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编程范式或者说编程风格有三种,面向过程编程、面向对象编程、函数式编程,而面向对象编程又是这其中最主流的编程范式。现如今,大部分编程语言都是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大部分软件都是基于面向对象编程这种编程范式来开发的。

不过,在实际的开发工作中,总以为把所有代码都塞到类里,自然就是在进行面向对象编程了。实际上,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有时候,从表面上看似是面向对象编程风格的代码,从本质上看却是面向过程编程风格的。

哪些代码设计看似是面向对象,实际是面向过程的?

在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进行软件开发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写出面向过程风格的代码。有些是有意为之,并无不妥;而有些是无意为之,会影响到代码的质量。

1. 滥用 gettersetter 方法

它违反了面向对象编程的封装特性,相当于将面向对象编程风格退化成了面向过程编程风格。通过下面这个例子来给你解释一下这句话。

public class ShoppingCart {
  private int itemsCount;
  private double totalPrice;
  private List<ShoppingCartItem> items = new ArrayList<>();
  
  public int getItemsCount() {
    return this.itemsCount;
  }
  
  public void setItemsCount(int itemsCount) {
    this.itemsCount = itemsCount;
  }
  
  public double getTotalPrice() {
    return this.totalPrice;
  }
  
  public void setTotalPrice(double totalPrice) {
    this.totalPrice = totalPrice;
  }

  public List<ShoppingCartItem> getItems() {
    return this.items;
  }
  
  public void addItem(ShoppingCartItem item) {
    items.add(item);
    itemsCount++;
    totalPrice += item.getPrice();
  }
  // ...省略其他方法...
}

在这段代码中,ShoppingCart 是一个简化后的购物车类,有三个私有(private)属性:itemsCounttotalPriceitems。对于 itemsCounttotalPrice 两个属性,我们定义了它们的 gettersetter 方法。对于 items 属性,我们定义了它的 getter 方法和 addItem() 方法。代码很简单,理解起来不难。那你有没有发现,这段代码有什么问题呢?

我们先来看前两个属性,itemsCounttotalPrice。虽然我们将它们定义成 private 私有属性,但是提供了 publicgettersetter 方法,这就跟将这两个属性定义为 public 公有属性,没有什么两样了。外部可以通过 setter 方法随意地修改这两个属性的值。除此之外,任何代码都可以随意调用 setter 方法,来重新设置 itemsCounttotalPrice 属性的值,这也会导致其跟 items 属性的值不一致。

而面向对象封装的定义是:通过访问权限控制,隐藏内部数据,外部仅能通过类提供的有限的接口访问、修改内部数据。所以,暴露不应该暴露的 setter 方法,明显违反了面向对象的封装特性。数据没有访问权限控制,任何代码都可以随意修改它,代码就退化成了面向过程编程风格的了。

看完了前两个属性,我们再来看 items 这个属性。对于 items 这个属性,我们定义了它的 getter 方法和 addItem() 方法,并没有定义它的 setter 方法。这样的设计貌似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并不是。

对于 itemsCounttotalPrice 这两个属性来说,定义一个 publicgetter 方法,确实无伤大雅,毕竟 getter 方法不会修改数据。但是,对于 items 属性就不一样了,这是因为 items 属性的 getter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 List集合容器。外部调用者在拿到这个容器之后,是可以操作容器内部数据的,也就是说,外部代码还是能修改 items 中的数据。比如像下面这样:

ShoppingCart cart = new ShoppCart();
...
cart.getItems().clear(); // 清空购物车

你可能会说,清空购物车这样的功能需求看起来合情合理啊,上面的代码没有什么不妥啊。你说得没错,需求是合理的,但是这样的代码写法,会导致 itemsCounttotalPriceitems 三者数据不一致。我们不应该将清空购物车的业务逻辑暴露给上层代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 ShoppingCart 类中定义一个 clear() 方法,将清空购物车的业务逻辑封装在里面,透明地给调用者使用。ShoppingCart 类的 clear() 方法的具体代码实现如下:

public class ShoppingCart {
  // ...省略其他代码...
  public void clear() {
    items.clear();
    itemsCount = 0;
    totalPrice = 0.0;
  }
}

你可能还会说,我有一个需求,需要查看购物车中都买了啥,那这个时候,ShoppingCart 类不得不提供 items 属性的 getter 方法了,那又该怎么办才好呢?

