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BASH shell的功能

  • 命令编修能力 (history):
  • 命令与文件补全功能: ([tab] 按键的好处)
  • 命令别名配置功能: (alias)
  • 工作控制、前景背景控制: (job control, foreground, background)
  • 程序化脚本: (shell scripts)
  • 通配符: (Wildcard)
  • 当命令超长的时候使用”\”进行两行或者多行写入。
  • Bash shell 的内建命令: type

[root@www ~]# type [-tpa] name

选项与参数:

    :不加任何选项与参数时,type 会显示出 name 是外部命令还是 bash 内建命令

-t  :当加入 -t 参数时,type 会将 name 以底下这些字眼显示出他的意义:

      file    :表示为外部命令;

      alias   :表示该命令为命令别名所配置的名称;

      builtin :表示该命令为 bash 内建的命令功能;

-p  :如果后面接的 name 为外部命令时,才会显示完整文件名;

-a  :会由 PATH 变量定义的路径中,将所有含 name 的命令都列出来,包含 alias



范例一:查询一下 ls 这个命令是否为 bash 内建?

[root@www ~]# type ls

ls is aliased to `ls --color=tty\' <==未加任何参数,列出 ls 的最主要使用情况

[root@www ~]# type -t ls

alias                             <==仅列出 ls 运行时的依据

[root@www ~]# type -a ls

ls is aliased to `ls --color=tty\' <==最先使用 aliase

ls is /bin/ls                     <==还有找到外部命令在 /bin/ls



范例二:那么 cd 呢?

[root@www ~]# type cd

cd is a shell builtin             <==看到了吗? cd 是 shell 内建命令

type的用法范例

二. 变量的取用与配置

1. 变量的取用

[root@www ~]# name=good
[root@www ~]# echo $name
good

 

2. 变量的配置

变量与变量内容以一个等号『=』来连结,如下所示: 
『myname=good』

等号两边不能直接接空格符,如下所示为错误: 
『myname = good』或『myname=good Tsai』

变量名称只能是英文字母与数字,但是开头字符不能是数字,如下为错误: 
『2myname=good』

变量内容若有空格符可使用双引号『"』或单引号『\'』将变量内容结合起来,但
双引号内的特殊字符如 $ 等,可以保有原本的特性,如下所示:
『var="lang is $LANG"』则『echo $var』可得『lang is en_US』
单引号内的特殊字符则仅为一般字符 (纯文本),如下所示:
『var=\'lang is $LANG\'』则『echo $var』可得『lang is $LANG』

可用跳脱字符『 \ 』将特殊符号(如 [Enter], $, \, 空格符, \'等)变成一般字符;

在一串命令中,还需要藉由其他的命令提供的信息,可以使用反单引号『`命令`』或 『$(命令)』。特别注意,那个 ` 是键盘上方的数字键 1 左边那个按键,而不是单引号! 例如想要取得核心版本的配置:
『version=`uname -r`』再『echo $version』可得『2.6.18-128.el5』

若该变量为扩增变量内容时,则可用 "$变量名称" 或 ${变量} 累加内容,如下所示:
『PATH="$PATH":/home/bin』

若该变量需要在其他子程序运行,则需要以 export 来使变量变成环境变量:
『export PATH』

通常大写字符为系统默认变量,自行配置变量可以使用小写字符,方便判断 (纯粹依照使用者兴趣与嗜好) ;

取消变量的方法为使用 unset :『unset 变量名称』例如取消 myname 的配置:
『unset myname』

3. 系统登录配额

[root@www ~]# ulimit [-SHacdfltu] [配额]

选项与参数:

-H  :hard limit ,严格的配置,必定不能超过这个配置的数值;

-S  :soft limit ,警告的配置,可以超过这个配置值,但是若超过则有警告信息。

      在配置上,通常 soft 会比 hard 小,举例来说,soft 可配置为 80 而 hard 

      配置为 100,那么你可以使用到 90 (因为没有超过 100),但介于 80~100 之间时,

      系统会有警告信息通知你!

-a  :后面不接任何选项与参数,可列出所有的限制额度;

-c  :当某些程序发生错误时,系统可能会将该程序在内存中的信息写成文件(除错用),

      这种文件就被称为核心文件(core file)。此为限制每个核心文件的最大容量。

-f  :此 shell 可以创建的最大文件容量(一般可能配置为 2GB)单位为 Kbytes

-d  :程序可使用的最大断裂内存(segment)容量;

-l  :可用于锁定 (lock) 的内存量

-t  :可使用的最大 CPU 时间 (单位为秒)

-u  :单一用户可以使用的最大程序(process)数量。



范例一:列出你目前身份(假设为root)的所有限制数据数值

[root@www ~]# ulimit -a

core file size          (blocks, -c) 0          <==只要是 0 就代表没限制

data seg size           (kbytes, -d) unlimited

scheduling priority             (-e) 0

file size               (blocks, -f) unlimited  <==可创建的单一文件的大小

pending signals                 (-i) 11774

max locked memory       (kbytes, -l) 32

max memory size         (kbytes, -m) unlimited

open files                      (-n) 1024       <==同时可开启的文件数量

pipe size            (512 bytes, -p) 8

POSIX message queues     (bytes, -q) 819200

real-time priority              (-r) 0

stack size              (kbytes, -s) 10240

cpu time               (seconds, -t) unlimited

max user processes              (-u) 11774

virtual memory          (kbytes, -v) unlimited

file locks                      (-x) unlimited



范例二:限制用户仅能创建 10MBytes 以下的容量的文件

[root@www ~]# ulimit -f 10240

[root@www ~]# ulimit -a

file size               (blocks, -f) 10240 <==最大量为10240Kbyes,相当10Mbytes

[root@www ~]# dd if=/dev/zero of=123 bs=1M count=20

File size limit exceeded <==尝试创建 20MB 的文件,结果失败了!

 

4. env观察环境变量

  • HOME
    代表用户的家目录。还记得我们可以使用 cd ~ 去到自己的家目录吗?或者利用 cd 就可以直接回到用户家目录了。那就是取用这个变量啦~ 有很多程序都可能会取用到这个变量的值!

  • SHELL
    告知我们,目前这个环境使用的 SHELL 是哪支程序? Linux 默认使用 /bin/bash 的啦!

  • HISTSIZE
    这个与『历史命令』有关,亦即是, 我们曾经下达过的命令可以被系统记录下来,而记录的『笔数』则是由这个值来配置的。

  • MAIL
    当我们使用 mail 这个命令在收信时,系统会去读取的邮件信箱文件 (mailbox)。

  • PATH
    就是运行文件搜寻的路径啦~目录与目录中间以冒号(:)分隔, 由于文件的搜寻是依序由 PATH 的变量内的目录来查询,所以,目录的顺序也是重要的喔。

  • LANG
    这个重要!就是语系数据啰~很多信息都会用到他, 举例来说,当我们在启动某些 perl 的程序语言文件时,他会主动的去分析语系数据文件, 如果发现有他无法解析的编码语系,可能会产生错误喔!一般来说,我们中文编码通常是 zh_TW.Big5 或者是 zh_TW.UTF-8,这两个编码偏偏不容易被解译出来,所以,有的时候,可能需要修订一下语系数据。 这部分我们会在下个小节做介绍的!

