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子平台

  生产大区、区域中心、地市局等根据业务需求,建设各自人工智能子平台。

  API接口

  人工智能主平台输出API接口,方便其他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功能调用。

  人工智能产品

  巡检机器人、人脸识别工具、OCR工具、语音转义工具、自动翻译工具等。

  软件开发工具包

  以集合KPI和文档、范例、工具的形式提供SDK服务,支撑人工智能应用开发。

  人工智能芯片

  完成传统计算、图形、图像以及数字(数位)信号处理功能,提供边缘计算能力。

 

  “去年年底要处理的票据有6000多张,连续几晚都忙到凌晨2点多。加班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日没夜重复录入、核对操作。”今年进入年终报账结算高峰期以来,广东电网公司肇庆供电局税务及发票管理专责梁美贞已不再焦虑,而是应对从容。这一波高效操作的背后,是广东电网公司已上线运行的统一共享人工智能平台。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网行业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广东电网公司积极探索,印发《人工智能技术支撑工作方案》,明确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的总体建设蓝图。通过一年的探索,人工智能平台于今年9月正式建成一期试运行,目前第二期正在建设完善中。

  打破信息壁垒 “隐形救兵”提效

  此前每一张票据的报销流程,包含登录票根网、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等不同网站平台,完成票据下载、核对金额、区分是否含税等十来项操作,费时费力。今年8月,肇庆供电局电子发票智能处理软件机器人上线后,可模拟人工操作实现ETC过路费开票、下载发票、识别发票的全自动化操作,每月只需3小时,就能完成当月的票据处理,被誉为大显神通的“隐形救兵”。

  类似场景在其他业务工作也普遍存在。结合数字化转型,广东电网公司研发了统一共享的人工智能平台,平台集中技术共享及先进性效应,将各单位各部门的算力、算法、数据汇聚起来,开放使用,为基层减负提供了新途径。

  据了解,通过提供封装好的人工智能算法组件,基层不用关心底层算法和模型是怎么来的,只需要通过接口调用,就可以轻松实现无缝、便捷的智能化应用。

  “比如输电线路、铁塔上常见的缺陷有‘鸟巢’‘绝缘子爆裂’,图像自动识别模型在个别试点单位进行训练调优即可,然后封装发布到人工智能平台,全省各单位就可以随时直接调用,对同类缺陷进行快速识别,不需要重复投资、重复开发、重复部署等,避免资源浪费。”广东电网公司数字化部科长裴求根介绍,平台对全省各试点单位上传的算法组件进行统一监控,及时掌握对这些算法模型的调用次数、准确率等指标情况,从中识别出优秀的算法模型,推广至全省共享使用。

  覆盖六大领域 推动高质量发展

  大屏幕上显示关键数据,坐在屏幕前就能实现对线路和站点的远程调度和指挥;变电站里的机器人代替员工进行巡视与操作,数据采集准确而全面;铁塔上安装的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记录着周围的一切,任何影响和破坏电力设施的因素都能被捕捉……这些如今在广东电网公司成为现实。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设备更加高效作出判断决策,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该公司人工智能平台于9月份完成第一期建设试运营,实现了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情感分析、图像识别、人脸识别、通用OCR识别(光学字符识别)、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31个服务。其中仅OCR组件就被调用了35699次,包括身份证接口调用9150次,增值税发票接口调用7399次,营业执照识别接口调用1709次等。

  目前,广东电网公司规划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已经包括市场营销、生产运行、规划建设、信息化及网络安全、经营管理、综合能源等六大领域,涉及智能营业厅、智能95598、智慧能源、智能检测、智能巡检、智慧工地、智能IT运维、智能审计等17个场景。人工智能平台以算法模型组件化等形式,使AI开发轻松上手,满足了各类场景需求。

  “我们会加快人工智能平台实用化,支持各部门各单位加快技术共享和推广应用,实实在在为基层减负打通‘最后一公里’。”广东电网公司数字化部主任蔡徽表示,集中优秀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果,实现企业级系统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释放人力资源生产力,提高作业效率,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为qinersky902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qinersky902/p/12127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