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使用线程池

  • 第一点,线程池可以解决线程生命周期的系统开销问题,同时还可以加快响应速度。因为线程池中的线程是可以复用的,我们只用少量的线程去执行大量的任务,这就大大减小了线程生命周期的开销。而且线程通常不是等接到任务后再临时创建,而是已经创建好时刻准备执行任务,这样就消除了线程创建所带来的延迟,提升了响应速度,增强了用户体验。
  • 第二点,线程池可以统筹内存和 CPU 的使用,避免资源使用不当。线程池会根据配置和任务数量灵活地控制线程数量,不够的时候就创建,太多的时候就回收,避免线程过多导致内存溢出,或线程太少导致 CPU 资源浪费,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
  • 第三点,线程池可以统一管理资源。比如线程池可以统一管理任务队列和线程,可以统一开始或结束任务,比单个线程逐一处理任务要更方便、更易于管理,同时也有利于数据统计,比如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统计出已经执行过的任务的数量。

线程池状态

Java把线程池的状态分为五种:
  • 运行(RUNNING):该状态下的线程池接收新任务并处理队列中的任务;线程池创建完毕就处于该状态,也就是正常状态;
  • 关机(SHUTDOWN):线程池不接受新任务,但处理队列中的任务;线程池调用shutdown()之后的池状态;
  • 停止(STOP):线程池不接受新任务,也不处理队列中的任务,并中断正在执行的任务;线程池调用shutdownNow()之后的池状态;
  • 清理(TIDYING):线程池所有任务已经终止,workCount(当前线程数)为0;过渡到清理状态的线程将运行terminated()钩子方法;
  • 终止(TERMINATED):terminated()方法结束后的线程池状态;

继承树

 
在DelayedWorkQueue() 中,用堆维护了一个优先队列,默认长度为 2^16.每次扩容到原来的1.5倍,最大为Integer.MAX_VALUE.

ExecutorService

execute(Runnable)
该方法接收一个Runnable,并异步执行。这个方法有个问题,就是没有办法获知task的执行结果。如果我们想获得task的执行结果,我们可以传入一个Callable的实例
submit(Runnable)
submit和execute区别是前者可以返回一个Future对象,通过返回的Future对象,我们可以检查提交的任务是否执行完毕. ( Feature.get()可以返回是否执行完毕,返回null 表示执行完毕。但是会产生阻塞 )
submit(Runnable, T result)
这个和上面的区别就是返回设定值,执行完毕返回trsult.
submit(Callable<T>)
该方法会返回Callable的执行结果
invokeAny(Collection<? Extends Callable<T>> …)
方法接收的是一个Callable的集合,执行这个方法不会返回Future,但是会返回所有Callable任务中其中一个任务的执行结果。这个方法也无法保证返回的是哪个任务的执行结果,反正是其中的某一个。
invokeAll(Collection<? Extends Callable<T>> …)
接收一个Callable集合,但是前者执行之后会返回一个Future的List,其中对应着每个Callable任务执行后的Future对象。
shutdown()
不接受新任务,但处理队列中的任务.
shutdownNow()
停止所有任务,已经开始也要停止.
 

ThreadPoolExecutor

工作原理

ThreadPoolExecutor会创建一组工作线程,每当一个工作线程完成其任务的时候,会向任务队列获取新的任务执行。如果任务队列为空,获取任务的线程将被阻塞。不出意外的话,工作线程会一直工作,直到线程池主动释放空闲线程,或者随着线程池的终结而结束。

构造器

ThreadPoolExecutor继承了AbstractExecutorService类,并提供了四个构造器,事实上,通过观察每个构造器的源码具体实现,发现前面三个构造器都是调用的第四个构造器进行的初始化工作。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 
                          int maximumPoolSize, 
                          long keepAliveTime, 
                          TimeUnit unit, 
                          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 
    this(corePoolSize, maximumPoolSize, keepAliveTime, unit, workQueue, 
         Executors.defaultThreadFactory(), defaultHandler); 
}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 
                          int maximumPoolSize, 
                          long keepAliveTime, 
                          TimeUnit unit, 
                          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 { 
    this(corePoolSize, maximumPoolSize, keepAliveTime, unit, workQueue, 
         threadFactory, defaultHandler); 
}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 
                          int maximumPoolSize, 
                          long keepAliveTime, 
                          TimeUnit unit, 
                          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 
    this(corePoolSize, maximumPoolSize, keepAliveTime, unit, workQueue, 
         Executors.defaultThreadFactory(), handler); 
}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 
                          int maximumPoolSize, 
                          long keepAliveTime, 
                          TimeUnit unit, 
                          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 
    if (corePoolSize < 0 || 
        maximumPoolSize <= 0 || 
        maximumPoolSize < corePoolSize || 
        keepAliveTime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if (workQueue == null || threadFactory == null || handler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this.corePoolSize = corePoolSize; 
    this.maximumPoolSize = maximumPoolSize; 
    this.workQueue = workQueue; 
    this.keepAliveTime = unit.toNanos(keepAliveTime); 
    this.threadFactory = threadFactory; 
    this.handler = handler; 
} 

