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回顾下上篇博文中js基础梳理-究竟什么是执行上下文栈(执行栈),执行上下文(可执行代码)?的执行上下文的生命周期:

  • 生成变量对象(Variable object, VO)
  • 建立作用域链(Scope chain)
  • 确定this指向
  • 变量赋值
  • 函数引用
  • 执行其他代码

在写程序的时候会定义很多变量和函数,那js解析器是如何找到这些变量和函数的?

变量对象是与执行上下文对应的概念,在执行上下文的创建阶段,它依次存储着在上下文中定义的以下内容:

建立arguments对象。检查当前上下文中的参数,建立该对象下的属性与属性值。没有实参的话,属性值为undefined。

检查当前上下文的函数声明,也就是使用function关键字声明的函数。在变量对象中以函数名建立一个属性,属性值为指向该函数所在内存地址的引用。如果变量对象已经存在相同名称的属性,则完全替换这个属性。

检查当前上下文中的变量声明,每找到一个变量声明,就在变量对象中以变量名建立一个属性,属性值为undefined。如果变量名称跟已经声明的形式参数或函数相同,则变量声明不会干扰已经存在的这类属性。

  • 只有全局上下文的变量对象允许通过VO的属性名称来间接访问,在其他上下文(后面干脆直接讲函数上下文吧,我们并没有分析eval上下文)中是不能直接访问VO对象的。

  • 在函数上下文中,VO是不能直接访问的,此时由活动对象AO继续扮演VO的角色。

未进入执行阶段前,变量对象中的属性都不能访问!但是进入到执行阶段之后,变量对象转变成了活动对象,里面的属性都能被访问了,然后开始进行执行阶段的操作。

因此,对于函数上下文来讲,活动对象与变量对象其实都是同一个对象,只是处于执行上下文的不同生命周期。不过只有处于执行上下文栈栈顶的函数执行上下文中的变量对象,才会变成活动对象。

说了一堆概念,有点懵,对吗?请看这个例子:

  1. var a = 10;
  2. function b () {
  3. console.log('全局的b函数')
  4. };
  5. function bar(a, b) {
  6. console.log('1', a, b)
  7. var a = 1
  8. function b() {
  9. console.log('bar下的b函数')
  10. }
  11. console.log('2', a, b)
  12. }
  13. bar(2, 3)
  14. console.log('3', a, b)

要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打印,首先,从执行上下文的创建阶段来分析变量对象:

  1. // 创建阶段:
  2. // 第一步,遇到了全局代码,进入全局上下文,此时的执行上下文栈是这样
  3. ECStack = [
  4. globalContext: {
  5. VO: {
  6. // 根据1.2,会优先处理全局下的b函数声明,值为该函数所在内存地址的引用
  7. b: <reference to function>,
  8. // 紧接着,按顺序再处理bar函数声明,此时根据1.1,因为是在全局上下文中,并不会分析bar函数的参数
  9. bar: <refernce to function>,
  10. // 根据1.3,再处理变量,并赋值为undefined
  11. a: undefined
  12. }
  13. }
  14. ];
  15. // 第二步,发现bar函数被调用,就又创建了一个函数上下文,此时的执行上下文栈是这样
  16. ECStack = [
  17. globalContext: {
  18. VO: {
  19. b: <reference to function b() {}>,
  20. bar: <refernce to function bar() {}>,
  21. a: undefined
  22. }
  23. },
  24. <bar>functionContext: {
  25. VO: {
  26. // 根据1.1,优先分析函数的形参
  27. arguments: {
  28. 0: 2,
  29. 1: 3,
  30. length: 2,
  31. callee: bar
  32. },
  33. a: 2,
  34. // b: 3,
  35. // 根据1.2, 再分析bar函数中的函数声明b,并且赋值为b函数所在内存地址的引用, 它发现VO中已经有b:3了,就会覆盖掉它。因此上面一行中的b:3实际上不存在了。
  36. b: <refernce to function b() {}>
  37. // 根据1.3,接着分析bar函数中的变量声明a,并且赋值为undefined, 但是发现VO中已经有a:2了,因此下面一行中的a:undefined也是会不存在的。
  38. // a: undefined
  39. }
  40. }
  41. ]

以上就是执行上下文中的代码分析阶段,也就是执行上下文的创建阶段。再看看执行上下文的代码执行阶又发生了什么。

  1. // 执行阶段:
  2. // 第三步:首先,执行了bar(2, 3)函数,紧接着,在bar函数里执行了console.log('1', a, b)。全局上下文中依然还是VO,但是函数上下文中VO就变成了AO。并且代码执行到这,就已经修改了全局上下文中的变量a.
  3. ECStack = [
  4. globalContext: {
  5. VO: {
  6. b: <reference to function b() {}>,
  7. bar: <refernce to function bar() {}>,
  8. a: 10,
  9. }
  10. },
  11. <bar>functionContext: {
  12. AO: {
  13. arguments: {
  14. 0: 2,
  15. 1: 3,
  16. length: 2,
  17. callee: bar
  18. },
  19. a: 2,
  20. b: <refernce to function b() {}>
  21. }
  22. }
  23. ]
  24. // 因此会输出结果: '1', 2, function b() {console.log('bar下的b函数')};
  25. // 第四步:执行console.log('2', a, b)的时候, 发现里面的变量a被重新赋值为1了。
  26. ECStack = [
  27. globalContext: {
  28. VO: {
  29. b: <reference to function b() {}>,
  30. bar: <refernce to function bar() {}>,
  31. a: 10,
  32. }
  33. },
  34. <bar>functionContext: {
  35. AO: {
  36. arguments: {
  37. 0: 2,
  38. 1: 3,
  39. length: 2,
  40. callee: bar
  41. },
  42. a: 1,
  43. b: <refernce to function b() {}>
  44. }
  45. }
  46. ]
  47. // 因此会输出结果: '2', 1, function b() {console.log('bar下的b函数')};
  48. // 第五步,执行到console.log('3', a, b)的时候,ECStack发现bar函数已经执行完了,就把bar从ECStack给弹出去了。此时的执行上下文栈是这样的。
  49. ECStack = [
  50. globalContext: {
  51. VO: {
  52. b: <reference to function b() {}>,
  53. bar: <refernce to function bar() {}>,
  54. a: 10,
  55. }
  56. }
  57. ]
  58. // 因此会输出结果: '3', 10, function b() {console.log('全局的b函数')}

总结一下,变量对象会有以下四种特性:

  1. 全局上下文的变量对象初始化是全局对象(其实这篇文章并没有介绍这个特性,不过它也很简单就这么一句话而已)
  2. 函数上下文的变量对象初始化只包括Arguments对象
  3. 在进入执行上下文的时候会给变量对象添加形参,函数声明,变量声明等初始的属性值
  4. 在代码执行阶段,会再次修改变量对象的属性值。

理解了这些,是不是发现再有一些函数提升,变量提升什么的是不是都很简单了。例如,你可以思考下这三段代码分别发生了什么。

  1. foo()
  2. var foo = function() {console.log(1)}
  3. function foo() {console.log(2)}
  1. foo()
  2. function foo() {console.log(2)}
  3. var foo = function() {console.log(1)}
  1. var foo = function() {console.log(1)}
  2. function foo() {console.log(2)}
  3. foo()

版权声明:本文为hezhi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hezhi/p/10053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