  • RANDOM
    这个玩意儿就是『随机随机数』的变量啦!目前大多数的 distributions 都会有随机数生成器,那就是 /dev/random 这个文件。 我们可以透过这个随机数文件相关的变量 ($RANDOM) 来随机取得随机数值喔。在 BASH 的环境下,这个 RANDOM 变量的内容,介于 0~32767 之间,所以,你只要 echo $RANDOM 时,系统就会主动的随机取出一个介于 0~32767 的数值。万一我想要使用 0~9 之间的数值呢?呵呵~利用 declare 宣告数值类型, 然后这样做就可以了:
    declare -i number=$RANDOM*10/32768 ; echo $number 

范例一:列出目前的 shell 环境下的所有环境变量与其内容。

[root@www ~]# env

HOSTNAME=www.vbird.tsai    <== 这部主机的主机名

TERM=xterm                 <== 这个终端机使用的环境是什么类型

SHELL=/bin/bash            <== 目前这个环境下,使用的 Shell 是哪一个程序?

HISTSIZE=1000              <== 『记录命令的笔数』在 CentOS 默认可记录 1000 笔

USER=root                  <== 使用者的名称啊!

LS_COLORS=no=00:fi=00:di=00;34:ln=00;36:pi=40;33:so=00;35:bd=40;33;01:cd=40;33;01:

or=01;05;37;41:mi=01;05;37;41:ex=00;32:*.cmd=00;32:*.exe=00;32:*.com=00;32:*.btm=0

0;32:*.bat=00;32:*.sh=00;32:*.csh=00;32:*.tar=00;31:*.tgz=00;31:*.arj=00;31:*.taz=

00;31:*.lzh=00;31:*.zip=00;31:*.z=00;31:*.Z=00;31:*.gz=00;31:*.bz2=00;31:*.bz=00;3

1:*.tz=00;31:*.rpm=00;31:*.cpio=00;31:*.jpg=00;35:*.gif=00;35:*.bmp=00;35:*.xbm=00

;35:*.xpm=00;35:*.png=00;35:*.tif=00;35: <== 一些颜色显示

MAIL=/var/spool/mail/root  <== 这个用户所取用的 mailbox 位置

PATH=/sbin:/usr/sbin:/bin:/usr/bin:/usr/X11R6/bin:/usr/local/bin:/usr/local/sbin:

/root/bin                  <== 不再多讲啊!是运行文件命令搜寻路径

INPUTRC=/etc/inputrc       <== 与键盘按键功能有关。可以配置特殊按键!

PWD=/root                  <== 目前用户所在的工作目录 (利用 pwd 取出!)

LANG=en_US                 <== 这个与语系有关,底下会再介绍!

HOME=/root                 <== 这个用户的家目录啊!

_=/bin/env                 <== 上一次使用的命令的最后一个参数(或命令本身)

env观察环境变量范例 

5. set观察所有变量

[root@www ~]# set

BASH=/bin/bash           <== bash 的主程序放置路径

BASH_VERSINFO=([0]="3" [1]="2" [2]="25" [3]="1" [4]="release" 

[5]="i686-redhat-linux-gnu")      <== bash 的版本啊!

BASH_VERSION=\'3.2.25(1)-release\'  <== 也是 bash 的版本啊!

COLORS=/etc/DIR_COLORS.xterm      <== 使用的颜色纪录文件

COLUMNS=115              <== 在目前的终端机环境下,使用的字段有几个字符长度

HISTFILE=/root/.bash_history      <== 历史命令记录的放置文件,隐藏档

HISTFILESIZE=1000        <== 存起来(与上个变量有关)的文件之命令的最大纪录笔数。

HISTSIZE=1000            <== 目前环境下,可记录的历史命令最大笔数。

HOSTTYPE=i686            <== 主机安装的软件主要类型。我们用的是 i686 兼容机器软件

IFS=$\' \t\n\'             <== 默认的分隔符

LINES=35                 <== 目前的终端机下的最大行数

MACHTYPE=i686-redhat-linux-gnu    <== 安装的机器类型

MAILCHECK=60             <== 与邮件有关。每 60 秒去扫瞄一次信箱有无新信!

OLDPWD=/home             <== 上个工作目录。我们可以用 cd - 来取用这个变量。

OSTYPE=linux-gnu         <== 操作系统的类型!

PPID=20025               <== 父程序的 PID (会在后续章节才介绍)

PS1=\'[\u@\h \W]\$ \'      <== PS1 就厉害了。这个是命令提示字符,也就是我们常见的

                             [root@www ~]# 或 [dmtsai ~]$ 的配置值啦!可以更动的!

PS2=\'> \'                 <== 如果你使用跳脱符号 (\) 第二行以后的提示字符也

name=VBird               <== 刚刚配置的自定义变量也可以被列出来喔!

$                        <== 目前这个 shell 所使用的 PID

?                        <== 刚刚运行完命令的回传值。

set观察所有变量范例

PS1:(提示字符的配置)
这是 PS1 (数字的 1 不是英文字母),这个东西就是我们的『命令提示字符』喔! 当我们每次按下 [Enter] 按键去运行某个命令后,最后要再次出现提示字符时, 就会主动去读取这个变量值了。上头 PS1 内显示的是一些特殊符号,这些特殊符号可以显示不同的信息, 每个 distributions 的 bash 默认的 PS1 变量内容可能有些许的差异,不要紧,『习惯你自己的习惯』就好了。 你可以用 man bash (注3)去查询一下 PS1 的相关说明,以理解底下的一些符号意义。

  • \d :可显示出『星期 月 日』的日期格式,如:”Mon Feb 2″ 
  • \H :完整的主机名。举例来说,鸟哥的练习机为『www.vbird.tsai』 
  • \h :仅取主机名在第一个小数点之前的名字,如鸟哥主机则为『www』后面省略 
  • \t :显示时间,为 24 小时格式的『HH:MM:SS』 
  • \T :显示时间,为 12 小时格式的『HH:MM:SS』 
  • \A :显示时间,为 24 小时格式的『HH:MM』 
  • \@ :显示时间,为 12 小时格式的『am/pm』样式 
  • \u :目前使用者的账号名称,如『root』; 
  • \v :BASH 的版本信息,如鸟哥的测试主板本为 3.2.25(1),仅取『3.2』显示 
  • \w :完整的工作目录名称,由根目录写起的目录名称。但家目录会以 ~ 取代; 
  • \W :利用 basename 函数取得工作目录名称,所以仅会列出最后一个目录名。 
  • \# :下达的第几个命令。 
  • \$ :提示字符,如果是 root 时,提示字符为 # ,否则就是 $ 啰~

6. 别名配置和取消

[root@study ~]# type -a vi
vi 是 /usr/bin/vi
[root@study ~]# alias vi=\'vim\'
[root@study ~]# type -a vi
vi 是 `vim\' 的别名
vi 是 /usr/bin/vi
[root@study ~]# unalias vi
[root@study ~]# type -a vi
vi 是 /usr/bin/vi
[root@study ~]#

 

7. history

默认的bash设置中,在使用history命令查看历史命令的时候,不显示命令执行的时间,通过增加HISTTIMEFORMAT变量可以时间记录历史命令的功能。

设置方法:
在/etc/profile 或者 /etc/bashrc 里面加入下面2行就可以了,这样可以记录每个用户执行的命令了。

HISTTIMEFORMAT="%Y-%m-%d %H:%M:%S "
export HISTTIMEFORMAT

注:HISTTIMEFORMAT的格式你可以自己定义,定义成你想要的格式。具体格式可以参照date命令。例如用"%Y-%m-%d %H:%M:%S "格式,"%s " 按照unix时间戳的格式显示。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diy534」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diy534/article/details/7243532

history增加时间

 

[root@www ~]# history [n]

[root@www ~]# history [-c]

[root@www ~]# history [-raw] histfiles

选项与参数:

n   :数字,意思是『要列出最近的 n 笔命令行表』的意思!

