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各种编程语言均有其优势和生态,有兴趣的朋友完全可以涉猎多门语言。在平常的工作之中,也可以尝试选择相对适合的编程语言来完成相关的工作。

在团队技术文档站搭建这块,笔者尝试了许多框架,最终还是选择了Hexo,主要是由于其丰富的主题和插件,并且灵活和高度可定制化,改起来也非常方便。我们团队文档站即使用Hexo来构建,并且基于容器配置了完整的代码流水线:docs.xin-lai.com

如果对站点配置、主题、插件存在疑问,可以加群沟通。


 目录

  • 官方镜像 
  • 编写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 
  1. 编码 
  2. 编写Dockerfile 
  3. 构建并运行 
  • 使用Hexo搭建团队技术文档站 
  1. 安装 
  2. 初始化 
  3. 配置站点信息 
  4. 生成静态文件 
  5. 使用hexo-server进行托管 
  6. 使用容器构建和托管 

 Node.js 是一个基于 Chrome V8 引擎构建的JavaScript运行环境,是一个让JavaScript能够运行在服务端的开发平台。Node.js可以方便地搭建响应速度快、易于扩展的Web应用。Node.js 使用事件驱动, 非阻塞I/O模型而得以轻量和高效,非常适合在分布式设备上运行数据密集型的实时应用。

Node.js的诞生给前端开发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传统的Web 开发者,前端使用JavaScript进行编程,服务器端代码得用另外一种语言,比如Java、.NET、PHP 等等。但是 Node.js 出现之后,前端开发者使用JavaScript就可以前后端通吃了。


官方镜像

官方镜像地址:https://hub.docker.com/_/node

 


 编写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

1.编码

使用Node.js编写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非常简单,主要需要用到http模块,http模块主要用于搭建 HTTP 服务端和客户端,全部代码如下所示:

复制代码
// 加载http模块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 设置端口

const port = 80;

// 创建Web服务器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req, res) => {

// 设置响应的状态码

res.statusCode = 200;

// 设置响应的请求头

res.setHeader(\'Content-Type\', \'text/plain\');

// 设置响应输出文本

res.end(\'Hello World !\');

});

// 设置Web服务器监听端口

server.listen(port);
复制代码

 

2.编写Dockerfile

Dockerfile文件如下所示:

复制代码
#指定node镜像的版本
FROM node:8.9-alpine

#对外暴露的端口

EXPOSE 80

# 复制文件

COPY . .

# 运行

ENTRYPOINT ["node","app.js"]
复制代码

 

3.构建并运行

构建命令如下所示:

docker build --rm -f "dockerfile" -t nodetest1:latest .

 

运行:

docker run --rm -p 4000:80 nodetest1:latest

 

在日常开发中,一些简单的脚本的编写,为了避免反复的构建过程,大家同样可以参考PHP一节,然后直接运行Node.js的镜像来执行Node.js的脚本。

参考脚本如下所示:

复制代码
docker run -it --rm `

--name node-running-script `

-v D:\temp\node:/usr/src/myapp `

-w /usr/src/myapp `

node:8.9-alpine node app.js
复制代码

使用Hexo搭建团队技术文档站

Hexo 是一个快速、简洁且高效的博客(不仅仅是博客)框架,他可以使用 Markdown(或其他渲染引擎)解析文章,在几秒内,即可利用靓丽的主题生成静态网页。我们可以用其来搭建博客、文档站点或者其他官网。接下来,我们将使用Hexo来搭建团队技术文档站。之所以选择Hexo,主要原因如下:

  • 主题丰富

Hexo的主题很多,我们在官网就能找到很多可用的主题,而且均已开源,如下所示:

 

  • 插件丰富

在官网,我们就可以找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插件,比如搜索、字数统计、自动分类、百度网址提交、静态资源压缩等等各种各样的开源插件:

 

  • 灵活可扩展

无论是主题还是插件,均为开源。相关主题的修改也非常简单,您只要具备一定的JavaScript和Html的知识,就可以完成对主题和插件的修改。

  • 支持对Markdown进行渲染

无论是搭建博客还是技术文档站,使用Markdown进行文章编写都是需要优先考虑的。团队成员仅需提交Markdown,就可以生成一个漂亮美观的静态站点,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接下来,我们就演示如何一步一步的使用Hexo来构建团队技术站点:

1.安装

在安装Hexo之前,我们先必须安装好以下内容:

接下来,我们仅需使用以下命令来安装Hexo:

npm install -g hexo-cli

npm是Node.js的包管理工具,在安装Node.js时会顺带安装好,通过以上命令,我们将使用npm全局安装(安装到全局目录)hexo-cli。

2.初始化

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使用Hexo建站了。首先我们需要进行一些站点初始化的工作:

hexo init <folder>

目录为选填,不填则默认当前目录。

初始化完成之后,就可以看到目标目录下多了很多内容:

接下来,我们使用npm管理工具进行安装相关包:

npm install

3.配置站点信息

在根目录下,我们可以找到“_config.yml”文件,通过修改该文件,我们可以在此配置大部分参数:

 

具体配置信息见官网说明:https://hexo.io/zh-cn/docs/configuration

4.生成静态文件

默认情况下,Hexo进行站点初始化时,已经完成了默认主题(landscape)和内容(hello-world.md)的设置,我们可以直接执行以下命令来生成静态文件:

hexo generate

 

执行之后,我们可以在“public”目录看到以下静态文件:

我们还可以使用命令“hexo deploy”来部署站点,比如部署到GitHub然后使用GitHub进行托管。Hexo支持多种部署方式,具体见官网:https://hexo.io/zh-cn/docs/deployment

5.使用hexo-server进行托管

我们也可以使用官方组件hexo-server进行托管我们的静态站点,在使用之前,我们得先进行安装:

npm install hexo-server –save

安装完成后,就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启动web服务器来进行查看了:

hexo server -p 5000

-p参数用于指定端口,默认端口为4000: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用浏览器直接打开这个地址进行访问了:

至此,一个简单的静态站点就搭建好了。我们可以配置导航链接,或者使用主题和插件来支持各种自定义的功能。例如如下所示的站点:

6.使用容器构建和托管

初步了解Hexo之后,我们可以使用Docker来构建和托管我们的站点。主体参考流程如下所示:

以上流程仅供参考,TeamCity的配置请参考DevOps相关章节。

Dockerfile文件如下所示:

复制代码
FROM node:10.15.3-alpine
# 设置标签

LABEL author=雪雁 email=xinlai@xin-lai.com site=https://docs.xin-lai.com

# 设置容器内端口

EXPOSE 8000

# 添加目录

ADD . /app

# 设置当前工作目录

WORKDIR /app

# 复制文件

COPY . .

# 设置npm并且使用npm安装hexo以及相关插件,然后生成静态页并且安装hexo-server

RUN npm config set unsafe-perm true && \

npm config set registry https://registry.npm.taobao.org && \

npm install -g hexo-cli && \

# hexo clean && \

cd src && \

npm install hexo --save && \

npm install hexo-neat --save && \

npm install --save hexo-wordcount && \

npm i -S hexo-prism-plugin && \

npm install hexo-generator-search --save && \

npm i hexo-permalink-pinyin --save && \

hexo generate && \

npm install hexo-server --save

# 设置工作目录

WORKDIR src

# 使用hexo-server托管静态文件

ENTRYPOINT ["hexo", "server","-p","8000"]
复制代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zdalongren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zdalongren/p/1221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