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融入团队并成为团队核心(六)
一
我总是在记忆深处探访那些拥有高效率团队的一切特征,并试图从纷繁复杂的记忆尘埃中找出一些共性,庆幸我已经习惯于通过阅读和思考来解读这些内容,我得以用两个关键性的词汇来描述这些点。那就是“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
目标管理:表面上看,是执行者对于来自高层战略的解读,实际上是通过团队间反馈机制的建立,让团队能够快速的理解战略,并从而在执行过程中为团队带来行之有效解决方案。并通过在一次又一次的执行中落实到位,从而使得团队的目标都能协同发展,进而确保了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的整个过程。由于目标管理内容较为丰富,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跟大家探讨这个问题。
时间管理:源自每个人对于自身工作专注度、精力、时间的精细分配,以期高效的实现自己的时间控制。我将时间管理分为“控制自己的精力”,“控制会议”,“控制自己的时间”三个层面。
二
毋庸置疑,在这个资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所能收到的资讯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人正常所能吸纳的范围。例如,如果以某某头条作为我们的收集资讯的输入,那么可以想象,我们的每天24小时都可以被无限制的占满。甚至而言,如果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们其实也会觉得自身收获充足。
因为那些来自头条的内容,难免会有一些能够给我们带来价值的内容,例如一些鸡汤或时政新闻或社会动态,通过分享这些内容,我们也获得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收获。例如,我们会产生这样的错觉:还好我看到了这条消息,赶紧分享出去,不然我又会被人称为“Out”了。
尤其是IT领域从业者,打开头条看到的哪些有关新技术的推文,总是让我们在那么一瞬间激情澎湃,设想如果我们的每天都沉浸在这些内容之中,我们的所谓“互联网技术格局”一定会得到巨大的提升。
毕竟通过头条,使得我们能够在互联网新技术的一瞬间迅速“看到”;也有人分享面试经验和面试题,于是通过头条,那些大公司的面试题,我们都能很快看过;看起来只要我们想挑战,随时都可以去。
我们在阅读技术文章的过程中,同样也像看到小说一般,沿着作者的笔触一起去踩坑,一起去解决问题,甚至有时候我们看到作者采取了一些独特的做法,还会一拍大腿,说这个傻逼作者,明显有更好的方法不用,为什么要用这种二逼方法,要我,一定会用从xxx方法(从其他文章中看到的方法)。
有的技术文章写得特别优美,所描述的技术故事让读者心驰神往,却只有少数人能够把这些文章当种子,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发芽,在需要的时候使用这些方法来为自己公司解决问题;还有许多人,会把故事当成段子,以为自己已经成为了行业大佬,热衷于向别人分享。
三
然而,那些其实不过是我们自己找的“信息茧房”而已,并一点点的消耗掉我们原本就不多的精力。所谓“资讯大爆炸”,看起来能够给我们带来收获,但是不加过滤的无脑提取,只会让我们成长为一个又一个的思想上的胖子,行动上的矮子。或者,有点像宫崎骏电影《千与千寻》中的无脸男,他一开始个性单纯,乐于与人交往,却不懂得筛选、过滤有用的知识,并最终成长为一个怪物。
显然我们都知道,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均衡的,我们难免想充分利用今天的时间,但也往往会立下许多不切实际的flag,并被抖X和头条把所有的剩余时间全部消耗殆尽,只有那么少数几个人能够真正把握时间的重要性,并充分利用时间,将自己的精力最大化。
我曾向一位老师请教请教一本销量极广的IT书籍作者的高效工作方法,她说:这位老师确实很优秀,他每天几乎有处理不完的邮件,如果他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处理邮件上,那几乎很难获得今天的成就。正是因为他明白自己的精力有限,他明白哪些事情最重要,因此他能用最高效的方法完成自己工作,使得他能够在一堆混乱的事务中挑出最有价值的珍珠,从而实现了工作、生活的相对平衡。
确实如此,我也曾立了许多Flag,却发现大部分都实现不了,还不如每天就认真干好几件事,一点点的积累起来才更显得弥足珍贵。
尤其是在通讯技术务必发达的今天,沉迷于社交成为许多人的通病,那么多的群,每个群都显得独一无二,有时候能够在其中发表几句看起来有想法的言论,能够获得大家的一些认同,你会认为自己的精神层面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不由得想起有人对人心弱点的评价:贪婪,自大,懒惰,缺乏自信心、容易焦虑、虚荣心。沉迷于群聊或社区,着实能够让人的自信心看起来得到满足,那也恰好体现了自己在自信心上的不足,才必须借助于这些廉价的方式来填补空白。
社交群、公众号、头条等提供了海量内容,恰好能够满足我们的虚荣心,让我们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自己获得的、让我们以为社交网络的朋友圈,就是自己真实的朋友圈。
再过几年,自己的热度过去,会不会觉得这是个笑话?
四
我们应当适度的控制自己的精力,让自己尽量专注的把手头的事情干好之余,再去干其他事情,我们应当学会从海量的信息中对信息进行过滤,提取出能够融入到自己灵魂中的宝贵知识,再一点点的对这些内容进行“重混”,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管理精力,就是管理自己的时间。只有提高精力的专注度,才能充分利用时间,才更有利于打造“全面均衡”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