-c  :将目前的 shell 中的所有 history 内容全部消除

-a  :将目前新增的 history 命令新增入 histfiles 中,若没有加 histfiles ,

      则默认写入 ~/.bash_history

-r  :将 histfiles 的内容读到目前这个 shell 的 history 记忆中;

-w  :将目前的 history 记忆内容写入 histfiles 中!

8. read

要读取来自键盘输入的变量,就是用 read 这个命令了。

[root@www ~]# read [-pt] variable

选项与参数:

-p  :后面可以接提示字符!

-t  :后面可以接等待的『秒数!』这个比较有趣~不会一直等待使用者!

 

[root@study study]# echo $name  

[root@study study]# read name
wangzengyi
[root@study study]# echo $name
wangzengyi
[root@study study]# read -t 30 -p ">>>>" name
>>>>jet
[root@study study]# echo $name
jet
[root@study study]#

read范例

 

9. declare / typeset

作用:宣告变量类型。

[root@www ~]# declare [-aixr] variable

选项与参数:

-a  :将后面名为 variable 的变量定义成为数组 (array) 类型

-i  :将后面名为 variable 的变量定义成为整数数字 (integer) 类型

-x  :用法与 export 一样,就是将后面的 variable 变成环境变量;

-r  :将变量配置成为 readonly 类型,该变量不可被更改内容,也不能 unset

范例一:让变量 sum 进行 100+300+50 的加总结果

[root@www ~]# sum=100+300+50

[root@www ~]# echo $sum

100+300+50  <==咦!怎么没有帮我计算加总?因为这是文字型态的变量属性啊!

[root@www ~]# declare -i sum=100+300+50

[root@www ~]# echo $sum

450         

#变量类型默认为『字符串』,所以若不指定变量类型,则 1+2 为一个『字符串』而不是『计算式』。 所以上述第一个运行的结果才会出现那个情况的;
#bash 环境中的数值运算,默认最多仅能到达整数形态,所以 1/3 结果是 0;

范例二:将 sum 变成环境变量

[root@www ~]# declare -x sum

[root@www ~]# export | grep sum

declare -ix sum="450"  <==果然出现了!包括有 i 与 x 的宣告!



范例三:让 sum 变成只读属性,不可更动!

[root@www ~]# declare -r sum

[root@www ~]# sum=tesgting

-bash: sum: readonly variable  <==不能改这个变量了!



范例四:让 sum 变成非环境变量的自定义变量吧!

[root@www ~]# declare +x sum  <== 将 - 变成 + 可以进行『取消』动作

[root@www ~]# declare -p sum  <== -p 可以单独列出变量的类型

declare -ir sum="450" <== 看吧!只剩下 i, r 的类型,不具有 x 了!

declare范例

 

10. 数组(arry)变量类型

数组的概念比较类似于Python中的列表,通过下标可以增加或者取值。

var[index]=content

[root@study study]# name[1]=zhangsan
[root@study study]# name[2]=lisi
[root@study study]# name[3]=wangwu
[root@study study]# echo ${name[1]}
zhangsan
[root@study study]# name[0]=no
[root@study study]# echo ${name[0]}
no
[root@study study]#

 

11. locale

查看语系变量

[root@study study]# locale -a | head -5  #加-a参数是查看系统支持的语系,这些语系文件都放置在: /usr/lib/locale/ 这个目录中。
aa_DJ
aa_DJ.iso88591
aa_DJ.utf8
aa_ER
aa_ER@saaho
[root@study study]# locale   #不加参数查看系统当前使用的语系
LANG=zh_CN.UTF-8
LC_CTYPE="zh_CN.UTF-8"
LC_NUMERIC="zh_CN.UTF-8"
LC_TIME="zh_CN.UTF-8"
LC_COLLATE="zh_CN.UTF-8"
LC_MONETARY="zh_CN.UTF-8"
LC_MESSAGES="zh_CN.UTF-8"
LC_PAPER="zh_CN.UTF-8"
LC_NAME="zh_CN.UTF-8"
LC_ADDRESS="zh_CN.UTF-8"
LC_TELEPHONE="zh_CN.UTF-8"
LC_MEASUREMENT="zh_CN.UTF-8"
LC_IDENTIFICATION="zh_CN.UTF-8"
LC_ALL=
[root@study study]#

 

12. 变量的删除

变量配置方式 说明
${变量#关键词}
${变量##关键词}
若变量内容从头开始的数据符合『关键词』,则将符合的最短数据删除
若变量内容从头开始的数据符合『关键词』,则将符合的最长数据删除
${变量%关键词}
${变量%%关键词}
若变量内容从尾向前的数据符合『关键词』,则将符合的最短数据删除
若变量内容从尾向前的数据符合『关键词』,则将符合的最长数据删除
${变量/旧字符串/新字符串}
${变量//旧字符串/新字符串}
若变量内容符合『旧字符串』则『第一个旧字符串会被新字符串取代』
若变量内容符合『旧字符串』则『全部的旧字符串会被新字符串取代』

 

13. 变量的检查与替换

 

变量配置方式 str 没有配置 str 为空字符串 str 已配置非为空字符串
var=${str-expr} var=expr var= var=$str
var=${str:-expr} var=expr var=expr var=$str
var=${str+expr} var= var=expr var=expr
var=${str:+expr} var= var= var=expr
var=${str=expr} str=expr
var=expr
str 不变
var=
str 不变
var=$str
var=${str:=expr} str=expr
var=expr
str=expr
var=expr
str 不变
var=$str
var=${str?expr} expr 输出至 stderr var= var=$str
var=${str:?expr} expr 输出至 stderr expr 输出至 stderr var=$str

 

 

