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学会“偷懒”
我们每个人都是懒惰的,社会形态也是在往更加方便快捷方面发展的。
程序员应该学会“偷懒”。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劳动力的解放。
原先社会中,需要80%的人力投入到土地上,才能满足人类的食物需求。
通过各种工具的改良,与“工业革命”,这个比例进一步缩减。
释放大量劳动力,行程了新的阶级“工人阶级”
开发程序通常都是为了将繁重的工作通过计算机来讲工作简化,释放劳动力。
而开发者也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释放自己的劳动力,给自己更多时间。
程序员可以通过各种工具与平时积累的专业知识,将自己的劳动力更加释放。
管理者可以劲量按照每个开发者的知识偏向来划分任务。
举例:
- 规范日志记录形式,使用日志收集框架,统一收集日志,提供快速搜索查询:
- 原先的情况下,查询日志需要登录服务器,打开文件,搜索关键信息,日志记录不规范几乎狠难定位问题点在哪里。
- 日志记录规范后,通过查询 浏览器查询日志框架,使用全局ID 就可以快速查询到 整个请求的生命流程。可以快速定位问题点。
-
常见问题与已经发生的问题行程文档记录:
- 一个问题出现一次,那么就很可能出现第二次。
- 解决第一次问题从判断问题点,与找到解决方法,可能需要几个小时。这是可以理解的。
- 第二次出现同样的问题,通常是与第一次问题发生时间相隔有段时间之后。很难回忆起第一次是如何处理问题的。很可能需要将第一次解决的方式在进行一次,同样需要几个小时。
- 将问题记录成文档之后,发送同样问题可以有快速解决方式。时间可能在半个小时之内或者更短。
这些都是“偷懒”的方式。
通过一定“偷懒”的方式,我们不光可以减轻的劳动量,也更加提高劳动质量,同时也在提高问题解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