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workflow

用于快速构建各种关系图的库,比如流程图,可视化执行流等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auto-workflow/AWorkflow

快速开始

npm install aworkflow

或者引用dist文件夹下的产出文件

访问demo

npm install

npm run dev

默认模版:http://localhost:9999/

动画:http://localhost:9999/demo/animate

自动排列:http://localhost:9999/demo/autosort

自定义模版:http://localhost:9999/demo/custom

也可以访问在线demo:

默认模版:http://zhoushengfe.com/flow/dist/index.html

动画:http://zhoushengfe.com/flow/dist/demo/animate/index.html

自动排列:http://zhoushengfe.com/flow/dist/demo/autosort/index.html

自定义模版:http://zhoushengfe.com/flow/dist/demo/custom/index.html

技术文档

快速开始

1,定义node:

let node1 = {
    // 唯一标识,必须
    id: '123',
    // 自定义数据,用于填充模版,nodeName为组件文案
    defineData: {
        nodeName: '数据拆分'
    },
    // 画布中位置
    position: [100, 100],
    // 输入圈,对象数组,每个对象表示一个输入,以下标区分
    input: [
        {
        }
    ],
    // 输出圈,对象数组,每个对象表示一个输出,allInputs:能链接到所有node的输入,enbaleInputs:对象数组,每个对象定义可以输入的圈信息(id对应节点,inputIndex对应输入点下标)
    output: [
        {
            allInputs: true,
            enbaleInputs: [{
                id: '124',
                inputIndex: 0
            }]
        }
    ]
};
let node2 = {
    // 使用的模版,默认使用defaultTemplate
    templateName: 'iconTemplate',
    id: '124',
    defineData: {
        nodeName: '随机采样',
        imgSrc: 'base64...'
    },
    // 画布中位置
    position: [300, 100],
    // 输入
    input: [
        {
        }
    ],
    // 输出
    output: [
    ]
};

2,定义节点关系:

let edges = [
    {
        // 输出节点及输出圈,‘123:0’表示id为123的node的下标为0的输出点
        src: '123:0',
        // 输入节点及输入圈,'124:0'表示id为124的node的下标为0的输入点
        to: '124:0'
    }
];

3,实例化:

// 全局配置
let globalConfig = {
    // 是否静态图片,true:节点和连线都不可拖动,false:可以添加事件监听
    isStatic: false,
    // 整个图默认模版,默认为defaultTemplate
    templateName: 'defaultTemplate',
    // templateName: 'iconTemplate',
    // 是否需要自动排序,true: 程序智能计算每个node的位置,false: 根据node position来定位
    autoSort: true,
    // 自动排序时,true: 水平排序,false: 垂直排序
    horizontal: false,
    // 可选,node对齐方式,start: 水平排列时表示上对齐,垂直排列时表示左对齐 middle: 中间对齐 end: 水平排列时表示下对齐,垂直排列时表示右对齐
    align: 'middle',
    // 可选,beginX 起点X坐标,默认10
    beginX: 30,
    // 可选,beginY 起点Y坐标,默认10
    beginY: 30,
    // 可选,spaceX 横向间距,默认200
    spaceX: 200,
    // 可选,spaceY 纵向间距,默认100
    spaceY: 60
};
// 实例化
let workflow = new AWrokflow(document.getElementById('aw'), {nodes, edges}, globalConfig);

API

接口文档: http://zhoushengfe.com/flow/api/index.html

基础概念

模版

模版是形状和样式的结合体,定义了节点(node)和连线(edge)的具体形状和样式 默认为defaultTemplate,由矩形和文案组成 系统还提供了iconTemplate模版,由一个icon和文案组成 当然还可以自定义模版,可以参考demo,定义了一个红色模版 定义的模版可以在node和edge中使用,这样就可以画出不同的节点和连线了

node

节点,可以定义使用的模版,模版中参数,输入,输出圈信息

edge

连线,可以定义模版,连线信息

高级用法,自定义node和edge的基础绘制方法

DrawView

在渲染工作流中,为了方便地处理缩放,所以整个工作流的图形集合是一个对象,对应zrender中的Group类,默认情况下是Aworkflow中的DrawView类,在DrawView中包含了NodeViewEdgeViewNodeViewEdgeView是由不同的Shape组成的Group。
如果想自定义一个渲染规则,可以参考src/draw/basicdraw/DrawView.js中的代码,使用Draw.extend()实现一个自定义的类,需要设置type字段,并且实现render()方法,render()方法中需要将最终使用的zrender的形状实例对象return出去,以便于在Aworkflow中add到zrender对象中。
(这个地方实现的好像不太好)

NodeView

Node是工作流中的节点,默认的实现类是src/draw/basicDraw/NodeView,父类是src/draw/Node,Node也是一个Group,包含了像文字(Text),图标(Image),矩形(Rect)等基本形状。在NodeView中render输入输出点的时候,会根据点的个数和Node的position来计算出每个点的坐标来绘制,同时可以在config中配置input或者output在node中的位置,如top、right、bottom、left。
同样,如果想要自定义一个Node,需要使用Node.extend()方法,需要定义type和实现render()方法,render()方法中需要将最终使用的zrender的形状实例对象return出去,以便于在DrawView或者父集合对象中add到对应的Group对象中。

EdgeView

Edge是工作流中的连线,默认的实现类是src/draw/basicDraw/EdgeView,父类是src/draw/Edge,Edge也是一个Group,包含了像贝塞尔曲线和三角形箭头基本形状。渲染连线需要在渲染节点之后进行,因为连线的信息只有节点信息没有坐标信息,所以需要在节点渲染后,根据起止节点来计算处连线的起始点坐标,同时会根据箭头的位置对终点坐标进行细微的调整。
同样,如果想要自定义一个Edge,需要使用Edge.extend()方法,需要定义type和实现render()方法,render()方法中需要将最终使用的zrender的形状实例对象return出去,以便于在DrawView或者父集合对象中add到对应的Group对象中。

Shape

Shape是一些基本形状,目前实现了的有BezierCurve、CirCle、Image、Text、React、Triangle,是对zrender中Displayable中的简单封装。在使用Shape的时候,需要先实例化,然后调用shape.init()方法实例化对应的zrender对象,init之后shape.dom中存储便是对应的zrender对象。 需要自定义Shape的时候,需要使用Shape.extend()方法。和上面几个类似,具体可参考src/draw/shape目录中的代码。

测试

npm run test

讨论

qq群:869605396

版权声明:本文为mufc-go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mufc-go/p/9593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