四. BASH shell

1. 路径与命令搜寻顺序

  1. 以相对/绝对路径运行命令,例如『 /bin/ls 』或『 ./ls 』; 
  2. 由 alias 找到该命令来运行; 
  3. 由 bash 内建的 (builtin) 命令来运行; 
  4. 透过 $PATH 这个变量的顺序搜寻到的第一个命令来运行。

tips:通过type -a [command] 可以查询命令的搜寻顺序。

2. 进站画面与引导信息

/etc/issue         #终端进站前画面

/etc/issue.net    #远程用户进展前画面

/etc/motd         #用户进站后的引导信息

1 \d 本地端时间的日期;
2 \l 显示第几个终端机接口;
3 \m 显示硬件的等级 (i386/i486/i586/i686...);
4 \n 显示主机的网络名称;
5 \o 显示 domain name;
6 \r 操作系统的版本 (相当于 uname -r)
7 \t 显示本地端时间的时间;
8 \s 操作系统的名称;
9 \v 操作系统的版本。

issue的代码含义

3.BASH环境的配置文件

在开始介绍 bash 的配置文件前,我们一定要先知道的就是 login shell 与 non-login shell! 重点在于有没有输入账号和密码去登陆。

  • login shell:取得 bash 时需要完整的登陆流程的,就称为 login shell。举例来说,你要由 tty1 ~ tty6 登陆,需要输入用户的账号与密码,此时取得的 bash 就称为『 login shell 』,login shell 读取这两个配置文件:
    • /etc/profile:这是系统整体的配置,你最好不要修改这个文件,这个文件配置的主要变量有: 
      • PATH:会依据 UID 决定 PATH 变量要不要含有 sbin 的系统命令目录; 
      • MAIL:依据账号配置好使用者的 mailbox 到 /var/spool/mail/账号名; 
      • USER:根据用户的账号配置此一变量内容; 
      • HOSTNAME:依据主机的 hostname 命令决定此一变量内容; 
      • HISTSIZE:历史命令记录笔数 ;
      • 呼叫/etc/inputrc:此文件定义 bash 的热键、[tab]要不要有声音等等。建议不要改动。
      • 呼叫/etc/profile.d/*.sh:这个目录底下的文件规范了 bash 操作接口的颜色、 语系、ll 与 ls 命令的命令别名、vi 的命令别名、which 的命令别名等等。如果你需要帮所有使用者配置一些共享的命令别名时, 可以在这个目录底下自行创建扩展名为 .sh 的文件,并将所需要的数据写入即可。
      • 呼叫/etc/sysconfig/i18n:这个文件是由 /etc/profile.d/lang.sh 呼叫进来的!这也是我们决定 bash 默认使用何种语系的重要配置文件!
    • bash 在读完了整体环境配置的 /etc/profile 并藉此呼叫其他配置文件后,接下来则是会读取使用者的个人配置文件。~/.bash_profile 或 ~/.bash_login 或 ~/.profile:属于使用者个人配置:
      • 其实 bash 的 login shell 配置只会读取上面三个文件的其中一个, 而读取的顺序则是依照上面的顺序。也就是说,如果 ~/.bash_profile 存在,那么其他两个文件不论有无存在,都不会被读取。 如果 ~/.bash_profile 不存在才会去读取 ~/.bash_login,而前两者都不存在才会读取 ~/.profile 。 
      • [root@www ~]# cat ~/.bash_profile
        
        # .bash_profile
        
        
        
        # Get the aliases and functions
        
        if [ -f ~/.bashrc ]; then   <==底下这三行在判断并读取 ~/.bashrc
        
                . ~/.bashrc
        
        fi
        
        
        
        # User specific environment and startup programs
        
        PATH=$PATH:$HOME/bin        <==底下这几行在处理个人化配置
        
        export PATH
        
        unset USERNAME

        .bash_profile内容

    • 下图为login shell 配置文件的加载顺序:

    • 不注销使得环境变量生效的方法
      • [root@www ~]# source 配置文件档名
        
        范例:将家目录的 ~/.bashrc 的配置读入目前的 bash 环境中
        
        [root@www ~]# source ~/.bashrc  <==底下这两个命令是一样的!
        
        [root@www ~]#  .  ~/.bashrc
  • non-login shell:取得 bash 接口的方法不需要重复登陆的举动,举例来说,(1)你以 X window 登陆 Linux 后, 再以 X 的图形化接口启动终端机,此时那个终端接口并没有需要再次的输入账号与密码,那个 bash 的环境就称为 non-login shell了。(2)你在原本的 bash 环境下再次下达 bash 这个命令,同样的也没有输入账号密码, 那第二个 bash (子程序) 也是 non-login shell 。 
    • ~/.bashrc (non-login shell 会读)
    • [root@www ~]# cat ~/.bashrc
      
      # .bashrc
      
      
      
      # User specific aliases and functions
      
      alias rm=\'rm -i\'             <==使用者的个人配置
      
      alias cp=\'cp -i\'
      
      alias mv=\'mv -i\'
      
      
      
      # Source global definitions
      
      if [ -f /etc/bashrc ]; then  <==整体的环境配置
      
              . /etc/bashrc
      
      fi
    •  /etc/bashrc 帮我们的 bash 定义出底下的数据:

      • 依据不同的 UID 规范出 umask 的值; 
      • 依据不同的 UID 规范出提示字符 (就是 PS1 变量); 
      • 呼叫 /etc/profile.d/*.sh 的配置。
    • 不小心删除了~/.bashrc,会出现什么现象,如何解决。
      • 出现的现象是:命令提示符变成了 “-bash-3.2$”。
      • 解决办法:复制 /etc/skel/.bashrc 到你的家目录,再修订一下你所想要的内容, 并使用 source 去呼叫 ~/.bashrc 。
  • 其他配置文件介绍:
    • ~/.bash_history:默认历史命令就记录在这里,而这个文件能够记录几笔数据,则与 HISTFILESIZE 这个变量有关啊。每次登陆 bash 后,bash 会先读取这个文件,将所有的历史命令读入内存, 因此,当我们登陆 bash 后就可以查知上次使用过哪些命令。
    • ~/.bash_logout:这个文件则记录了『当我注销 bash 后,系统再帮我做完什么动作后才离开』。

4. 通配符与特殊符号

[root@www ~]# LANG=C              <==由于与编码有关,先配置语系一下



范例一:找出 /etc/ 底下以 cron 为开头的档名

[root@www ~]# ll -d /etc/cron*    <==加上 -d 是为了仅显示目录而已



范例二:找出 /etc/ 底下文件名『刚好是五个字母』的文件名

[root@www ~]# ll -d /etc/?????    <==由于 ? 一定有一个,所以五个 ? 就对了



范例三:找出 /etc/ 底下文件名含有数字的文件名

[root@www ~]# ll -d /etc/*[0-9]*  <==记得中括号左右两边均需 *



范例四:找出 /etc/ 底下,档名开头非为小写字母的文件名:

[root@www ~]# ll -d /etc/[^a-z]*  <==注意中括号左边没有 *



范例五:将范例四找到的文件复制到 /tmp 中

[root@www ~]# cp -a /etc/[^a-z]* /tmp

通配符举例

符号 意义
* 代表『 0 个到无穷多个』任意字符
? 代表『一定有一个』任意字符
[ ] 同样代表『一定有一个在括号内』的字符(非任意字符)。例如 [abcd] 代表『一定有一个字符, 可能是 a, b, c, d 这四个任何一个』
[ – ] 若有减号在中括号内时,代表『在编码顺序内的所有字符』。例如 [0-9] 代表 0 到 9 之间的所有数字,因为数字的语系编码是连续的!
[^ ] 若中括号内的第一个字符为指数符号 (^) ,那表示『反向选择』,例如 [^abc] 代表 一定有一个字符,只要是非 a, b, c 的其他字符就接受的意思。

 

符号 内容
# 批注符号:这个最常被使用在 script 当中,视为说明!在后的数据均不运行
\ 跳脱符号:将『特殊字符或通配符』还原成一般字符
| 管线 (pipe):分隔两个管线命令的界定(后两节介绍);
; 连续命令下达分隔符:连续性命令的界定 (注意!与管线命令并不相同)
~ 用户的家目录
$ 取用变量前导符:亦即是变量之前需要加的变量取代值
& 工作控制 (job control):将命令变成背景下工作
! 逻辑运算意义上的『非』 not 的意思!
/ 目录符号:路径分隔的符号
>, >> 数据流重导向:输出导向,分别是『取代』与『累加』
<, << 数据流重导向:输入导向 (这两个留待下节介绍)
\’ \’ 单引号,不具有变量置换的功能
” “ 具有变量置换的功能!
` ` 两个『 ` 』中间为可以先运行的命令,亦可使用 $( )
( ) 在中间为子 shell 的起始与结束
{ } 在中间为命令区块的组合!

