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最近的变化实在太大了,高管集体开微博惊到了整个业界不说,华为终端也不断飙出“第一次”—华为史上第一次。

刚刚过去的圣诞节,借着“汇智•简悦”战略品牌理念发布,华为终端与消费者“第一次亲密接触”,新年伊始,华为终端首批品牌店1月21日,在北京、上海、深圳的核心商圈同时亮相。一向以运营商市场为核心的华为终端,第一次推出了品牌形象店,开始零距离面向消费者,华为终端的手机、MBB、融合终端、视讯四条产品线悉数进驻形象店,口袋Wifi E5、千元智能手机C8500、U8500、平板电脑S7、智真设备等全部亮相。

华为终端CMO徐昕泉在接受时代周报的独家专访时强调,未来华为终端会继续加大面向消费者的努力,与运营商继续紧密合作,为最终用户带来完美的体验。

过去的华为是一条腿走路,现在的华为终端开始了两条腿走路,也可以这样形容:华为终端开始一手拉着王建宙,一手拉着赵本山。

消费者对华为终端非常重要

时代周报:品牌店的亮相,对华为终端有着怎样的意义?是面向消费者的全新开始?

徐昕泉:华为终端形象店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的同步亮相,是华为终端在2010年12月提出的“汇智·简悦”战略的进一步贯彻和深化。华为终端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以最终用户的体验为中心,从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和用户服务等多个方面面向消费者,更接近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完美的体验。

时代周报:任正非过去曾说过,华为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对一向专注于运营商市场的华为来说,做出这样的改变是否有过艰难的决策过程?虽然市场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但华为内部对品牌店这一决定有过怎样的评估?

徐昕泉:华为最早做终端,是为了与系统设备配套,然而随着3G的日益普及与发展,终端在运营商的业务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华为终端在这方面与运营商是一致的,都是要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华为终端大部分产品是通过运营商转售,形象店使最终用户可以近距离地感受体验华为终端的产品,感受体验运营商的3G业务,对于运营商和华为终端来说都非常重要。

加大面向消费者的步伐

时代周报:直接面向消费者,对华为终端来说也是新领域,那么华为终端在做好这一市场方面,有过哪些考虑?

徐昕泉:我们一直本着开放态度来研究最终用户的需求,关注消费品的设计和流行趋势,例如我们的用户体验设计中心每年都会研究时尚流行趋势,我们与众多消费品市场研究机构、一流产品设计公司都有很多合作,我们的产品设计人员中很多也来自一流的消费品公司。

时代周报:华为终端是否考虑,在手机品牌上,突出新的名字,以全新的形象面对年轻消费者?华为手机是否考虑过形象代言人?

徐昕泉:华为终端正在不断加大面向消费者的步伐,例如2010年12月,我们与何炅在平安夜联合举办了I Wanna C U何炅微博粉丝见面会,借助I Wanna C U的情感营销,打响了C8500和U8500手机的品牌。未来华为终端会继续针对不同产品,采用不同的品牌推广策略。在宣传组合上,2011年我们的手段也会更为丰富、和消费者的接触面将更为广泛。

今年重点投入智能手机

时代周报:长远来看,华为终端在消费者心目中要树立起一个什么样的品牌概念?消费者想起华为终端,应该联想到什么词汇?如何达到这一目标?

徐昕泉:华为终端可以为消费者打造一个智能而简单的世界,希望消费者提到华为终端,能想起“简单”、“智能”等词汇。华为终端在智能手机、融合终端、移动宽带等方面的努力以及开放业务云和易用管理云上的领先,将为消费者实现这样的目标。

时代周报:在打造终端品牌知名度上,华为瞄准的是哪家同行,苹果还是诺基亚?

徐昕泉:华为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无论在对行业趋势的把握上,在领先的创新技术研发上,还是在全球化的拓展和经验上,或者在与运营商的关系方面,都是如此。

时代周报:做大众市场,需要大量的市场投入,在这方面,华为终端有何考虑?能透露具体的市场投入金额吗?

徐昕泉:2011年华为智能手机将做重点投入、全线布局。我们将打造更多明星机型,助力运营商发展价值用户;我们将携手运营商和产业链伙伴,打造中高端旗舰机型,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智能、简悦的体验,逐步提升华为手机的品牌特性和用户黏性;我们将继续关注E5、S7等差异化产品,它们既是华为终端品牌力的有力支撑,更是我们尝试公开渠道运作的试金石。

时代周报:华为终端2010年的销售额是多少?对华为终端在市场上的前景,你们有何规划?

徐昕泉:华为公司今年的整体营收预计是270亿美元,其中,华为终端将达45亿美元。未来3—5年,华为终端业务的收入规模将达到100亿—150亿美元,按照收入规模计算,华为终端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前五大终端厂商。

原文链接:http://www.time-weekly.com/story/2011-01-27/11132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mixer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mixer/archive/2011/01/27/2448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