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集群?

    集群,是一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构成一个松耦合的多处理器系统,它们之间通过网络实现进程间的通信。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内存进行消息传送,实现分布式计算机。集群的工作方式类似于人们之间的协同工作。

       Vs-nat集群是一种最简单的集群。他的结构类似于linux透明代理服务器。

                    

 

    这是从网络上下载的一幅图,这是一种典型的nat结构。可以用此种结构作简单测试。上图的LVS标识是一台linux主机,它负责均衡流量。通常称它为linux虚拟服务器。RS1标识和RS2标识是实际的服务器。虚拟服务器不处理服务请求,所有的请求都由实际服务器处理。上图的nat结构非常简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网络结构。

        LVS上的配置过程

 

 

    负载均衡是内核级别的一个功能模块,发行版上一般不会提供负载均衡的功能。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编译内核,使其支持负载均衡功能。我们选择的是最新版的内核2.6.14版本。以下是编译并使新内核正确工作的过程。

    首先从www.kernel.org上下载源代码包module-init-tools-3.1.tar.bz2

    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是和模块相关的一些工具。我们将负载均衡作为模块加载到内核里。

    用tar –jzvf 解压缩,接着按照README中的步骤安装即可。

./configure –prefix=/

make moveold

make

make install

此时module-init-tools安装完毕。

下面安装2.6.14内核的过程

从www.kernel.org上下载源代码包linux-2.6.14.2.tar.bz2到/usr/src/目录

用tar –jxvf linux-2.6.14.2.tar.bz2命令解压缩

解压缩之后产生linux-2.6.14 目录

将此目录更名 mv linux-2.6.14 linux

然后执行 cd /usr/src/linux

 

 

make menuconfig 这是一个图形化的内核配置工具。可以用这个工具来选择新内核的功能。在此就不详细说明了,只需要选择exit即可。

make 这是编译内核的命令 这个命令执行的时间比较长 需要耐心等待了 🙂

make modules 这是编译内核模块的命令 时间不会太长 看你的cpu速度了

make modules_install 当然是安装模块了

至此一个崭新的属于你自己的内核就编译完成了,接下来还需要做一些工作使新内核顺利工作

当内核编译完成的时候,新的内核的位置是在/usr/src/linux/arch/i386/boot下,其中的bzImage 就是你的新内核 

cp bzImage /boot 将新内核拷贝到系统的启动分区

接下来修改grub(如果你装的是lilo也没关系,方法大致上是一样的)

vi /etc/grub.conf

追加以下内容

title linux virtue server

root (hd0,0)

kernel /boot/bzImage root=/dev/hda1

然后保存退出。

Reboot 重起就会发现在选择时多了一项linux virtue server

选择该项就可以用你的新内核了.

接下来介绍ipvsadm

ipvsadm是配置内核流量分配策略的工具。它可以让我们选择采用什么策略来转发数据包。

最简单的策略就是轮循了。就象玩牌时发牌一样。外部的请求轮流发给实际服务器。

它的安装太简单了,在README中有说明 : )

安装完毕执行以下命令: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ipvsadm -C

./ipvsadm –A –t 192.168.88.23:80 –s rr

./ipvsadm –a –t 192.168.88.23:80 -r 10.0.0.2:80 – m

./ipvsadm –a –t 192.168.88.23:80 -r 10.0.0.3:80 – m

./ipvsadm –a –t 192.168.88.23:80 -r 10.0.0.4:80 – m

//第一句的意思是使linux主机支持数据包转发

//第二句的意思是清空内核虚拟列表

//第三句的意思是加入一项虚拟服务,提供服务的是192.168.88.23的80端口

//-s 参数 指定调度方式 rr 为轮循

//第四句的意思是为上面的虚拟服务加入一个实际服务器,ip为10.0.0.2,端口为80

//-m参数指定nat 方式

//接下来的不用我说了吧 : -)

 

 

 

   上面是我测试时用的代码。简单说明一下它的结构:用一台机器做负载均衡,它有两块网卡,1块的ip为192.168.88.23,这个ip是整个集群对外的ip.另一块的ip 为10.0.0.1.这个ip

   的作用当然就是连接实际的服务器了J 我测试时用三台机器做实际服务器,ip为10.0.0.2

     10.0.0.3和10.0.0.3,他们的网关都设为10.0.0.1,系统都为redhat9.0,都由apache做服务。

   如果大家有公有ip 的话就把原来ip为 192.168.88.23的网卡设为你的公有ip就行了。

关于iptables

我下了新版本的iptables-1.3.4。解压缩之后按照INSTALL中的说明安装完毕之后执行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s 10.0.0.0/24 –d 0.0.0.0/0 -j SNAT –to 192.168.88.23

测试

在10.0.0.2,10.0.0.3.10.0.0.4上分别布置不同的index.html. redhat9上默认的主页位置在

/var/www/html/.然后执行service httpd start就行了。在192.168.88.21上浏览192.168.88.23, 会出现其中的一个index.html.这里需要注意一下浏览器的设置,需要删除临时文件之后刷新一下才能看到其他的index.html.这是浏览器的问题,不是配置出错。能够看到不同的主页面说明3个实际服务器都能正常工作,集群就可以工作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duoyewu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duoyewu/p/4506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