 

5. 终端机的环境配置

目前linux的环境配置已经非常完美,咱们不要画蛇添足的去改它,但是咱们可以了解下原理。

组合按键 运行结果
Ctrl + C 终止目前的命令
Ctrl + D 输入结束 (EOF),例如邮件结束的时候;
Ctrl + M 就是 Enter 啦!
Ctrl + S 暂停屏幕的输出
Ctrl + Q 恢复屏幕的输出
Ctrl + U 在提示字符下,将整列命令删除
Ctrl + Z 『暂停』目前的命令

[root@www ~]# stty [-a]

选项与参数:

-a  :将目前所有的 stty 参数列出来;



范例一:列出所有的按键与按键内容

[root@www ~]# stty -a

speed 38400 baud; rows 24; columns 80; line = 0;

intr = ^C; quit = ^\; erase = ^?; kill = ^U; eof = ^D; eol = <undef>; 

eol2 = <undef>; swtch = <undef>; start = ^Q; stop = ^S; susp = ^Z;

rprnt = ^R; werase = ^W; lnext = ^V; flush = ^O; min = 1; time = 0;

....(以下省略)....

# eof   : End of file 的意思,代表『结束输入』。
# erase : 向后删除字符,
# intr  : 送出一个 interrupt (中断) 的讯号给目前正在 run 的程序;
# kill  : 删除在目前命令列上的所有文字;
# quit  : 送出一个 quit 的讯号给目前正在 run 的程序;
# start : 在某个程序停止后,重新启动他的 output
# stop  : 停止目前屏幕的输出;
# susp  : 送出一个 terminal stop 的讯号给正在 run 的程序。

# 修改方法介绍:
[root@www ~]# stty erase ^h  #用ctrl+h进行字符删除。

终端机环境修改方法(了解)

 

五. 数据流重导向

1. 标准输入、标准输出、标准错误输出

  • 标准输入  (stdin) :代码为 0 ,使用 < 或 << ; 
    • #范例1
      
      [root@www ~]# cat > catfile < ~/.bashrc
      
      [root@www ~]# ll catfile ~/.bashrc
      
      -rw-r--r-- 1 root root 194 Sep 26 13:36 /root/.bashrc
      
      -rw-r--r-- 1 root root 194 Feb  6 18:29 catfile
      
      # 注意看,这两个文件的大小会一模一样!几乎像是使用 cp 来复制一般!
      
      #范例2
      
      [root@www ~]# cat > catfile << "eof"
      
      > This is a test.
      
      > OK now stop
      
      > eof  <==输入这关键词,立刻就结束而不需要输入 [ctrl]+d
      
      
      
      [root@www ~]# cat catfile
      
      This is a test.
      
      OK now stop     <==只有这两行,不会存在关键词那一行!

      标准输入范例

       

  • 标准输出  (stdout):代码为 1 ,使用 > 或 >> ; 
  • 标准错误输出(stderr):代码为 2 ,使用 2> 或 2>> ;
    • # 将错误的和正确的结果分别输出到不同文件
      
      [dmtsai@www ~]$ find /home -name .bashrc > list_right 2> list_error
      
      
      # 将错误的数据丢弃,屏幕上显示正确的数据
      
      [dmtsai@www ~]$ find /home -name .bashrc 2> /dev/null
      
      /home/dmtsai/.bashrc  <==只有 stdout 会显示到屏幕上, stderr 被丢弃了
      
      
      # 将命令的数据全部写入名为 list 的文件中
      
      [dmtsai@www ~]$ find /home -name .bashrc > list 2> list  <==错误
      
      [dmtsai@www ~]$ find /home -name .bashrc > list 2>&1     <==正确
      
      [dmtsai@www ~]$ find /home -name .bashrc &> list         <==正确

      标准输出范例

2. 命令运行的判断依据

  • 命令连续运行,在命令和命令之间使用”;”。
  • $?(命令回传值)与&&或||
    • #例题:
      #以 ls 测试 /tmp/vbirding 是否存在,若存在则显示 "exist" ,若不存在,则显示 "not exist"!
      #答:这又牵涉到逻辑判断的问题,如果存在就显示某个数据,若不存在就显示其他数据,那我可以这样做:
      ls /tmp/vbirding && echo "exist" || echo "not exist"

      范例

    • 命令下达情况 说明
      cmd1 && cmd2 1. 若 cmd1 运行完毕且正确运行($?=0),则开始运行 cmd2。
      2. 若 cmd1 运行完毕且为错误 ($?≠0),则 cmd2 不运行。
      cmd1 || cmd2 1. 若 cmd1 运行完毕且正确运行($?=0),则 cmd2 不运行。
      2. 若 cmd1 运行完毕且为错误 ($?≠0),则开始运行 cmd2。

六.管线命令(pipe)

1. 管线命令的特点

  • 管线命令仅会处理 standard output,对于 standard error output 会予以忽略 
  • 管线命令必须要能够接受来自前一个命令的数据成为 standard input 继续处理才行。

2.摘取命令

cut命令

[root@www ~]# cut -d\'分隔字符\' -f fields <==用于有特定分隔字符

[root@www ~]# cut -c 字符区间            <==用于排列整齐的信息

选项与参数:

-d  :后面接分隔字符。与 -f 一起使用;

-f  :依据 -d 的分隔字符将一段信息分割成为数段,用 -f 取出第几段的意思;

-c  :以字符 (characters) 的单位取出固定字符区间;

 

范例一:将 PATH 变量取出,我要找出第五个路径。

[root@www ~]# echo $PATH

/bin:/usr/bin:/sbin:/usr/sbin:/usr/local/bin:/usr/X11R6/bin:/usr/games:

# 1 |    2   |  3  |    4    |       5      |     6        |    7



[root@www ~]# echo $PATH | cut -d \':\' -f 5

# 如同上面的数字显示,我们是以『 : 』作为分隔,因此会出现 /usr/local/bin 

# 那么如果想要列出第 3 与第 5 呢?,就是这样:

[root@www ~]# echo $PATH | cut -d \':\' -f 3,5



范例二:将 export 输出的信息,取得第 12 字符以后的所有字符串

[root@www ~]# export

declare -x HISTSIZE="1000"

declare -x INPUTRC="/etc/inputrc"

declare -x KDEDIR="/usr"

declare -x LANG="zh_TW.big5"

.....(其他省略).....

