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第三版>>读书遇到的5个问题

1.书中第4章4.5节所说的结对编程让我感觉有一点困惑,书中书写的是结对编程,说实话我是第一次接触这个词汇,我能感到这种方式的新特之处,但是对比我现实的编程经历,我很难想象在一般的企业开发中这样的行为能否能顺利展开,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比如说我们开发基于hadoop的一个小系统,突然忘记一些简单的命令是常态,这时候不免会去查一些简单的资料。如果我们采用结对编程的模式,尴尬的事情就会发生了,一起的队友是否会觉得你能力不足,又或者即使能找到技术匹配的队友,这时候也很难说他们的性格相符,而且在中国传统的保守观念中,很难做到大家一起分享自己隐私。有人在我旁边看完编程,我会感到浑身不自在(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2-3.第8章用户调查,我想在这儿提出2个疑问:
第一点就是8.4中的问卷调查,指出了调查中常见的一些错误,但是读者认为这不是根本的原因,因为在现世生活中,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件与自己关系不大的事,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打10086客服后,他会发一个短信的问卷调查我们大部分事选择性忽略的,或者有些时候我们登陆网站的时候注册信息顺带的调查,我们的想法更是快速结束这个调查问卷。导致的结果就是填写的信息不准确。

第二点就是我在网上参观其读者的心得所具有的想法,数据的隐私问题,facebook事件之后大家对个人隐私开始重视起来,对于开发团队,想要数据拿不到是常事。我自己有幸去成都长虹的灯塔实验室参观,期间我跟随导师在座谈会上听得了他们所做的一个项目(通过移动终端统一控制家电设备),这个项目可以说开发目的非常明确,但是结果是其他公司根本不允许长虹公司这样拿取自己的数据。还有一个印象深刻得是实在百度超级链的大会上,一个研究肿瘤的大学教授希望拿到一些用户的肿瘤案例来进一步研究,但是摆在现实面前的是大部分医院为了不承担后果不愿意把用户的数据拿给研究者(即使用户数据被隐藏,本身的肿瘤信息也很难拿到),当然最后这几个问题他们都做到了解决,因此回归本书,定义用户调查还值得我们重新思考。

4.最后是第6章的敏捷开发,我还是没太懂“敏捷”含义(也许学完整个软工的体系会有所了解),既然文章中提到了敏捷开发,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做项目时,及早响应需求,尽快发布可用的软件,这就是敏捷的体验?但是在我现在的认知中,大概还记得本科旁听课时,一个老师告诉我,软件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比于造出的飞机,可以说软件发生故障的几率更大的多反观历史经验事实也是这样下图是我百度随手一搜出现的:

还有很多经典的事故。在实际开发中,考虑的问题会更多,所以回归主题,我们是否真的能做到敏捷开发?
5.第5个问题,等我遇到了我来补。

版权声明:本文为ming1024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ming1024/p/1161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