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硬盘最多只有4个主分区呢?启动流程
硬盘最多分为4个主分区,这是一个常识可是很少告诉为什么这么分,网上找了两篇不错的文章应该回答清楚了这个问题
1、PC行业标准中一个硬盘只能分四个分区.这样的四个分区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被冠以不同的名称他可能叫partition (主分区)或者slice ,但是无论他们怎么叫,这些系统都支持这样的四个分区,都可以识别分区的起始位置和大小等信息.这里我把这样的分区用一个最常用的词来命名:主分区(primary partition).为什么一个硬盘只能分四个主分区呢?这是由个人计算机初期的设计架构决定的.一开始,PC被设计成这样的启动过程,开机时主板BIOS进行自检,当一切OK后,就开始读取硬盘的第一个扇区,一个扇区的大小是512字节,这是计算机工业里的标准,无论什么硬盘,一个扇区的大小都是512字节.BIOS把这512字节的内容读出来并执行.这512字节被叫做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 .这512自己包含了硬盘最重要的信息:分区表.由于空间只有区区512字节,所以分区表的大小就有很大限制,他被设计成十分小但是又足够描述硬盘的分区情况.包括分区的开始扇区,结束扇区,引导标志,分区类型等等.每个分区信息用16个字节表示,四个分区就用掉了16X4=64个字节,这64个字节分布在MBR的第467-510字节,后面紧接着两个字节AA和55被称为幻数(Magic Number),BOIS读取MBR的时候总是检查最后是不是有这两个幻数,如果没有就被认为是一个没有被分区的硬盘.尽管分区表中明明有数据,也会报错,告诉你系统不存在.所以,对硬盘加密的简单办法就是从MBR中察掉这两个字节.那么这个硬盘挂到任何电脑上都会显示为一个没有分区的空白硬盘.但是只要把这两个字节重新写上,数据又能读出.当然,你得知道怎么重新写上.
2、主分区,也称为主磁盘分区,和扩展分区、逻辑分区一样,是一种分区类型。主分区中不能再划分其他类型的分区,因此每个主分区都相当于一个逻辑磁盘(在这一点上主分区和逻辑分区很相似,但主分区是直接在硬盘上划分的,逻辑分区则必须建立于扩展分区中)。
第二,硬盘的第一扇区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MBR,需要占用446字节,第二部分DPT,需要占用64字节,这是因为一个分区表需要占用16字节,64/16=4,所以刚好能存放四个分区的表,这就是为什么只能分四个分区。还有两个字节就用来存放结束标志。这样
446+64+2=512字节。
整个启动流程到操作系统之前的动作应该是这样的:
- BIOS:启动主动运行的韧体,会认识第一个可启动的装置;
- MBR:第一个可启动装置的第一个磁区内的主要启动记录区块,内含启动管理程序; MBR这个仅有446 bytes的硬盘容量里面会放置最基本的启动管理程序
- 启动管理程序(boot loader):一支可读取核心文件来运行的软件;
- 核心文件:开始操作系统的功能…
-
为何选择 EXT3 呢
全文出处: http://www.linuxplanet.com/linuxplanet/reports/3726/1/Red Hat Linux 7.2 为何决定采用ext3文件系统?
Red Hat决定在7.2版中使用 ext3 的格式来作为默认的文件系统在,引起相当多熟悉 Linux 使用者的关注,但 ext3 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众多日志式 (journaling)文件系统中最佳的。传统的 Linux 文件系统 ext2,对于在相当小容量的硬盘上之小文件而言是相当的理想。随着硬盘的容量及文件大小大幅添加, 整体性能会下滑。有些原因是来自读取未有效利用的磁盘空间,有些原因是来自不正常关机或是电源中断文件系统的恢复时间。 文件系统经由 e2fsck 在一个 1GB 的硬盘做检查是毫不费力的,但相同的测试在 40GB 的硬盘上可能会相当的秏费时间。 所以就有日志式文件系统的诞生。
这些记录硬盘状态的文件称为日志。 所以在不正确关机之后重新启动需要参考到日志文件来重新回复文件系统的状态, 而非将整个硬盘做扫描。 同时, 日志式文件系统可以有更高的硬盘空间使用效率及使数据在各种不同之文件大小中能够快速的读取及写入。
Linux并不是只有一个日志式的文件系统,它有四个,或是说成三又二分之一个:
- Reiser文件系统: 依照 Hans Reiser 的名字而取。Reiser 是众所皆知的一种新式快速记录硬盘内容的文件系统,它曾经被广泛的使用超过一年, 且这个文件系统被推荐安装在 SuSE7.1版及7.2版上。
- JFS文件系统:经由 IBM 所开发的,其设计的理念在于提供一高速的处理能力。 IBM 从 2000 年 2 月间开始经过一系列的测试版本,它的 1.0 版本已在六月底公开发表。
- XFS 文件系统:XFS 是 SGI 公司在 Linux 上所开发的日志式文件系统, 它也提供了所有以完整发展为特色的日志式文件系统。
- ext3 文件系统:ext3 是之前所提及的二分之一日志式文件系统。 为何只有一半呢?原因是 ext3 是一种迭在传统 ext2 文件系统上面并保有磁盘活动纪录的日志式文件系统。 所以当不正确关机时,文件的恢复速度会比 ext2 文件系统来的快。但是,因为它是被结合在 ext2 中,它会遭受到一些老旧系统的限制并因此不能利用所有日志式文件系统的完整功能。 这样并非是完全不好,因为 ext3 分割区并没有不同于 ext2 文件系统,因此如 ext3 损毁要回到 ext2文件系统却是非常的简单。
Red Hat 是第一个采用 ext3 的公司,它尝试性的将 Linux 文件系统推向日志式文件系统。当公司计划在 7.2 版的第二个测试版本采用 ext3 时,公司中首席核心开发者Michael K. Johnson便迅速的提供一个原理的阐述:
”为什么你想要从 ext2 转换到 ext3 呢?有四个主要的理由: 可利用性、数据完整性、速度及易于转换”。可利用性,他指出,这意味着从系统中止到快速重新复原而不是持续的让 e2fsc k运行长时间的修复。ext3 的日志式条件可以避免数据毁损的可能。他也指出”除了写入若干数据超过一次时, ext3 往往会较快于 ext2,因为 ext3 的日志使硬盘读取头的移动能更有效的进行“。 然而或许决定的因素还是在Johnson先生的第四个理由中:
“它是可以轻易的从 ext2 变更到 ext3 来获得一个强而有力的日志式文件系统而不需要重新做格式化” 他说道。”那是正确的,为了体验一下 ext3 的好处是不需要去做一种长时间的, 冗长乏味的且易于产生错误的备份工作及重新格式化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