# 注意看,每个数据都是排列整齐的输出!如果我们不想要『 declare -x 』时,

# 就得这么做:



[root@www ~]# export | cut -c 12-

HISTSIZE="1000"

INPUTRC="/etc/inputrc"

KDEDIR="/usr"

LANG="zh_TW.big5"

.....(其他省略).....

# 知道怎么回事了吧?用 -c 可以处理比较具有格式的输出数据!

# 我们还可以指定某个范围的值,例如第 12-20 的字符,就是 cut -c 12-20 等等!



范例三:用 last 将显示的登陆者的信息中,仅留下用户大名

[root@www ~]# last

root   pts/1    192.168.201.101  Sat Feb  7 12:35   still logged in

root   pts/1    192.168.201.101  Fri Feb  6 12:13 - 18:46  (06:33)

root   pts/1    192.168.201.254  Thu Feb  5 22:37 - 23:53  (01:16)

# last 可以输出『账号/终端机/来源/日期时间』的数据,并且是排列整齐的



[root@www ~]# last | cut -d \' \' -f 1

# 由输出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个空白分隔的字段代表账号,所以使用如上命令:

# 但是因为 root   pts/1 之间空格有好几个,并非仅有一个,所以,如果要找出 

# pts/1 其实不能以 cut -d \' \' -f 1,2 喔!输出的结果会不是我们想要的。

cut命令范例

 

grep命令

[root@www ~]# grep [-acinv] [--color=auto] \'搜寻字符串\' filename

选项与参数:

-a :将 binary 文件以 text 文件的方式搜寻数据

-c :计算找到 \'搜寻字符串\' 的次数

-i :忽略大小写的不同,所以大小写视为相同

-n :顺便输出行号

-v :反向选择,亦即显示出没有 \'搜寻字符串\' 内容的那一行!

--color=auto :可以将找到的关键词部分加上颜色的显示喔!

 

范例一:将 last 当中,有出现 root 的那一行就取出来;

[root@www ~]# last | grep \'root\'



范例二:与范例一相反,只要没有 root 的就取出!

[root@www ~]# last | grep -v \'root\'



范例三:在 last 的输出信息中,只要有 root 就取出,并且仅取第一栏

[root@www ~]# last | grep \'root\' |cut -d \' \' -f1

# 在取出 root 之后,利用上个命令 cut 的处理,就能够仅取得第一栏啰!



范例四:取出 /etc/man.config 内含 MANPATH 的那几行

[root@www ~]# grep --color=auto \'MANPATH\' /etc/man.config

....(前面省略)....

MANPATH_MAP     /usr/X11R6/bin          /usr/X11R6/man

MANPATH_MAP     /usr/bin/X11            /usr/X11R6/man

MANPATH_MAP     /usr/bin/mh             /usr/share/man

# 神奇的是,如果加上 --color=auto 的选项,找到的关键词部分会用特殊颜色显示喔!

grep范例

 

3.排序命令

sort

[root@www ~]# sort [-fbMnrtuk] [file or stdin]

选项与参数:

-f  :忽略大小写的差异,例如 A 与 a 视为编码相同;

-b  :忽略最前面的空格符部分;

-M  :以月份的名字来排序,例如 JAN, DEC 等等的排序方法;

-n  :使用『纯数字』进行排序(默认是以文字型态来排序的);

-r  :反向排序;

-u  :就是 uniq ,相同的数据中,仅出现一行代表;

-t  :分隔符,默认是用 [tab] 键来分隔;

-k  :以那个区间 (field) 来进行排序的意思

 

范例一:个人账号都记录在 /etc/passwd 下,请将账号进行排序。

[root@www ~]# cat /etc/passwd | sort

adm:x:3:4:adm:/var/adm:/sbin/nologin

apache:x:48:48:Apache:/var/www:/sbin/nologin

bin:x:1:1:bin:/bin:/sbin/nologin

daemon:x:2:2:daemon:/sbin:/sbin/nologin

# 鸟哥省略很多的输出~由上面的数据看起来, sort 是默认『以第一个』数据来排序,

# 而且默认是以『文字』型态来排序的喔!所以由 a 开始排到最后啰!



范例二:/etc/passwd 内容是以 : 来分隔的,我想以第三栏来排序,该如何?

[root@www ~]# cat /etc/passwd | sort -t \':\' -k 3

root:x:0:0:root:/root:/bin/bash

uucp:x:10:14:uucp:/var/spool/uucp:/sbin/nologin

operator:x:11:0:operator:/root:/sbin/nologin

bin:x:1:1:bin:/bin:/sbin/nologin

games:x:12:100:games:/usr/games:/sbin/nologin

# 看到特殊字体的输出部分了吧?怎么会这样排列啊?呵呵!没错啦~

# 如果是以文字型态来排序的话,原本就会是这样,想要使用数字排序:

# cat /etc/passwd | sort -t \':\' -k 3 -n

# 这样才行啊!用那个 -n 来告知 sort 以数字来排序啊!



范例三:利用 last ,将输出的数据仅取账号,并加以排序

[root@www ~]# last | cut -d \' \' -f1 | sort

sort范例

 

wc

[root@www ~]# wc [-lwm]

选项与参数:

-l  :仅列出行;

-w  :仅列出多少字(英文单字);

-m  :多少字符;



范例一:那个 /etc/man.config 里面到底有多少相关字、行、字符数?

[root@www ~]# cat /etc/man.config | wc 

    141     722    4617

# 输出的三个数字中,分别代表: 『行、字数、字符数』



范例二:我知道使用 last 可以输出登陆者,但是 last 最后两行并非账号内容,

        那么请问,我该如何以一行命令串取得这个月份登陆系统的总人次?

[root@www ~]# last | grep [a-zA-Z] | grep -v \'wtmp\' | wc -l 

# 由于 last 会输出空白行与 wtmp 字样在最底下两行,因此,我利用

# grep 取出非空白行,以及去除 wtmp 那一行,在计算行数,就能够了解啰!

 

uniq

[root@www ~]# uniq [-ic]

选项与参数:

-i  :忽略大小写字符的不同;

-c  :进行计数



范例一:使用 last 将账号列出,仅取出账号栏,进行排序后仅取出一位;

[root@www ~]# last | cut -d \' \' -f1 | sort | uniq



范例二:承上题,如果我还想要知道每个人的登陆总次数呢?

[root@www ~]# last | cut -d \' \' -f1 | sort | uniq -c

      1

     12 reboot

     41 root

      1 wtmp

#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发现 reboot 有 12 次, root 登陆则有 41 次!

# wtmp 与第一行的空白都是 last 的默认字符,那两个可以忽略的!

 

4.双向重导向

tee

[root@www ~]# tee [-a] file

选项与参数:

-a  :以累加 (append) 的方式,将数据加入 file 当中!



