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围设备接口,是Motorola公司推出的一种同步串行通讯方式,是一种三线同步总线,因其硬件功能很强,与SPI有关的软件就相当简单,使CPU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其他事务。I2C–INTER-IC串行总线的缩写,是PHILIPS公司推出的芯片间串行传输总线它以1根串行数据线(SDA)和1根串行时钟线(SCL)实现了双工的同步数据传输。具有接口线少,控制方式简化,器件封装形式小,通信速率较高等优点。在主从通信中,可以有多个I2C总线器件同时接到I2C总线上,通过地址来识别通信对象。

SPI通常有SCK时钟,STB片选,DATA数据信号三个信号。I2C通常有 SDA数据和SCL时钟两个信号。

SPIIIC2种不同的通信协议,现在已经广泛的应用在IC之间的通信中。并且不少单片机已经整和了SPIIIC的借口。但像51这种不支持SPIIIC的单片机,也可以用模拟时钟的工作方式进行SPIIIC的通信的。

 

IIC 接口的协议里面包括设备地址信息,可以同一总线上连接多个从设备,通过应答来互通数据及命令。但是传输速率有限,不能实现全双工,不适合传输很多的数据。 SPI 3线跟4线两种,4线的话,就是多了一条叫SDC的线,用来告知从设备现在传输的是数据还是指令。这个接口较快,可以传输较连续的数据。SPI要想连接多个从设备,就需要给每个从设备配备一根片选信号。如果要可以实现全双工,也是需要多加一根数据线。

SPI总线比IIC总线的速度快!IIC总线比SPI总线通讯线少

SPI是英文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Motorola公司推出的一种同步串行通讯方式,是一种三线同步总线,因其硬件功能很强,与SPI有关的软件就相当简单,使CPU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其他事务

到底什么是JTAG呢? JTAG(Joint Test Action Group)联合测试行动小组)是一种国际标准测试协议(IEEE 1149.1兼容),主要用于芯片内部测试。现在多数的高级器件都支持JTAG协议,如DSPFPGA器件等。标准的JTAG接口是4线:TMS、 TCKTDITDO,分别为模式选择、时钟、数据输入和数据输出线。 JTAG最初是用来对芯片进行测试的,基本原理是在器件内部定义一个TAPTest Access Port测试访问口)通过专用的JTAG测试工具对进行内部节点进行测试。JTAG测试允许多个器件通过JTAG接口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JTAG链,能实现对各个器件分别测试。现在,JTAG接口还常用于实现ISPIn-System rogrammable在线编程),对FLASH等器件进行编程。 JTAG编程方式是在线编程,传统生产流程中先对芯片进行预编程现再装到板上因此而改变,简化的流程为先固定器件到电路板上,再用JTAG编程,从而大大加快工程进度。JTAG接口可对PSD芯片内部的所有部件进行编程 JTAG的一些说明 通常所说的JTAG大致分两类,一类用于测试芯片的电气特性,检测芯片是否有问题;一类用于Debug一般支持JTAGCPU内都包含了这两个模块。 一个含有JTAG Debug接口模块的CPU,只要时钟正常,就可以通过JTAG接口访问CPU内部寄存器挂在CPU总线上的设备FLASHRAMSOC(比如4510B44BoxAT91M系列)内置模块的寄存器,象UARTTimersGPIO等等的寄存器。 上面说的只是JTAG接口所具备的能力,要使用这些功能,还需要软件的配合,具体实现的功能则由具体的软件决定。 例如下载程序到RAM功能。了解SOC的都知道,要使用外接的RAM,需要参照SOC DataSheet的寄存器说明,设置RAM的基地址,总线宽度,访问速度等等。有的SOC则还需要Remap,才能正常工作。运行Firmware时,这些设置由Firmware的初始化程序完成。但如果使用JTAG接口,相关的寄存器可能还处在上电值,甚至时错误值,RAM不能正常工作,所以下载必然要失败。要正常使用,先要想办法设置RAM。在ADW中,可以在Console窗口通过Let 命令设置,在AXD中可以在Console窗口通过Set命令设置。 PLLPhase-Locked Loop的缩写,中文含意为锁相环。PLL基本上是一个闭环的反馈控制系统,它可以使PLL的输出可以与一个参考信号保持固定的相位关系。PLL一般由鉴相器、电荷放大器(Charge Pump)、低通滤波器、压控振荡器、以及某种形式的输出转换器组成。为了使得PLL的输出频率是参考时钟的倍数关系,在PLL的反馈路径或(和)参考信号路径上还可以放置分频器

版权声明:本文为shanchen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shanchen/archive/2013/04/21/3034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