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的目的: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

  • 消息:是物质或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如语音、文字、音乐、数据、图片或活动图像等。
  • 信息: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
  • 信号:信息的载体,通过信号传递信息

后面讲述中,“通信”这一术语是指“电通信”,包括光通信,因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在电通信系统中,消息的传递是通过电信号来实现的。

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 信息源(简称信源):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如麦克风。信源可分为模拟信源和数字信源。
  • 发送设备:产生适合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 信道: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传送到接收端的物理媒质。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大类。
  • 接收设备:从受到减损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原始电信号。
  • 受信者(信宿):把原始电信号还原成相应的消息,如扬声器等。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 模拟信号:代表消息的信号参量取值连续,不一定在时间上也连续,例如麦克风输出电压:.
  • 数字信号:代表消息的信号参量取值为有限个,不一定在时间上也离散,例如电报信号、计算机输入输出信号:

通常,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 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两种变换:

  • 模拟消息⇔原始电信号(基带信号)
  • 基带信号⇔已调信号(带通信号)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 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信源编码与译码目的:

  • 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 完成模/数转换

信道编码与译码目的:增强抗干扰能力
加密与解密目的: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
数字调制与解调目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

数字通信的特点

优点

  • 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传输差错可控
  • 便于处理、变换、存储
  • 便于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
  • 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
  • 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缺点:

  • 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
  • 对同步要求高

通信系统分类与通信方式信息及其度量

通信系统的分类

  • 按通信业务分类:电报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图像通信系统… …
  • 按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调制)传输系统
  • 按信号特征分类: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 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 按工作波段分类: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
  • 按信号复用方式分类: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

同一个通信系统可以分属于不同分类。

通信方式

  •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 单工通信: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
    • 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时收发的工作方式
    • 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消息的工作方式
  • 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 并行传输:将代表信息的数字信号码元序列以成组的方式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
      • 优点:节省传输时间,速度快:不需要字符同步措施
      • 缺点:需要n条通信线路,成本高
    • 串行传输:将数字信号码元序列以串行方式一个码元接一个码元地在一条信道上传输
      • 优点:只需一条通信信道,节省线路铺设费用
      • 缺点:速度慢,需要外加码组或字符同步措施
  • 其他分类方式;
    •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 专线通信和网通信

信息及其度量

信息: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

不同形式的消息可以包含相同的内容

  • 如何度量离散消息中所含的信息量?
    • 定性度量:
      • 信息论中认为,信源输出的消息是随机的,即我们在未收到消息之前,是不能确定信源到底发的是什么信息的,因此通信的主要自的就是要使接收端在接收到消息之后,尽可能多地消除对信源所发出消息的未知程度
    • 定量度量:
      • 能度量任何消息,并与消息的种类无关。口度量方法应该与消息的重要程度无关·
      • 消息中所含信息量和消息内容的不确定性有关。信息量的多少与接收者收到消息时感到的惊讶程度有关。

信息量=[收到消息之前对某事件的未知程度]-[收到消息之后对某事件的未知程度]

消息所表达的事件越不可能发生,越不可预测,就会让人感到惊讶和意外,信息量就越大。

度量信息量的方法

事件的不确定程度可以用其出现的概率来描逑: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小,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

消息发生的概率P(x)与消息中所含的信息量I之间具有如下关系:

\[I = \log _ { a } \frac { 1 } { P ( x ) } = – \log _ { a } P ( x )
\]

上式中对数的底取值不同,单位不同:

  • 若a=2,信息量的单位称为比特(bit),可简记为b
  • 若a=e ,信息量的单位称为奈特(nat) ,
  • 若a= 10,信息量的单位称为哈特莱(Hartley)。

在工程应用中,习惯把一个二进制码元称作1比特

  • 若有M个等概率波形(P= 1/M ) ,且每一个波形的出现是独立的,则传送M进制波形之一的信息量为
\[I = \log _ { 2 } \frac { 1 } { P } = \log _ { 2 } \frac { 1 } { 1 / M } = \log _ { 2 } M
\]

  • 对于非等概率情况
    设:一个离散信源是由M个符号组成的集合,其中每个符号xi(i= 1,2,3,…, M)按一定的概率P(xi)独立出现
    则每个符号所含平均信息量为
\[H ( x ) = – \sum _ { i = 1 } ^ { N } P ( x _ { i } ) \log _ { 2 } P ( x _ { i } )(比特/符号)
\]

由于H(x)同热力学中的嫡形式相似,故称它为信息源的嫡

  • 连续消息的信息量
    关于连续消息的信息量可以用概率密度函数来描述。
\[H ( x ) = – \int _ { \infty } ^ { e } f ( x ) \log _ { a } f ( x ) d x
\]

式中,f(x)为连续消息出现的概率密度。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

  • 有效性:指传输一定信息量时所占用的信道资源(频带宽度和时间间隔),或者说是传输的“速度”问题o
  • 可靠性:指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也就是传输的“质量”问题。

模拟通信系统:

  • 有效性:可用有效传输频带来度量。
  • 可靠性:可用接收端最终输出信噪比来度量○

数字通信系统

  • 有效性:用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来衡量。
    • 码元传输速率RB:定义为单位时间(每秒)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Baud ),简记为B
\[R _ { B } = \frac { 1 } { T } \quad ( B )
\]

式中T为码元的持续时间(秒)
– 信息传输速率Rb:定义为单位时间内传递的平均信息量或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简记为b/s ,或bps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

  • 等概率情况
\[\left. \begin{array} { l } { R _ { b } = R _ { B } \log _ { 2 } M } \\或 { R _ { B } = \frac { R _ { b } } { \log _ { 2 } M } ( B ) } \end{array} \right.
\]

对于二进制数字信号:M=2,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在数量上相等。对于多进制,每个码元携带log2M比特的信息量

频带利用率:定义为单位带宽(1赫兹)内的传输速率

\[n = \frac { R _ { B } } { B } \quad ( B / H z )
\]

\[n _ { b } = \frac { R _ { b } } { B } \quad b / ( s \cdot H z )
\]

可靠性:常用误码率和误信率表示。

  • 误码率(码元差错率):
\[P _ { e } = \frac { 错误码元数} { 传输码元数 }
\]

  • 误信率(信息差错率)又称误比特率
\[P _ { b } = \frac { 错误比特数} { 传输比特数 }
\]

在二进制中有Pb=Pe

版权声明:本文为ZHR-871837050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ZHR-871837050/p/14467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