[root@www ~]# last | tee last.list | cut -d " " -f1

# 这个范例可以让我们将 last 的输出存一份到 last.list 文件中;



[root@www ~]# ls -l /home | tee ~/homefile | more

# 这个范例则是将 ls 的数据存一份到 ~/homefile ,同时屏幕也有输出信息!



[root@www ~]# ls -l / | tee -a ~/homefile | more

# 要注意! tee 后接的文件会被覆盖,若加上 -a 这个选项则能将信息累加。

 

5.字符转换命令

tr

[root@www ~]# tr [-ds] SET1 ...

选项与参数:

-d  :删除信息当中的 SET1 这个字符串;

-s  :取代掉重复的字符!

范例一:将 last 输出的信息中,所有的小写变成大写字符:

[root@www ~]# last | tr \'[a-z]\' \'[A-Z]\'

# 事实上,没有加上单引号也是可以运行的,如:『 last | tr [a-z] [A-Z] 』



范例二:将 /etc/passwd 输出的信息中,将冒号 (:) 删除

[root@www ~]# cat /etc/passwd | tr -d \':\'



范例三:将 /etc/passwd 转存成 dos 断行到 /root/passwd 中,再将 ^M 符号删除

[root@www ~]# cp /etc/passwd /root/passwd && unix2dos /root/passwd

[root@www ~]# file /etc/passwd /root/passwd

/etc/passwd:  ASCII text

/root/passwd: ASCII text, with CRLF line terminators <==就是 DOS 断行

[root@www ~]# cat /root/passwd | tr -d \'\r\' > /root/passwd.linux

# 那个 \r 指的是 DOS 的断行字符,关于更多的字符,请参考 man tr

[root@www ~]# ll /etc/passwd /root/passwd*

-rw-r--r-- 1 root root 1986 Feb  6 17:55 /etc/passwd

-rw-r--r-- 1 root root 2030 Feb  7 15:55 /root/passwd

-rw-r--r-- 1 root root 1986 Feb  7 15:57 /root/passwd.linux

# 处理过后,发现文件大小与原本的 /etc/passwd 就一致了!

tr范例

col

[root@www ~]# col [-xb]

选项与参数:

-x  :将 tab 键转换成对等的空格键

-b  :在文字内有反斜杠 (/) 时,仅保留反斜杠最后接的那个字符



范例一:利用 cat -A 显示出所有特殊按键,最后以 col 将 [tab] 转成空白

[root@www ~]# cat -A /etc/man.config  <==此时会看到很多 ^I 的符号,那就是 tab

[root@www ~]# cat /etc/man.config | col -x | cat -A | more

# 嘿嘿!如此一来, [tab] 按键会被取代成为空格键,输出就美观多了!



范例二:将 col 的 man page 转存成为 /root/col.man 的纯文本档

[root@www ~]# man col > /root/col.man

[root@www ~]# vi /root/col.man

COL(1)          BSD General Commands Manual               COL(1)



N^HNA^HAM^HME^HE

     c^Hco^Hol^Hl - filter reverse line feeds from input



S^HSY^HYN^HNO^HOP^HPS^HSI^HIS^HS

     c^Hco^Hol^Hl [-^H-b^Hbf^Hfp^Hpx^Hx] [-^H-l^Hl _^Hn_^Hu_^Hm]

# 你没看错!由于 man page 内有些特殊按钮会用来作为类似特殊按键与颜色显示,

# 所以这个文件内就会出现如上所示的一堆怪异字符(有 ^ 的)



[root@www ~]# man col | col -b > /root/col.man

col

 

join

[root@www ~]# join [-ti12] file1 file2

选项与参数:

-t  :join 默认以空格符分隔数据,并且比对『第一个字段』的数据,

      如果两个文件相同,则将两笔数据联成一行,且第一个字段放在第一个!

-i  :忽略大小写的差异;

-1  :这个是数字的 1 ,代表『第一个文件要用那个字段来分析』的意思;

-2  :代表『第二个文件要用那个字段来分析』的意思。



范例一:用 root 的身份,将 /etc/passwd 与 /etc/shadow 相关数据整合成一栏

[root@www ~]# head -n 3 /etc/passwd /etc/shadow

==> /etc/passwd <==

root:x:0:0:root:/root:/bin/bash

bin:x:1:1:bin:/bin:/sbin/nologin

daemon:x:2:2:daemon:/sbin:/sbin/nologin



==> /etc/shadow <==

root:$1$/3AQpE5e$y9A/D0bh6rElAs:14120:0:99999:7:::

bin:*:14126:0:99999:7:::

daemon:*:14126:0:99999:7:::

# 由输出的数据可以发现这两个文件的最左边字段都是账号!且以 : 分隔



[root@www ~]# join -t \':\' /etc/passwd /etc/shadow

root:x:0:0:root:/root:/bin/bash:$1$/3AQpE5e$y9A/D0bh6rElAs:14120:0:99999:7:::

bin:x:1:1:bin:/bin:/sbin/nologin:*:14126:0:99999:7:::

daemon:x:2:2:daemon:/sbin:/sbin/nologin:*:14126:0:99999:7:::

# 透过上面这个动作,我们可以将两个文件第一字段相同者整合成一行!

# 第二个文件的相同字段并不会显示(因为已经在第一行了嘛!)



范例二:我们知道 /etc/passwd 第四个字段是 GID ,那个 GID 记录在 

        /etc/group 当中的第三个字段,请问如何将两个文件整合?

[root@www ~]# head -n 3 /etc/passwd /etc/group

==> /etc/passwd <==

root:x:0:0:root:/root:/bin/bash

bin:x:1:1:bin:/bin:/sbin/nologin

daemon:x:2:2:daemon:/sbin:/sbin/nologin



==> /etc/group <==

root:x:0:root

bin:x:1:root,bin,daemon

daemon:x:2:root,bin,daemon

# 从上面可以看到,确实有相同的部分喔!赶紧来整合一下!



[root@www ~]# join -t \':\' -1 4 /etc/passwd -2 3 /etc/group

0:root:x:0:root:/root:/bin/bash:root:x:root

1:bin:x:1:bin:/bin:/sbin/nologin:bin:x:root,bin,daemon

2:daemon:x:2:daemon:/sbin:/sbin/nologin:daemon:x:root,bin,daemon

# 同样的,相同的字段部分被移动到最前面了!所以第二个文件的内容就没再显示。

# 请读者们配合上述显示两个文件的实际内容来比对!

join

 

paste

[root@www ~]# paste [-d] file1 file2

选项与参数:

-d  :后面可以接分隔字符。默认是以 [tab] 来分隔的!

-   :如果 file 部分写成 - ,表示来自 standard input 的数据的意思。



范例一:将 /etc/passwd 与 /etc/shadow 同一行贴在一起

[root@www ~]# paste /etc/passwd /etc/shadow

bin:x:1:1:bin:/bin:/sbin/nologin        bin:*:14126:0:99999:7:::

daemon:x:2:2:daemon:/sbin:/sbin/nologin daemon:*:14126:0:99999:7:::

adm:x:3:4:adm:/var/adm:/sbin/nologin    adm:*:14126:0:99999:7:::

# 注意喔!同一行中间是以 [tab] 按键隔开的!



范例二:先将 /etc/group 读出(用 cat),然后与范例一贴上一起!且仅取出前三行

[root@www ~]# cat /etc/group|paste /etc/passwd /etc/shadow -|head -n 3

# 这个例子的重点在那个 - 的使用!那玩意儿常常代表 stdin 喔!

paste

 

expand

[root@www ~]# expand [-t] file

选项与参数:

-t  :后面可以接数字。一般来说,一个 tab 按键可以用 8 个空格键取代。

      我们也可以自行定义一个 [tab] 按键代表多少个字符呢!