如果你熟悉 Java 语言,那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还是挺简单的。我们可以通过 Java 提供的 Collections.unmodifiableList() 方法,让 getter 方法返回一个不可被修改的 UnmodifiableList 集合容器,而这个容器类重写了 List 容器中跟修改数据相关的方法,比如 add()clear() 等方法。一旦我们调用这些修改数据的方法,代码就会抛出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异常,这样就避免了容器中的数据被修改。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ShoppingCart {
  // ...省略其他代码...
  public List<ShoppingCartItem> getItems() {
    return Collections.unmodifiableList(this.items);
  }
}

public class UnmodifiableList<E> extends UnmodifiableCollection<E>
                          implements List<E> {
  public boolean add(E e)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public void clear()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 ...省略其他代码...
}

ShoppingCart cart = new ShoppingCart();
List<ShoppingCartItem> items = cart.getItems();
items.clear();//抛出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异常

不过,这样的实现思路还是有点问题。因为当调用者通过 ShoppingCartgetItems() 获取到 items 之后,虽然我们没法修改容器中的数据,但我们仍然可以修改容器中每个对象(ShoppingCartItem)的数据。听起来有点绕,看看下面这几行代码你就明白了。

ShoppingCart cart = new ShoppingCart();
cart.add(new ShoppingCartItem(...));
List<ShoppingCartItem> items = cart.getItems();
ShoppingCartItem item = items.get(0);
item.setPrice(19.0); // 这里修改了item的价格属性

总结一下,在设计实现类的时候,除非真的需要,否则,尽量不要给属性定义 setter 方法。除此之外,尽管 getter 方法相对 setter 方法要安全些,但是如果返回的是集合容器(比如例子中的 List 容器),也要防范集合内部数据被修改的危险。

2. 滥用全局变量和全局方法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常见的全局变量有单例类对象、静态成员变量、常量等,常见的全局方法有静态方法。单例类对象在全局代码中只有一份,所以,它相当于一个全局变量。静态成员变量归属于类上的数据,被所有的实例化对象所共享,也相当于一定程度上的全局变量。而常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全局变量,比如一些代码中的配置参数,一般都设置为常量,放到一个 Constants 类中。静态方法一般用来操作静态变量或者外部数据。你可以联想一下我们常用的各种 Utils 类,里面的方法一般都会定义成静态方法,可以在不用创建对象的情况下,直接拿来使用。静态方法将方法与数据分离,破坏了封装特性,是典型的面向过程风格。

在刚刚介绍的这些全局变量和全局方法中,Constants 类和 Utils 类最常用到。现在,我们就结合这两个几乎在每个软件开发中都会用到的类,来深入探讨一下全局变量和全局方法的利与弊。

我们先来看一下,在我过去参与的项目中,一种常见的 Constants 类的定义方法。

public class Constants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MYSQL_ADDR_KEY = "mysql_addr";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MYSQL_DB_NAME_KEY = "db_name";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MYSQL_USERNAME_KEY = "mysql_username";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MYSQL_PASSWORD_KEY = "mysql_password";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REDIS_DEFAULT_ADDR = "192.168.7.2:7234";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REDIS_DEFAULT_MAX_TOTAL = 5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REDIS_DEFAULT_MAX_IDLE = 5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REDIS_DEFAULT_MIN_IDLE = 20;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REDIS_DEFAULT_KEY_PREFIX = "rt:";
  
  // ...省略更多的常量定义...
}

在这段代码中,我们把程序中所有用到的常量,都集中地放到这个 Constants 类中。不过,定义一个如此大而全的 Constants 类,并不是一种很好的设计思路。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这样的设计会影响代码的可维护性。

