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1750是一种用于两线制串行总线接口的16位数字型光强度传感器集成电路。利用它的高分辨率可以探测较大范围的光强度变化。(1lx~65535lx)。

twfd76.png

在RT-Thread中读取BH1750数据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借助bh1750软件包;另一种方法是直接使用i2c驱动框架读取BH1750数据。

关于直接使用i2c驱动框架读取BH1750数据的方法可以阅读Mculover666兄的这篇:

https://blog.csdn.net/Mculover666/article/details/104675712

本次实验我们借助bh1750软件包来读取BH1750传感器数据,使用RT-Thread Studio V1.1.0来创建工程。

twfDhD.png
twf0AK.png
twfBtO.png

twfa0x.png

目前只有软件i2c驱动。保存RT-Thread Settings文件。编译报错:

twfcjA.png

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打开I2C相关的宏,drv_soft_i2c.c中模拟了几个i2c,我们要确认我们使用哪一个i2c与bh1750传感器相连。

twf2nI.png

这里可以看到bh1750的示例的初始化函数中使用了i2c2,所以相应的我们需要在board.h中打开i2c2相关的宏,需要打开、修改哪些宏可以看相关注释:

twfo9g.png

这里我们使用的是小熊派开发板,bh1750与MCU通过PB6、PB7引脚相连:

twf6cd.png

虽然PB6、PB7可以配置为硬件i2功能,但是我们这里使用的是软件i2c,所以这里的PB6、PB7是当做gpio来用的。然后我们根据注释的说明把代码改为:

twfy1H.png

然后编译报错,错误提示这几个宏有问题。反反复复检查,好像没什么问题,为啥就会疯狂报错。隐约记得有些例程例程中表示引脚好像不是这么表示的,而是类似这样的:

twfRBt.png

每个引脚都有一个新的代号,而这些引脚与代号的关系可以在drv_gpio.c中查看:

twfhAf.png

可以看到我们的PB6、PB7引脚的代号分别是22、23。然后尝试着把上面的i2c宏代码改为:

twfWHP.png

编译成功!然后试着读取传感器数据,也成功了。所以,这大概是RT-Thread Studio V1.1.0的一个小bug,模板工程的board.h里关于i2c的注释有问题,严重误导了我们。。

twf54S.png

若执行sensor read命令无数据输出时,需要打开\components\drivers\sensors\sensor_cmd.c,在sensor_show_data函数后面自行增加环境光照强度打印代码:

  1. case RT_SENSOR_CLASS_LIGHT:
  2. LOG_I("num:%3d, light:%4d.%d, timestamp:%5d", num, sensor_data->data.light / 10, sensor_data->data.light % 10, sensor_data->timestamp);
  3. break;

上面能输入那些命令对bh1750进行测试的前提是官方已经给我们写好了相关应用demo,在sensor_cmd.c中,如:

twf4N8.png

twf7cj.png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几个应用相关的函数。

我们也可以模仿sensor_cmd.c里面的代码来写我们自己的应用代码:

  1. static void bh1750_thread_entry(void *parameter)
  2. {
  3. rt_device_t dev = RT_NULL;
  4. struct rt_sensor_data data;
  5. rt_size_t res;
  6. /* 查找bh1750传感器 */
  7. dev = rt_device_find("li_bh1750");
  8. if (dev == RT_NULL)
  9. {
  10. rt_kprintf("Can't find device:li_bh1750\n");
  11. return;
  12. }
  13. /* 以只读模式打开bh1750 */
  14. if (rt_device_open(dev, RT_DEVICE_FLAG_RDONLY) != RT_EOK)
  15. {
  16. rt_kprintf("open device failed!");
  17. return;
  18. }
  19. while(1)
  20. {
  21. /* 从传感器读取一个数据 */
  22. res = rt_device_read(dev, 0, &data, 1);
  23. if (1 != res)
  24. {
  25. rt_kprintf("read data failed!size is %d", res);
  26. }
  27. else
  28. {
  29. rt_kprintf("light:%4d.%d lux\n", data.data.light / 10, data.data.light % 10);
  30. }
  31. rt_thread_mdelay(1000);
  32. }
  33. }
  34. int bh1750_example(void)
  35. {
  36. rt_thread_t tid; /* 线程句柄 */
  37. tid = rt_thread_create("bh1750_thread",
  38. bh1750_thread_entry,
  39. RT_NULL,
  40. 1024,
  41. 20,
  42. 10);
  43. if(tid != RT_NULL)
  44. {
  45. /* 线程创建成功,启动线程 */
  46. rt_thread_startup(tid);
  47. }
  48. return 0;
  49. }
  50. /* 导出到 msh 命令列表中 */
  51. MSH_CMD_EXPORT(bh1750_example, bh1750 example);

运行结果:

twfLBq.png

使用RT-Thread提供给我的I/O设备管理接口rt_device_find、rt_device_open、rt_device_read、rt_device_close来编写应用。相关框图:

twfT3Q.png

twfHjs.png
twfqun.png

关于RT-Thread的I/O设备模型可查看往期笔记:【RT-Thread笔记】IO设备模型

以上就是本次的分享,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我的个人博客:https://www.lizhengnian.cn/

我的微信公众号:嵌入式大杂烩

我的CSDN博客:https://blog.csdn.net/zhengnianli

版权声明:本文为zhengnian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zhengnian/p/13042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