范例一:将 /etc/man.config 内行首为 MANPATH 的字样就取出;仅取前三行;

[root@www ~]# grep \'^MANPATH\' /etc/man.config | head -n 3

MANPATH /usr/man

MANPATH /usr/share/man

MANPATH /usr/local/man

# 行首的代表标志为 ^ ,这个我们留待下节介绍!先有概念即可!



范例二:承上,如果我想要将所有的符号都列出来?(用 cat)

[root@www ~]# grep \'^MANPATH\' /etc/man.config | head -n 3 |cat -A

MANPATH^I/usr/man$

MANPATH^I/usr/share/man$

MANPATH^I/usr/local/man$

# 发现差别了吗?没错~ [tab] 按键可以被 cat -A 显示成为 ^I 



范例三:承上,我将 [tab] 按键配置成 6 个字符的话?

[root@www ~]# grep \'^MANPATH\' /etc/man.config | head -n 3 | \

>  expand -t 6 - | cat -A

MANPATH     /usr/man$

MANPATH     /usr/share/man$

MANPATH     /usr/local/man$

123456123456123456.....

# 仔细看一下上面的数字说明,因为我是以 6 个字符来代表一个 [tab] 的长度,所以,

# MAN... 到 /usr 之间会隔 12 (两个 [tab]) 个字符喔!如果 tab 改成 9 的话,

# 情况就又不同了!这里也不好理解~您可以多配置几个数字来查阅就晓得!

expand

 

6.分割命令

split

[root@www ~]# split [-bl] file PREFIX

选项与参数:

-b  :后面可接欲分割成的文件大小,可加单位,例如 b, k, m 等;

-l  :以行数来进行分割。

PREFIX :代表前导符的意思,可作为分割文件的前导文字。

范例一:我的 /etc/termcap 有七百多K,若想要分成 300K 一个文件时?

[root@www ~]# cd /tmp; split -b 300k /etc/termcap termcap

[root@www tmp]# ll -k termcap*

-rw-r--r-- 1 root root 300 Feb  7 16:39 termcapaa

-rw-r--r-- 1 root root 300 Feb  7 16:39 termcapab

-rw-r--r-- 1 root root 189 Feb  7 16:39 termcapac

# 那个档名可以随意取的啦!我们只要写上前导文字,小文件就会以

# xxxaa, xxxab, xxxac 等方式来创建小文件的!



范例二:如何将上面的三个小文件合成一个文件,档名为 termcapback

[root@www tmp]# cat termcap* >> termcapback

# 很简单吧?就用数据流重导向就好啦!简单!



范例三:使用 ls -al / 输出的信息中,每十行记录成一个文件

[root@www tmp]# ls -al / | split -l 10 - lsroot

[root@www tmp]# wc -l lsroot*

  10 lsrootaa

  10 lsrootab

   6 lsrootac

  26 total

# 重点在那个 - 啦!一般来说,如果需要 stdout/stdin 时,但偏偏又没有文件,

# 有的只是 - 时,那么那个 - 就会被当成 stdin 或 stdout ~

split范例

 

7.参数代换命令

xargs

[root@www ~]# xargs [-0epn] command

选项与参数:

-0  :如果输入的 stdin 含有特殊字符,例如 `, \, 空格键等等字符时,这个 -0 参数

      可以将他还原成一般字符。这个参数可以用于特殊状态喔!

-e  :这个是 EOF (end of file) 的意思。后面可以接一个字符串,当 xargs 分析到

      这个字符串时,就会停止继续工作!

-p  :在运行每个命令的 argument 时,都会询问使用者的意思;

-n  :后面接次数,每次 command 命令运行时,要使用几个参数的意思。看范例三。

当 xargs 后面没有接任何的命令时,默认是以 echo 来进行输出喔!

 

范例一:将 /etc/passwd 内的第一栏取出,仅取三行,使用 finger 这个命令将每个

        账号内容秀出来

[root@www ~]# cut -d\':\' -f1 /etc/passwd |head -n 3| xargs finger

Login: root                             Name: root

Directory: /root                        Shell: /bin/bash

Never logged in.

No mail.

No Plan.

......底下省略.....

# 由 finger account 可以取得该账号的相关说明内容,例如上面的输出就是 finger root

# 后的结果。在这个例子当中,我们利用 cut 取出账号名称,用 head 取出三个账号,

# 最后则是由 xargs 将三个账号的名称变成 finger 后面需要的参数!



范例二:同上,但是每次运行 finger 时,都要询问使用者是否动作?

[root@www ~]# cut -d\':\' -f1 /etc/passwd |head -n 3| xargs -p finger

finger root bin daemon ?...y

.....(底下省略)....

# 呵呵!这个 -p 的选项可以让用户的使用过程中,被询问到每个命令是否运行!



范例三:将所有的 /etc/passwd 内的账号都以 finger 查阅,但一次仅查阅五个账号

[root@www ~]# cut -d\':\' -f1 /etc/passwd | xargs -p -n 5 finger

finger root bin daemon adm lp ?...y

.....(中间省略)....

finger uucp operator games gopher ftp ?...y

.....(底下省略)....

# 在这里鸟哥使用了 -p 这个参数来让您对于 -n 更有概念。一般来说,某些命令后面

# 可以接的 arguments 是有限制的,不能无限制的累加,此时,我们可以利用 -n

# 来帮助我们将参数分成数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再以命令来运行!这样就 OK 啦!^_^



范例四:同上,但是当分析到 lp 就结束这串命令?

[root@www ~]# cut -d\':\' -f1 /etc/passwd | xargs -p -e\'lp\' finger

finger root bin daemon adm ?...

# 仔细与上面的案例做比较。也同时注意,那个 -e\'lp\' 是连在一起的,中间没有空格键。

# 上个例子当中,第五个参数是 lp 啊,那么我们下达 -e\'lp\' 后,则分析到 lp

# 这个字符串时,后面的其他 stdin 的内容就会被 xargs 舍弃掉了!

范例五:找出 /sbin 底下具有特殊权限的档名,并使用 ls -l 列出详细属性

[root@www ~]# find /sbin -perm +7000 | ls -l

# 结果竟然仅有列出 root 所在目录下的文件!这不是我们要的!

# 因为 ll (ls) 并不是管线命令的原因啊!



[root@www ~]# find /sbin -perm +7000 | xargs ls -l

-rwsr-xr-x 1 root root 70420 May 25  2008 /sbin/mount.nfs

-rwsr-xr-x 1 root root 70424 May 25  2008 /sbin/mount.nfs4

-rwxr-sr-x 1 root root  5920 Jun 15  2008 /sbin/netreport

....(底下省略)....

xargs范例

 

8.‘-’号的作用

[root@www ~]# tar -cvf - /home | tar -xvf -

 

版权声明:本文为wangzengyi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wangzengyi/p/12397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