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ngCloud Alibaba实战(1:微服务与SpringCloud Alibaba)
1、什么是微服务?
微服务可谓是这几年比较热门的技术,从2017开始逐渐爆火,逐渐大大小小的公司纷纷将微服务技术引入并在实际业务中落地。
微服务的概念最早是在2014年由Martin Fowler和James Lewis共同提出:微服务是由单一应用程序构成的小服务,拥有自己的进程与轻量化处理,服务依业务功能设计,以全自动的方式部署,与其他服务使用HTTP API通讯。同时,服务会使用最小规模的集中管理 (例如Docker)技术,服务可以用不同的编程语言与数据库等。
1.1、单体应用之痛
为什么要用微服务?微服务真的那么好吗?
在认识这些之前,得了解单体架构的弊端。
以MVC架构为例,业务通常是通过部署一个WAR包到Tomcat中,然后启动Tomcat,监听某个端口即可对外提供服务。早期在业务规模不大、开发团队人员规模较小的时候,采用单体应用架构,团队的开发和运维成本都可控。
然而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团队开发人员的不断扩张,单体应用架构就会开始出现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 部署效率低下
- 团队协作开发成本高
- 系统高可用性差
- 线上发布变慢
1.2、面向服务(SOA)
面向服务就是把传统的单机应用中通过JAR包依赖产生的本地方法调用,改造成通过RPC接口产生的远程方法调用。
1.3、微服务
微服务可以理解为面向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在SOA的基础上,微服务主要有了以下的发展:
- 服务拆分粒度更细。微服务可以说是更细维度的服务化,小到一个子模块,只要该模块依赖的资源与其他模块都没有关系,那么就可以拆分为一个微服务。
- 服务独立部署。每个微服务都严格遵循独立打包部署的准则,互不影响。比如一台物理机上可以部署多个Docker实例,每个Docker实例可以部署一个微服务的代码。
- 服务独立维护。每个微服务都可以交由一个小团队甚至个人来开发、测试、发布和运维,并对整个生命周期负责。
- 服务治理能力要求高。因为拆分为微服务之后,服务的数量变多,因此需要有统一的服务治理平台,来对各个服务进行管理。
总结来说,微服务架构是将复杂臃肿的单体应用进行细粒度的服务化拆分,每个拆分出来的服务各自独立打包部署,并交由小团队进行开发和运维,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应用交付的效率,并被各大互联网公司所普遍采用。
这里附上一张架构演进简略示意图:
2、微服务如何拆分
2.1、微服务拆分的两种方式
微服务拆分具体该如何实施呢?
一个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将不同的功能模块服务化,独立部署和运维。以社交App为例,可以认为首页信息流是一个服务,评论是一个服务,消息通知是一个服务,个人主页也是一个服务。
这种服务化拆分方式是纵向拆分,是从业务维度进行拆分。标准是按照业务的关联程度来决定,关联比较密切的业务适合拆分为一个微服务,而功能相对比较独立的业务适合单独拆分为一个微服务。
还有一种服务化拆分方式是横向拆分,是从公共且独立功能维度拆分。标准是按照是否有公共的被多个其他服务调用,且依赖的资源独立不与其他业务耦合。
仍然社交App举例,无论是首页信息流、评论、消息箱还是个人主页,都需要显示用户的昵称。假如用户的昵称功能有产品需求的变更,你需要上线几乎所有的服务,这个成本就有点高了。显而易见,如果我把用户的昵称功能单独部署成一个独立的服务,那么有什么变更我只需要上线这个服务即可,其他服务不受影响,开发和上线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2.2、微服务拆分需要解决的问题
必须要认识到,微服务架构也是有成本的,架构复杂度提升,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这些微服务架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 服务如何定义。对于单体应用来说,不同功能模块之前相互交互时,通常是以类库的方式来提供各个模块的功能。对于微服务来说,每个服务都运行在各自的进程之中,应该以何种形式向外界传达自己的信息呢?答案就是接口,无论采用哪种通讯协议,是HTTP还是RPC,服务之间的调用都通过接口描述来约定,约定内容包括接口名、接口参数以及接口返回值。
- 服务如何发布和订阅。单体应用由于部署在同一个WAR包里,接口之间的调用属于进程内的调用。而拆分为微服务独立部署后,服务提供者该如何对外暴露自己的地址,服务调用者该如何查询所需要调用的服务的地址呢?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个类似登记处的地方,能够记录每个服务提供者的地址以供服务调用者查询,在微服务架构里,这个地方就是注册中心。
- 服务如何监控。通常对于一个服务,我们最关心的是QPS(调用量)、AvgTime(平均耗时)以及P999(99.9%的请求性能在多少毫秒以内)这些指标。这时候你就需要一种通用的监控方案,能够覆盖业务埋点、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最后到数据展示的全链路功能。
- 服务如何治理。可以想象,拆分为微服务架构后,服务的数量变多了,依赖关系也变复杂了。比如一个服务的性能有问题时,依赖的服务都势必会受到影响。可以设定一个调用性能阈值,如果一段时间内一直超过这个值,那么依赖服务的调用可以直接返回,这就是熔断,也是服务治理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 故障如何定位。在单体应用拆分为微服务之后,一次用户调用可能依赖多个服务,每个服务又部署在不同的节点上,如果用户调用出现问题,你需要有一种解决方案能够将一次用户请求进行标记,并在多个依赖的服务系统中继续传递,以便串联所有路径,从而进行故障定位。
3、微服务技术选型
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自研来解决微服务架构的一些问题,成本是很难接受的。不过,幸运的是,有不少业界开源方案可供选择。
前几年比较火的是阿里的Dubbo,后来一度停止维护,最近两年又起死回生,重新焕发生机。
后来又出现了Spring体系下的微服务方案Spring Cloud,并迅速流行起来。
Spring Cloud本身不是新的框架,它是一系列框架的有机组合,利用Spring Boot的开发便利性巧妙地简化了分布式系统基础设施的开发。并非所有组件都由Spring提供,Netflix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注册中心
Eureka、熔断器
Hystrix、负载均衡组件
Ribbon、网关
Zuul等重要组件均由Netflix提供。
4、为什么要使用SpringCloud Alibaba
SpringCloud生态已经如此完善了。什么是SpringClou Alibaba? 为什么要使用SpringCloud Alibaba?
来自阿里云的说法:
Spring Cloud 本身是一套微服务规范,并不是一个拿来即可用的框架,而 Spring Cloud Alibaba 的开源为开发者们提供了这套规范的实现方式。同时,Spring Cloud Alibaba 提供的完整的微服务组件、中文文档和本地化的开源服务提高了开发者们接入微服务的速率,并降低了后续的运维难度。
简单说,Spring Cloud Alibaba是阿里开源的一套Sping Cloud规范的实现。
那么,第二点,为什么要使用SpringCloud Alibaba?
因为上面提到的SpringCloud官方版,或者说SpringCloud Netflix版一些重要组件如注册中心Euraka、Ribbon已经不再迭代更新了。
SpringCloud Alibaba恰逢其会开源孵化毕业,所以这两年热度迅速提升,甚至可以说是”SpringCloud2.0″。
来自阿里SpringCloud Alibaba总体结构图:
和SpringCloud Netflix的主要区别:
Spring Cloud Alibaba 各版本兼容表:
好了微服务和SpringCloub Alibaba的简介到此结束!
参考
【1】:小专栏:SpringCloudAlibaba微服务实战
【2】:Java日知录 SpringCloud Alibaba微服务实战
【3】:极客时间 从0开始学微服务 微博服务化专家的一线实战经验
【4】:微服务技术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