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Google在系统设计时遵循一个理念,就是:Design for failure,翻译过来就是:为失败而设计。他们太清楚了,系统故障是不可避免的,永远都在发生,而真正体现技术实力的,是由在故障发生后,响应和恢复的速度、损失的多少来衡量。因此,系统故障的发生应该是常态化,也就是说处理异常的流程可能要比正确运行的流程复杂得多、费时费力得多,是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的。

从Google的这个设计理念,我们不禁联想到,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人,也可以看作一个系统。那对我们个人来说,失败也必然是常有的事。如果你的人生经历中很少有失败,那么或许你是人中龙,是举世无双的天才,又或许是因为,你太没有野心了,不像一个做事的人。一般来说,我们定的目标总是比我们最终能达成的结果要高一些,因为目标太容易实现的话,对我们没有鞭策作用,意义就不大了。有一种说法,就是“取其高者而得其中”,因此,目标是我们的期望值,总是可能比我们所能达到的高度要高些。

正因为人生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目标,所以我们常常难以避免失败,不管是大失败还是小失败,总是伴着我们成长。有人因此而沮丧,进而否定自己,妄自菲薄,甚至一蹶不振。他们可能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上,别人也一样,无数的人都在经历着无数的失败,不同的是,有些人可以正视失败,从反复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最终才有可能走向外人看到的所谓成功之路。

我们现在看到台上光鲜亮丽的大佬们,也几乎没有谁是顺风顺水的,比如阿里的马云,高考考了三次才上杭州师院,在创立阿里之前,也曾经创办过三个公司,都以失败告终,只是这些失败经历,在他成功之后容易被人遗忘。还比如说新东方的老板俞敏洪,也是三次高考才上的北大,还因为肺结核住院一年,后来又被北大开除。这些经历在很多人看来,大多是失败的经历,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失败的经历,或许就没有今天的新东方,当然他是否会有别的大作为,我们都很难去想象,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失败的经历正是他日后成功的铺垫。这些大佬能有今天的成就,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努力,没有因为失败而否定自己,并且内心有某种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们继续前行。

当年韩寒办的《独唱团》杂志,邀请了国内一大票名气很大的文人写稿,但后面因为某些不可抗力,第二期杂志无法面世,很多读者伤感叹息,而韩寒在博客上是这么安慰读者的:“这就像冬至花败,春暖花开,都是生活常态,所以并无须惋惜”。而路遥同样在《平凡的世界》结尾时说:“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他们这样的心态也太赞了吧,但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他们大概看透了这一切,看透了前进路上阻力和失败的必然性,因此能坦然面对现实的人生。

人和人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我想本质上还是因为看透与否的区别。看透的人,知道这些失败是之后成功的一部分,这些经历是漫长人生的组成部分,不会因为局部的失败而放弃整体上的努力。此外,还需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也不能太过于好高骛远,不能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于自己的能力。记得貌似已经财务自由的高少星在公众号里曾调侃式地说,创业者最应该记住的九字箴言是:“我是猪我是猪我是猪”,这样你就更能坦然面对创业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想表达的还是:人生中避免不了失败,对于失败常态化的人生,不仅要看开,还要去适应,同时不忘从失败中学习经验,为走向成功奠定更好的基础。最后,希望我自己和读者朋友们,都可以勇敢面对失败常态化的人生,从而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实做。感谢阅读!

 

文章来源:技术人成长

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为woshiweige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woshiweige/p/11193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