动到另外一只手上,这和我们的弹窗系统类似,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你的抱怨会越来越少,幸福感也会出现很大的提升。
<五>你的选择是?
你的成绩不会随着抱怨而自动提高,你的工作不会因为抱怨而提升业绩,同样你的生活也不会因为抱怨而变得更幸福。面对繁花烂漫的世界,你将如何选择?你想成为一个很惨的人吗? 很简单,开始抱怨就可以了!
本篇是看到的好文,版权归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