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指标体系建立
指标体系
做数据分析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搭建数据指标体系。对于指标体系,在某些出版物中是这么定义的,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具有相互联系的指标所组成的整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客观的反映现象总体或样本的数量特征。概念总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举个不是特别恰当例子,就好比太阳系,他也是个体系,有恒星、行星、卫星等组成的整体。九大行星以太阳为核心游走于自己的轨迹,单独把地球、太阳拿出来,他不叫太阳系,随便找出几颗其他的行星,他也不叫太阳系。总之,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彼此间要存在逻辑关系,单独一个指标或毫无关系的指标都不能称作指标体系。
指标架构
按照不同的意识形态,构建不同的指标架构。理解与认知需要一个主体,而主体圈定范围。目前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有自己的CRM、ERP、OA等信息管理系统,这是以公司为主体,组织层面根据业务搭建管理系统,构建指标架构。指标体系应用非常广泛,范围不同对应级别和架构也不同。从个人到国家都涉及指标体系的构建,个人层级(收支指标体系)、团队层级(KPI指标体系)、组织层级(管理指标体系)、行业层级(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层级(经济指标体系)等。这只是罗列出对主体的某个方面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主体所处的不同场景,都可以通过指标体系进行量化。
指标模型
对于指标体系的应用,主要还是在工作中。对于互联网公司,指标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产品、业务、用户这三个对象。通过对象抽象指标模型,比如用户消费漏斗模型、产品迭代模型、业务转化模型等。不同的产品类型、产品阶段圈定不同的数据指标。不同的业务流程线、业务节点圈定不同的数据指标。不同的用户行为、生命周期圈定不同的数据指标。指标模型是以事件为核心的,通过事件定义一个触发点,根据触发点抽象出指标,在根据指标圈定相应的数据,最后搭建指标模型反映事件现象。进而实现对事件的理解和决策调整起到支持作用。其实这也就是指标体系搭建过程。
指标体系搭建
上边也说到指标体系的搭建过程。总结来说,以事件为核心,明确触发点、定指标、圈数据、建模型的步骤过程。
触发点
触发点是整个体系建立的第一步,如同打地基,至关重要。他是数据分析的目的,也是体系建立的目标。未来模型的可用性和迭代程度,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一步的定向。再次重申,一定要明确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目标大体上可分为几类:1.表现现状;2.反应问题;3.预测趋势;4.评估目标;5.决策调整;根据自己的目标建立定向指标模型,这样也为指标的划定提供的了基础。
定指标
有了方向就好划定指标,指标大体分为三种。一种是关键指标,一种是衍生指标,还有一种是自建指标。在大量的指标种,根据这三种标签结合分析目的进行选择。这样的指标模型更实用,有效果。指标自身类型也分为两类,一种是量级指标,他表示的是规模。一种是效率指标,他表示的是质量。
第一步,定关键指标,关键指标根据流程关键节点或者行为重要动作选定,可以很好的反应业务特征和问题的本质。
第二步,塑衍生指标,衍生指标可是对关键指标的重构或计算。辅助关键指标对问题的阐述,事件的刻画。
第三步,验证有效性,以目标为核心,验证划定指标的有效性,如果不能很好诠释事件,也可以根据情况自建指标。
圈数据
做好前面的两个步骤,这一步是一个撒网捕鱼的过程。这个阶段要注意的就是掌握收集并整理数据的度,清洗数据是一个比较费时的动作。根据实际情况,在保障数据质量的同时,推进构建指标体系的效率。在减少时间成本的前提优雅的解决问题。上边是在操作上要注意的。在理解上要注意数据和指标的关系,是指标决定数据,而不是通过数据反推指标。这一点很关键。
建模型
建模型的过程就是以事件为核心,把指标间的逻辑关系表述清楚。好的模型具有可拓展、可泛化的能力,通过不断的迭代,高效复用的解决问题。有些模型是比较成熟的模型,有些需要自己建立模型。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总之要符合核心事件的逻辑。不要因模型而建模,一定要紧握事件。
总结,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是实践与优化的过程。以事件为核心,圈定范围,明确逻辑,挖掘根源。这样数据指标体系对于分析初衷的作用价值才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