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在前面

  其实早就该写这一篇博客了,为什么一直没有写呢?还不是因为忙不过来(实际上只是因为太懒了)。不过好了,现在终于要开始写这一篇博客了。在看这篇博客之前,可能需要你对 Go 这门语言有些基本的了解,比如基础语法之类的。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二、Go 环境配置

1.安装配置

  在学习一门语言时,第一步就是环境配置了,Go 也不例外,下面就是 Windows 下 Go 开发环境的配置过程了。

  首先你需要下载 Go 的安装包,可以打开 Go 语言中文网下载,地址为:https://studygolang.com/dl

  下载完成后打开安装(例如安装到 E:\Go 目录),然后配置环境变量,将安装目录下的 bin 目录路径加入环境变量中。这一步完成后打开命令行,输入 go version,若出现版本信息则表明配置成功。

2.配置 GOPATH 和 GOROOT

  除了要将 bin 目录加入到环境变量中,还要配置 GOPATH 和 GOROOT,步骤如下:

  在用户变量中新建变量 GOPATH:

  

   在系统变量中新建变量 GOROOT:

  

 3. 选择 IDE

  在 IDE 的选择上,我比较推荐使用 jetbrains 家的 GoLand,功能强大,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三、下载网页

  下载网页使用的是 Go 中原生的 http 库,在使用前需要导包,和 Python 一样用 import 导入即可。如果要发送 GET 请求,可以直接使用 http 中的 Get() 方法,例如:

 1 package main
 2 
 3 import (
 4     "fmt"
 5     "net/http"
 6 )
 7 
 8 func main () {
 9     html, err := http.Get("https://www.baidu.com/")
10     if err != nil {
11         fmt.Println(err)
12     }
13     fmt.Println(html)
14 }

  Get() 方法有两个返回值,html 表示请求的结果,err 表示错误,这里必须对 err 做判断,Go 语言的错误机制就是这样,这里不多做解释。

  这么用起来确实很简单,但是不能自己设置请求头,如果要构造请求头的话可以参考下面的例子:

1 req, _ := http.NewRequest("GET", url, nil)
2 // Set User-Agent
3 req.Header.Add("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78.0.3904.97 Safari/537.36")
4 client := &http.Client{}
5 resp, err := client.Do(req)

 

四、解析网页

1.解析库选择

  Go 语言中可以用来解析网页的库也是很齐全的,XPath、CSS 选择器和正则表达式都能用。这里我用的是 htmlquery,这个库使用的是 Xpath 选择器。htmlquery 是用于 HTML 的 XPath 数据提取库,可通过 XPath 表达式从 HTML 文档中提取数据。Xpath 语法就不提了,毕竟用 Python 写爬虫的时候没少用。

  先说下 htmlquery 的安装吧,一般会推荐你使用如下命令安装:

go get github.com/antchfx/htmlquery

  但是你懂的,出于某些原因就下载不下来,怎么办呢?对于这种能在 GitHub 上找到的库直接 clone 到本地就行了,记得要复制到你的 GOAPTH 下

2.使用 htmlquery

  在使用 htmlquery 这个库的时候,可能会报错说缺少 golang.org\x\text,和上面的解决办法一样,去 GitHub 上找,然后 clone 下来。

  下面是 htmlquery 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及相应含义:

func Parse(r io.Reader) (*html.Node, error):  返回给定 Reader 的 HTML 的解析树。


func Find(top *html.Node, expr string) []*html.Node: 搜索与指定 XPath 表达式匹配的 html.Node。


func FindOne(top *html.Node, expr string) *html.Node: 搜索与指定 XPath 表达式匹配的 html.Node,并返回匹配的第一个元素,可简单理解为 FindOne = Find[0]


func InnerText(n *html.Node) string: 返回对象的开始和结束标记之间的文本。

 

func SelectAttr(n *html.Node, name string) (val string): 返回指定名称的属性值。


func OutputHTML(n *html.Node, self bool) string: 返回包含标签名称的文本。

   下面是使用 htmlquery 解析网页的代码:

 1 // Used to parse html
 2 func parse(html string) {
 3     // Parse html
 4     root, _ := htmlquery.Parse(strings.NewReader(html))
 5     titleList := htmlquery.Find(root, `//*[@id="post_list"]/div/div[2]/h3/a/text()`)
 6     hrefList := htmlquery.Find(root, `//*[@id="post_list"]/div/div[2]/h3/a/@href`)
 7     authorList := htmlquery.Find(root, `//*[@id="post_list"]/div/div[2]/div/a/text()`)
 8 
 9     // Traverse the result
10     for i := range titleList {
11         blog := BlogInfo{}
12         blog.title = htmlquery.InnerText(titleList[i])
13         blog.href = htmlquery.InnerText(hrefList[i])
14         blog.author = htmlquery.InnerText(authorList[i])
15         fmt.Println(blog)
16     }
17 }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 Go 语言中不支持使用单引号来表示字符串,而要使用反引号“`”和双引号来表示字符串。然后因为 Find()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数组,因而需要遍历其中每一个元素,使用 for 循环遍历即可。在 for 循环中使用到的 BlogInfo 是一个结构体,表示一个博客的基本信息,定义如下:

1 // Used to record blog information
2 type BlogInfo struct {
3     title string
4     href string
5     author string
6 }

 

五、Go 并发

     在 Go 语言中使用 go 关键字开启一个新的 go 程,也叫 goroutine,开启成功之后,go 关键字后的函数就将在开启的 goroutine 中运行,并不会阻塞当前进程的执行,所以要用 Go 来写并发还是很容易的。例如:

 1 baseUrl := "https://www.cnblogs.com/"
 2 for i := 2; i < 4; i ++ {
 3     url := baseUrl + "#p" + strconv.Itoa(i)
 4     // fmt.Println(url)
 5     go request(url)
 6 }
 7 
 8 // Wait for goroutine
 9 time.Sleep(2 * time.Second)
10 request(baseUrl)

  这里除了在主进程中有一个 request(),还开启了两个 go 程来执行 request()。不过要注意的是,一旦主进程结束,其余 Go 程也会结束,所以我这里加了一个两秒钟的等待时间,用于让 Go 程先结束。

 

六、体验总结

  由于我本身才刚开始学习 Go,就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学到,所以这个初体验其实还有很多没写到的地方,比如数据保存,去重问题等等,后面会去多看看 Go 的官方文档。当然了,对我来说,要写爬虫的话还是会用 Python 来写的,不过还是得花时间学习新知识,比如使用 Go 做开发,熟悉掌握 Go 语言就是我的下一目标了。

 

  完整代码已上传到 GitHub

版权声明:本文为TM0831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TM0831/p/11872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