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35岁”危机的文章,对于一个中年男女来讲上有老、下有小,对于人生的特殊时期,类似于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继续原来的思维模式和发展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归根结底的本质还是发展问题。各行各业都存在这个问题,只不过发展速度较快的行业体现出来的焦虑感更强,例如:IT、金融、文体等。按理说“35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年富力强,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正式黄金发展的起点。但是我们怎么理解“丰富的经验”呢?这里不是指单一的技术、技术、能力等,而是具备综合素质对社会一种认知的能力。

注:这个统计数据不科学呢!!!
        我今年35岁了,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不想把它描述的过于悲观,正是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才不能矫情。算是公司的中层管理者,管理着有20多人的团队,技术、人员等基本上比较稳定。按常理讲,应该把这种稳态一直持续下去,有好多网友的意思是说“35岁要做到公司的管理”,作为职业发展“成功”的一种标志。但是往往看似得到的东西,又往往是一种包袱。写《而立之年,第一次跳槽,寻求转型》的时候是30岁,2021年作为下一个5年发展的起点,同样要做出改变,哪怕这种改变与现在比较存在负偏差。经过深思熟虑的考虑后,有几种可能性的选择。
       第一、经过两年的开发与发展,现在有自己的产品平台,2020年已经有了7个商务合作单位,严格意义上来讲,已经从0到0.5阶段。产品经过现场的使用,我们有充分的信心。但是为了加速的发展进程,能够与其他公司进行技术、产品、市场方面的绑定,协同发展。合作的这个公司最好有实体业,并且是南方企业,实体业能真正创造价值,南方企业务实和开放。现在也在谈,元旦就会和对方董事长进行交流。
       第二、正在接触的几个公司的项目中,能够合作一个项目成功,赚了第一桶金后,能够承担现在团队人员的发展成本,那么对于发展就是顺其自然的事了。如果第一条选择能够达成的话,那么优先选择第一条方案。
       第三、换工作、换角色、找一个售前或市场的工作,利用3-5年的时间,打造一个属性自己的市场商务机会生态。尽管我们已经有产品了,但是市场方面比较弱。这个时候,团队的人员可以出来专职搞开发工作,公司所有的营利只承担他们的工资成本,不需要承担我的工资成本。慢慢的迭代发展。
      第四、继续呆在现在的公司,如果可以一眼看到发展边界的话,那么不具备打破稳态而进行发展的条件,除非从公司层面给予充分的发展平台。上一篇文章写了《可能再次经历公司“分化”》,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不具备充分发展的条件,这也是最差的选择。
      革命成功的道路肯定艰难,但是总比没有选择要强。我们现在通常意义上说的“35岁”危机是没有选择的余地,或说是35岁之前的积累不足以支撑现在的选择,又或说无法摆脱低门槛竞争情况下出卖身体的困境。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任何一种选择都是顺其自然的过程,发展路径不同,但是目标一致。

 

 一个程序猿的生命周期 微信平台

 

口   号:职业交流,职业规划;面对现实,用心去交流、感悟。

公众号:iterlifetime

百木-ITer职业交流奋斗 群:141588103   

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blog470130547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blog470130547/p/1422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