   

corePoolSize:
核心池的大小,这个参数跟后面讲述的线程池的实现原理有非常大的关系。在创建了线程池后,默认情况下,线程池中并没有任何线程,而是等待有任务到来才创建线程去执行任务,除非调用了prestartAllCoreThreads()或者prestartCoreThread()方法,从这2个方法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是预创建线程的意思,即在没有任务到来之前就创建corePoolSize个线程或者一个线程。默认情况下,在创建了线程池后,线程池中的线程数为0,当有任务来之后,就会创建一个线程去执行任务,当线程池中的线程数目达到corePoolSize后,就会把到达的任务放到缓存队列当中;
maximumPoolSize:
线程池最大线程数,这个参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表示在线程池中最多能创建多少个线程;
keepAliveTime:
表示线程没有任务执行时最多保持多久时间会终止。默认情况下,只有当线程池中的线程数大于corePoolSize时,keepAliveTime才会起作用,直到线程池中的线程数不大于corePoolSize,即当线程池中的线程数大于corePoolSize时,如果一个线程空闲的时间达到keepAliveTime,则会终止,直到线程池中的线程数不超过corePoolSize。但是如果调用了allowCoreThreadTimeOut(boolean)方法,在线程池中的线程数不大于corePoolSize时,keepAliveTime参数也会起作用,直到线程池中的线程数为0;
ThreadFactory :
ThreadFactory 实际上是一个线程工厂,它的作用是生产线程以便执行任务。我们可以选择使用默认的线程工厂,创建的线程都会在同一个线程组,并拥有一样的优先级,且都不是守护线程,我们也可以选择自己定制线程工厂,以方便给线程自定义命名,不同的线程池内的线程通常会根据具体业务来定制不同的线程名。
workQueue :
阻塞队列。
 
 
LinkedBlockingQueue
对于 FixedThreadPool 和 SingleThreadExector 而言,它们使用的阻塞队列是容量为 Integer.MAX_VALUE 的 LinkedBlockingQueue,可以认为是无界队列。由于 FixedThreadPool 线程池的线程数是固定的,所以没有办法增加特别多的线程来处理任务,这时就需要 LinkedBlockingQueue 这样一个没有容量限制的阻塞队列来存放任务。这里需要注意,由于线程池的任务队列永远不会放满,所以线程池只会创建核心线程数量的线程,所以此时的最大线程数对线程池来说没有意义,因为并不会触发生成多于核心线程数的线程。
 
SynchronousQueue
第二种阻塞队列是 SynchronousQueue,对应的线程池是 CachedThreadPool。线程池 CachedThreadPool 的最大线程数是 Integer 的最大值,可以理解为线程数是可以无限扩展的。 CachedThreadPool 和上一种线程池 FixedThreadPool 的情况恰恰相反,FixedThreadPool 的情况是阻塞队列的容量是无限的,而这里 CachedThreadPool 是线程数可以无限扩展,所以 CachedThreadPool 线程池并不需要一个任务队列来存储任务,因为一旦有任务被提交就直接转发给线程或者创建新线程来执行,而不需要另外保存它们。
我们自己创建使用 SynchronousQueue 的线程池时,如果不希望任务被拒绝,那么就需要注意设置最大线程数要尽可能大一些,以免发生任务数大于最大线程数时,没办法把任务放到队列中也没有足够线程来执行任务的情况。
DelayedWorkQueue
第三种阻塞队列是DelayedWorkQueue,它对应的线程池分别是 ScheduledThreadPool 和 SingleThreadScheduledExecutor,这两种线程池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延迟执行任务,比如说一定时间后执行任务或是每隔一定的时间执行一次任务。DelayedWorkQueue 的特点是内部元素并不是按照放入的时间排序,而是会按照延迟的时间长短对任务进行排序,内部采用的是“堆”的数据结构。之所以线程池 ScheduledThreadPool 和 SingleThreadScheduledExecutor 选择 DelayedWorkQueue,是因为它们本身正是基于时间执行任务的,而延迟队列正好可以把任务按时间进行排序,方便任务的执行。
handler:
拒绝时机:
  • 第一种情况是当我们调用 shutdown 等方法关闭线程池后,即便此时可能线程池内部依然有没执行完的任务正在执行,但是由于线程池已经关闭,此时如果再向线程池内提交任务,就会遭到拒绝。
  • 第二种情况是线程池没有能力继续处理新提交的任务,也就是工作已经非常饱和的时候。
拒绝策略:
Java 在 ThreadPoolExecutor 类中为我们提供了 4 种默认的拒绝策略来应对不同的场景,都实现了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接口:
 

版权声明:本文为szblogs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szblogs/p/15156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