如果参与开发同一个项目的工程师有很多,在开发过程中,可能都要涉及修改这个类,比如往这个类里添加常量,那这个类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成百上千行都有可能,查找修改某个常量也会变得比较费时,而且还会增加提交代码冲突的概率。

其次,这样的设计还会增加代码的编译时间。

Constants 类中包含很多常量定义的时候,依赖这个类的代码就会很多。那每次修改 Constants 类,都会导致依赖它的类文件重新编译,因此会浪费很多不必要的编译时间。不要小看编译花费的时间,对于一个非常大的工程项目来说,编译一次项目花费的时间可能是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而我们在开发过程中,每次运行单元测试,都会触发一次编译的过程,这个编译时间就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开发效率。

最后,这样的设计还会影响代码的复用性。

如果我们要在另一个项目中,复用本项目开发的某个类,而这个类又依赖 Constants 类。即便这个类只依赖 Constants 类中的一小部分常量,我们仍然需要把整个 Constants 类也一并引入,也就引入了很多无关的常量到新的项目中。

那如何改进 Constants 类的设计呢?这里有两种思路可以借鉴。

第一种是将 Constants 类拆解为功能更加单一的多个类,比如跟 MySQL 配置相关的常量,我们放到 MysqlConstants 类中;跟 Redis 配置相关的常量,我们放到 RedisConstants 类中。当然,还有一种觉得更好的设计思路,那就是并不单独地设计 Constants 常量类,而是哪个类用到了某个常量,我们就把这个常量定义到这个类中。比如,RedisConfig 类用到了 Redis 配置相关的常量,那我们就直接将这些常量定义在 RedisConfig 中,这样也提高了类设计的内聚性和代码的复用性。

讲完了 Constants 类,我们再来讨论一下 Utils 类。首先,想问你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 Utils 类?Utils 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在讲面向对象特性的时候,讲过继承可以实现代码复用。利用继承特性,我们把相同的属性和方法,抽取出来,定义到父类中。子类复用父类中的属性和方法,达到代码复用的目的。但是,有的时候,从业务含义上,A 类和 B 类并不一定具有继承关系,比如 Crawler 类和 PageAnalyzer 类,它们都用到了 URL 拼接和分割的功能,但并不具有继承关系(既不是父子关系,也不是兄弟关系)。仅仅为了代码复用,生硬地抽象出一个父类出来,会影响到代码的可读性。如果不熟悉背后设计思路的同事,发现 Crawler 类和 PageAnalyzer 类继承同一个父类,而父类中定义的却是 URL 相关的操作,会觉得这个代码写得莫名其妙,理解不了。

既然继承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新的类,实现 URL 拼接和分割的方法。而拼接和分割两个方法,不需要共享任何数据,所以新的类不需要定义任何属性,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它定义为只包含静态方法的 Utils 类了。

实际上,只包含静态方法不包含任何属性的 Utils 类,是彻彻底底的面向过程的编程风格。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杜绝使用 Utils 类了。实际上,从刚刚讲的 Utils 类存在的目的来看,它在软件开发中还是挺有用的,能解决代码复用问题。所以,这里并不是说完全不能用 Utils 类,而是说,要尽量避免滥用,不要不加思考地随意去定义 Utils 类。

在定义 Utils 类之前,你要问一下自己,你真的需要单独定义这样一个 Utils 类吗?是否可以把 Utils 类中的某些方法定义到其他类中呢?如果在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你还是觉得确实有必要去定义这样一个 Utils 类,那就大胆地去定义它吧。因为即便在面向对象编程中,我们也并不是完全排斥面向过程风格的代码。只要它能为我们写出好的代码贡献力量,我们就可以适度地去使用。

除此之外,类比 Constants 类的设计,我们设计 Utils 类的时候,最好也能细化一下,针对不同的功能,设计不同的 Utils 类,比如 FileUtilsIOUtilsStringUtilsUrlUtils 等,不要设计一个过于大而全的 Utils 类。

