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DOM事件笔记
1. DOM事件模型
DOM是微软和网景发生“浏览器大战”时期留下的产物,后来被“W3C”进行标准化,标准化一代代升级与改进,目前已经推行至第四代,即 level1(DOM1)、level2(DOM2)、level3(DOM3)、level4(DOM4)。事件模型是DOM的一部分,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定义。
1.1 DOM0 / DOM1时期的事件模型
DOM0指的是未被“W3C”标准化前的DOM,DOM被“W3C”正式标准化后才开始的DOM1,因此DOM1是DOM0的整理和归纳,也就是说DOM事件模型最开始的定义是在DOM0 / DOM1 时期,这时的DOM事件模型如下:
① HTML中的onevent事件属性
//在元素上使用 HTML attribute on{eventtype}
<div onclick="alert('old')">点击div</div>
//赋值为事件处理函数
<div onclick="fn()"></div> //必须是加括号的调用形式
<div onclick="fn.call()"></div> //相当于fn()
<script>
function fn(){
console.log('ok');
}
</script>
//此种方式的事件信息怎么传递
<div onclick="pe(event)">点击</div> //这里必须传递 event 关键字对象
<script>
function pe(e){
console.log(e); //事件信息
}
</script>
② js 操作DOM节点的事件属性
//通过 JavaScript 设置页面元素相应的事件属性
let div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
div.onclick = function() { alert('new') };
//当函数单独定义时
function fn(){
alert("new");
}
div.onclick = fn; //必须是不加括号,传递地址的形式
1.2 DOM2时期的事件模型
DOM2中的事件模型已经非常完善了,在DOM3中并未对事件模型进行修改,因此至今的事件模型是以DOM2事件标准为基准的。DOM2标准事件模型采用了事件监听队列,如下:
//addEventListener是添加事件监听,removeEventListener是移除事件监听
let div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
div.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console.log('点击div')
})
//基本语法
target.addEventListener(type, listener, useCapture);
target.addEventListener(type, listener, options);
type:表示监听事件类型的字符串
listener:事件处理函数,形参为事件信息
useCapture:Boolean类型的值,表示是否在捕获阶段触发事件,默认为false,默认在冒泡阶段处理事件,若设置为true,则会在捕获阶段处理事件。
options:一个指定有关 listener 属性的可选参数对象,相比于useCapture,可以有更多的设置,options对象的属性值都是Boolean值,默认全部为false,
{capture: 是否捕获阶段监听, once: 是否只监听一次, passive: 是否忽略preventDefault }
2. DOM事件机制(事件流)
DOM事件流的出现是在DOM节点中事件发生时常见的一种现象中产生的,如下问题:
<div class="爷爷" onclick="console.log('我是爷爷')">
<div class="爸爸" onclick="console.log('我是爸爸')">
<div class="儿子" onclick="console.log('我是儿子')">
文字
</div>
</div>
</div>
//1. 点击了“文字”后,算不算点击了儿子?算不算点击了“爸爸”,算不算点击了“爷爷”?
// 答案是都算,点击元素内部的任一元素节点,都算点击了该元素。这就涉及到一个事件流的问题
由上述可知,事件是会传递的,但是事件会以怎样的顺序进行传递执行?
在上述的例子中,我们第一眼就想到的就是,点击了“文字”,会依次向上传递,先执行离“文字”最近的儿子的click事件处理程序,再执行父亲的,最后执行爷爷的。没错,在“浏览器大战”时微软的IE浏览器就是按照由内向外的事件流顺序定义DOM事件流的。但是和其对立的网景公司却是反着定义的,网景公司的DOM事件流传递顺序是由外层向内层执行,先执行爷爷的,再执行爸爸的,最后执行儿子的。
在W3C规定的DOM2中统一了DOM事件机制的标准,即规定事件的传递顺序是先从外层向内层依次传递,称之为“捕获阶段”,再从内层向外层依次传递,称之为“冒泡阶段”。但并不意味着一个事件处理程序要在“捕获”和“冒泡”同时执行两次,而是用户选择其事件处理程序的执行时期是在“捕获阶段”还是“冒泡阶段”。在DOM2的 addEventListener函数的第三个参数(useCapture)就是让用户选择该处理程序是放在“捕获阶段”执行还是“冒泡阶段”执行。默认是 false,即事件监听机制默认是在“冒泡阶段”,也就是用 addEventListener 定义的事件处理程序是默认在冒泡阶段执行。
但是无论事件在哪个阶段执行,一个完整的事件流都是先“捕获阶段”,再“冒泡阶段”,捕获和冒泡都检查一遍。除此之外,还添加了一个“目标阶段”,就是用户真正点击的元素的事件处理阶段。
捕获阶段 ====> 目标阶段 ====> 冒泡阶段
捕获不可以取消,冒泡可以取消。取消冒泡:e.stopPropagation()
补充: 一般情况下,如果在捕获阶段和冒泡阶段都有对应的事件处理函数,一般是先执行捕获,再执行冒泡。但是如果只有一个div被监听时,对其来说,捕获和冒泡是同级的,因此会按照其代码顺序,谁先注册先执行。
3. DOM事件委托(代理)
事件委托是指本该自己监听的事件交给父元素或祖先元素监听,然后在祖先元素的监听函数中判断是否是触发的当前元素的事件,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操作。事件委托就是由祖先元素监听事件,并根据事件来源统一处理。
有时候,页面元素是动态生成的,提前写好的事件绑定可能在元素还未出现时就已经执行,则事件处理则无法执行,除非在生成时再次绑定。这样比较麻烦,因此可以用事件代理,由祖先元素监听事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被委托的祖先元素一般是页面中不变的一直存在的元素。那么被委托的祖先元素如何分发事件呢?
