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知识,不能只用一种视角来总结总纲,而是根据自己的世界观(随着不断的学习,世界观会不停的健全,看问题的本质会慢慢深入,导致笔记的记录方式也随之不停的更改)对该类型的知识,进行分类,找出最符合它的特性进行对应的视角来创建对应的大纲,利用大纲来规划总结整个知识点的层次结构,同时也是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习过程中的手法:

  1. 使用分类(或许是利用概念,或是理念等等)
  2. 使用前因后果表达关联性或流程
  3. 使用框架及分层描述层次结构
  4. 使用主次方式,那些是必须的,那些是拓展的
  5. 使用原则,顺藤摸瓜。
  6. 对比(差异,相关)

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一下就知道用什么手法及笔记去记录及学习知识,都是靠自身的不断的总结,不断思考为什么会存在?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它解决了什么?在本质上去思考,去总结。

笔记的总纲结构原则,让自己回顾的时候,第一眼看到总纲的时候,就能马上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层次,通过总纲能牵出尽可多的知识细节(那些必须的,前后知识的关联性,等等)。

笔记的总纲有很多种(同样的文字,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能得出不同的视角(包含与层次关系(如菜单,框架,树形),推导(如流程),关联(立体)等)效果,常见的如下:

总纲方式 方法1:菜单方式,与word的目录一样 方法2:主干与菜单 方法3:主干与分支与菜单

大约示例

  1. 数据类型
    1. 整形
    2. 字符
    3. 数组
  2. 函数
    1. 定义
    2. 嵌套
      1. 尾调用
      2. 拓展知识
        1. 函数式
    3. 递归
  3. 控制语句
    1. 判断语句
    2. 循环语句

数据类型  ———-> 函数  ———-> 控制语句 

                                | –> 定义

                                | –> 嵌套

                                |         | –>尾调用

                                       | –> 拓展知识

                                |                     | –> 函数式

                                | –> 递归

数据类型 –> 变量–>整形  –> 字符

  ↓ 

  ↓                       拓展知识 –> 函数式

  ↓                         ↑  

 

函数  –> 定义 –> 嵌套 –> 递归

  ↓                         | –>尾调用

  ↓

控制语句  –> 判断语句 –> 控制语句

  ↓

…..

说明

没有直观的感受

没有明确指出,学嵌套后,可以马上学习递归

因为看起来更像是包含与层级关系(函数知识点包含有定义,嵌套,递归)

方法三,能较好的解决方法一,二的缺陷

 

版权声明:本文为BoNuo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BoNuo/p/9539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