3. 定义数据和方法分离的类

最后一种面向对象编程过程中,常见的面向过程风格的代码。那就是,数据定义在一个类中,方法定义在另一个类中。

传统的 MVC 结构分为 Model 层、Controller 层、View 层这三层。不过,在做前后端分离之后,三层结构在后端开发中,会稍微有些调整,被分为 Controller 层、Service 层、Repository 层。Controller 层负责暴露接口给前端调用,Service 层负责核心业务逻辑,Repository 层负责数据读写。而在每一层中,我们又会定义相应的 VOView Object)、BOBusiness Object)、Entity。一般情况下,VOBOEntity 中只会定义数据,不会定义方法,所有操作这些数据的业务逻辑都定义在对应的 Controller 类、Service 类、Repository 类中。这就是典型的面向过程的编程风格。

实际上,这种开发模式叫作基于贫血模型的开发模式,也是我们现在非常常用的一种 Web 项目的开发模式。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为什么容易写出面向过程风格的代码?

可以联想一下,在生活中,你去完成一个任务,你一般都会思考,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一步一步地顺序执行一系列操作,最后完成整个任务。面向过程编程风格恰恰符合人的这种流程化思维方式。而面向对象编程风格正好相反。它是一种自底向上的思考方式。它不是先去按照执行流程来分解任务,而是将任务翻译成一个一个的小的模块(也就是类),设计类之间的交互,最后按照流程将类组装起来,完成整个任务。我们在上一节课讲到了,这样的思考路径比较适合复杂程序的开发,但并不是特别符合人类的思考习惯。

除此之外,面向对象编程要比面向过程编程难一些。在面向对象编程中,类的设计还是挺需要技巧,挺需要一定设计经验的。你要去思考如何封装合适的数据和方法到一个类里,如何设计类之间的关系,如何设计类之间的交互等等诸多设计问题。

所以,基于这两点原因,很多工程师在开发的过程,更倾向于用不太需要动脑子的方式去实现需求,也就不由自主地就将代码写成面向过程风格的了。

面向过程编程及面向过程编程语言就真的无用武之地了吗?

前面我们有讲到,如果我们开发的是微小程序,或者是一个数据处理相关的代码,以算法为主,数据为辅,那脚本式的面向过程的编程风格就更适合一些。当然,面向过程编程的用武之地还不止这些。实际上,面向过程编程是面向对象编程的基础,面向对象编程离不开基础的面向过程编程。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仔细想想,类中每个方法的实现逻辑,不就是面向过程风格的代码吗?

除此之外,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两种编程风格,也并不是非黑即白、完全对立的。在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开发的软件中,面向过程风格的代码并不少见,甚至在一些标准的开发库(比如 JDKApache CommonsGoogle Guava)中,也有很多面向过程风格的代码。

不管使用面向过程还是面向对象哪种风格来写代码,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写出易维护、易读、易复用、易扩展的高质量代码。只要我们能避免面向过程编程风格的一些弊端,控制好它的副作用,在掌控范围内为我们所用,我们就大可不用避讳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写面向过程风格的代码。

重点回顾

1. 滥用 gettersetter 方法

在设计实现类的时候,除非真的需要,否则尽量不要给属性定义 setter 方法。除此之外,尽管 getter 方法相对 setter 方法要安全些,但是如果返回的是集合容器,那也要防范集合内部数据被修改的风险。

2.Constants 类、Utils 类的设计问题

对于这两种类的设计,我们尽量能做到职责单一,定义一些细化的小类,比如 RedisConstantsFileUtils,而不是定义一个大而全的 Constants 类、Utils 类。除此之外,如果能将这些类中的属性和方法,划分归并到其他业务类中,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能极大地提高类的内聚性和代码的可复用性。

  1. 基于贫血模型的开发模式

讲了为什么这种开发模式是彻彻底底的面向过程编程风格的。这是因为数据和操作是分开定义在 VO/BO/EntityControler/Service/Repository 中的。

参考:哪些代码设计看似是面向对象,实际是面向过程的?

本文由博客一文多发平台 OpenWrite 发布!
更多内容请点击我的博客 沐晨

版权声明:本文为muchen-li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muchen-li/p/11960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