3.1 通过 e.target 分发事件
target 和 currentTarget 是DOM事件对象e上的属性,这两个属性是在事件委托中才各有各的作用,在不是事件委托的自己负责事件监听的DOM事件对象中,二者是相同的,都是元素本身。
二者的区别在于: e.target 是用户操作的实际对象,而 e.currentTarget 是程序员监听的对象。非箭头事件处理函数中的 this 是 e.currentTarget。
因此可以通过 e.target 来判断当前操作的元素,从而进行事件分发。
<div class="grandpa">
<div class="father">
<div class="child">
<span class="text">文字</span>
</div>
</div>
</div>
let grandpa = document.querySelector(".grandpa");
grandpa.addEventListener('click',(e)=>{
const t = e.target;
if(t.className === "text"){
console.log("span元素被点击了");
}
console.log(e.target); // 是用户实际点击的元素
console.log(e.currentTarget); //一直是 div.grandpa 元素
})
3.2 通过 path 分发事件
在上述的 e.target 分发事件存在不准确的问题,比如div.parent元素进行事件监听时,想监听的是div.child元素,但是点击child内部的”span”元素时也算点击了child元素,应该触发child的点击事件,但是这里单单凭借e.target获得到的是”span”元素,无法用于判断到点击了child元素。这里可以使用DOM事件对象的”path”属性。
这是点击 span 时的 “path” 属性
这是点击 child 时的 “path” 属性
因此 “path” 属性是一个存储了”捕获和冒泡”的所有事件传递的路径元素信息,从 e.target 被操作的元素本身到其祖宗元素。可以通过该”path”属性进行精确的判断,上述例子修改如下:
let grandpa = document.querySelector(".grandpa");
grandpa.addEventListener('click',(e)=>{
let child = e.path.find(el=>el.className === 'child');
if(child){
console.log("child 被点击了"); //点击 span 元素时也会输出"child被点击了"
}
})
3.3 事件委托优点
① 省监听数,省内存
② 可以监听动态元素
4. DOM事件对象
4.1 e.target VS e.currentTarget
e.target 是操作对象本身,e.currentTarget是程序员监听的对象
4.2 e.path
e.path是存放了从 e.target 元素到最顶端祖先元素的事件传递路径信息的数组。
4.3 e.type
e.type是事件类型,如’click’事件。
4.4 e.bubbles VS e.cancelable
e.bubbles 和 e.cancelable 都是布尔值,e.bubbles 表示该事件是否支持冒泡,e.cancelable 表示该事件是否可以取消冒泡,如scroll不支持取消冒泡。
5. 自定义事件
浏览器提供了100多种事件,详细可见 DOM事件。但是浏览器也允许用户自定义事件,自定义事件需要考虑三个问题:
①自定义事件的事件定义
通过 “CustomEvent” 构造函数构造出一个自定义事件对象,第一个参数是自定义事件名,第二个参数是一个对象,是事件对象的定义。默认的 bubbles 等都是false。
②自定义事件的触发
通过dispatchEvent(event)函数触发自定义事件。
③自定义事件的监听
和普通事件一样的监听方法。
let grandpa = document.querySelector(".grandpa");
grandpa.addEventListener('click',(e)=>{
const event = new CustomEvent('sayHi',{
detail: {name: 'myEvent', content: 'hello'},
bubbles: true,
cancelable: true
}); //① 自定义事件本身
grandpa.dispatchEvent(event); //② 触发自定义事件
})
grandpa.addEventListener('sayHi',(e)=>{
console.log(e);
console.log(e.detail.content); //输出 hello
}) //③ 监听自定义事件,和监听普通事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