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园友私下问我,博客中的AccountDemo后端架构为什么是那样的,是不是分层太多太冗余,故这里简单介绍下。先看解决方案工程截图:

  

  每个工程的含义,见https://www.cnblogs.com/guokun/p/7082987.html。运行时,请求处理流程,这里再贴出来:

  

  这里,园友主要不解的是,为什么会有两个接口层,Account.Repository.Contract和Account.Service.Contract,是不是太多了。最近几年,在后端架构中,出现了一种称之为六边形架构的架构模式,这货之前曾被叫做洋葱架构、端口适配器架构,反正大家知道都是它就是了。六边形架构的核心,就是应用程序业务逻辑处于架构的核心,而上层的视图、控制器、数据访问等,都属于基础设施,是用来辅助实现业务逻辑的,他们都依赖于核心业务逻辑。这些基础设施是易变或者说很可能被频繁替换的,例如应用层今天可能是MVC,明天可能是WebAPI,数据访问今天可能是EF,明天可能是Dapper,甚至CSRedis,MongoDB。。。

  六边形架构最终要实现的效果就是,解耦应用核心业务逻辑与基础设施,其整体架构与依赖如下图:

  

 

 

  蓝色箭头方向代表依赖方向,而非运行时数据流向或请求处理流向,请特别注意。ApplicationCore处于整个架构的中心,周边都是依赖于它的,这也是这一层名称ApplicationCore的由来,其核心特征是:1、用用层及基础设施层都依赖核心业务层;2、业务逻辑保持不变,应用层或基础设施层,比如切库、切ORM、切应用层框架,随便搞;3、有别于传统三层架构,数据层提供什么,业务层就有什么或用什么,六边形架构是业务层需要什么,就定义什么契约,数据层就实现什么或提供什么。

  介绍完了六边形架构,接下来回答,为什么有两个接口层。本质上,Account.Repository.Contract和Account.Service.Contract两层契约均归属于核心业务层,Account.Service.Contract用于对应用层承诺,提供什么服务,Account.Repository.Contract和Account.Service.Contract则规定基础设施层必须给自己提供什么操作。如果你愿意,那么这两个接口层完全可以融入Account.Service工程中,这都是没问题的,本来他们就属于业务逻辑的范畴,但我还是把它单独分出来,否则便是应用层、基础设施层直接硬依赖Account.Service,一者太重,二者不符合将面向接口编程。

  最后,说下,为什么Account.Repository.EF仓储工程中,一个实体类,对应了一个仓储对象。严格来讲,这么做是不合适的,设想一下,假如数据库表很多,那这里岂不膨胀得厉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得知道仓储的由来。这玩意儿来自领域驱动架构,一般来讲,一个仓储是一一对应一个聚合根,这个聚合根是业务上功能聚合的一系列领域对象的,例如一个学生,对应一个宿舍,同时这个学生是个高富帅,他他妈的比较花心,身边有N个白富美女朋友。如果系统要维护这么样一个对应关系或信息,这里学生就是一个聚合根。具体表现在代码中,直观看就类似一个复杂对象,这个复杂对象的最外边就是学生,里边嵌套啥宿舍啊,女朋友集合啊,什么的。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学生这个聚合根才对应一个仓储类的,什么宿舍,女朋友都不应该有仓储类(假设没有其他需求导致他们需要上升为聚合根)。解释完了聚合根,这里回到刚才那问题,为什么搞成了一个数据库实体一个仓储类。主要在于,示例中抽象出了这么一个仓储基类:

这玩意儿是泛型的,因为后续仓储实现类想要用到其中的一些公用方法,实现这个基类时候,需要约定实体,所以为了偷懒,我就每个数据库表或者领域实体一个仓储类了,仅此而已。

好了,园友提到的几个问题差不多就这样。

 

版权声明:本文为guokun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guokun/p/10486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