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NET三层结构的说明及三层架构的缺点

    ASP.NET三层结构说明

    完善的三层结构的要求是:修改表现层而不用修改逻辑层,修改逻辑层而不用修改数据层。否则你的应用是不是多层结构,或者说是层结构的划分和组织上是不是有问题就很难说.不同的应用有不同的理解,这只是一个概念的问题.

    理解ASP.NET三层结构——为什么要分三层?

    我们用三层结构主要是使项目结构更清楚,分工更明确,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它未必会提升性能,因为当子程序模块未执行结束时,主程序模块只能处于等待状态。这说明将应用程序划分层次,会带来其执行速度上的一些损失。但从团队开发效率角度上来讲却可以感受到大不相同的效果。

    需要说明一下,三层结构不是.NET的专利,也不是专门用在数据库上的技术。它是一种更加普适的架构设计理念。

    此种架构要在数据库设计上注意表之间的关系,尽力满足主与子的关系。在功能上对用户要有一定的限制,不要表现在对于子表的删除操作一定要慎重,以免造成主表与子表的数据在逻辑上出现的主表的外键在子表中没有相对应的值。

    对于表的综合查询方法是:

    先对主表查询,调用主表所对应的DL。再根据主表的记录分别对每一个子表进行查询。将自表的查询结果添加的主表后,形成一个大的查询集合。

    对于表的操作(增删改):

    此时只对主表进行操作,调用主表对应的DL中的操作方法。

    RL层是逻辑判断层,主要是对页面上传入的数据进行逻辑判断。RL层之上就是UI

    如何建立一个三层体系结构解决方案

    新建一个空白解决方案。然后:    

    “添加”-“新建项目”-“其他项目”-“企业级模版项目”-“C#生成块”-“数据访问”(数据层,下简称D层)    

    “添加”-“新建项目”-“其他项目”-“企业级模版项目”-“C#生成块”-“业务规则”(业务层,下简称C层)    

    “添加”-“新建项目”-“其他项目”-“企业级模版项目”-“C#生成块”-“Web用户界面”(界面层,下简称U层)    

    右键点“解决方案”-“项目依赖项”,设置U依赖于D、C,C依赖于D。    

    对U添加引用D、C,对C添加引用D。    

    到此为止,一个三层的架子建立起来了。我上面说的很具体很“傻瓜”,知道的人觉得我废话,其实我这段时间很强烈的感觉到非常多的人其实对这个简单的过程完全不了解。虽然不反对建2个“空项目”和1个“Asp    net    Web应用程序项目”也可以作为3层的框架,而且相当多的人认为其实这些“企业级模板项目”其实就是个空项目,这是一个误区。没错,企业级模板项目你从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里看它是个什么也没有的,但是你可以用记事本打开项目文件,看见不同了吧??有些东西在背后,你是看不见的,不过系统已经做好了。也就是说,如果你在C层里的某个类里“using    System    Data    SqlClineit”,或者使用一个SqlConnection对象,编译时候不会出错,但是会在“任务列表”里生成一些“策略警告”,警告你在C层里不要放应该放在D层的东西(虽然就程序来说没错,但是可读性可维护性就打了折扣)而这种功能,空项目是无法給你的。

    在新TraceLWord3中,应用了“企业级模板项目”。把原来的LWordTask.cs,并放置到一个单一的项目里,项目名称为:AccessTask。解决方案中又新建了一个名称为:InterService的项目,该项目中包含一个LWordService.cs程序文件,它便是“中间业务层”程序。为了不重复命名,TraceLWord3的网站被放置到了WebUI项目中。更完整的代码,可以在CodePackage/TraceLWord3目录中找到——    

    ASP.NET三层结构:面象对象与实际的结合

    我们知道建桥需要砖块,应该是先准备好砖再来建桥,不过为了讲解上的顺序性和连贯性,简单性。我们先建桥,建的过程中需要砖块再现做,这样就不会多出来“桥不需要的东西”。注意在实际中,还是应该先准备砖块。

    U层其实就是桥,C层是砖块,D层是原料(石头、沙子)。这也解释前面为什么U层要引用、依赖D层(而不是U对C,C对D的层次),因为桥除了需要砖头,其实也需要石头沙子。

    “三层结构”的缺点

    有些网友在读完这篇文章前作之后,对我提出了一些质疑,这提醒我文章至此还没有提及“三层结构”的缺点。“三层结构”这个词眼似乎一直都很热门,究其原因,或许是这种开发模式应用的比较普遍。但是“三层结构”却并不是百试百灵的“万灵药”,它也存在着缺点。下面就来说说它的缺点……

    “三层结构”开发模式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就是其执行速度不够快。当然这个“执行速度”是相对于非分层的应用程序来说的。从文中所给出的时序图来看,也明显的暴露了这一缺点。TraceLWord1和TraceLWord2没有分层,直接调用的ADO.NET所提供的类来获取数据。但是,TraceLWord6确要经过多次调用才能获取到数据。在子程序模块程序没有返回时,主程序模块只能处于等待状态。所以在执行速度上,留言板的版本越高,排名却越靠后。“三层结构”开发模式,不适用于对执行速度要求过于苛刻的系统,例如:在线订票,在线炒股等等……它比较擅长于商业规则容易变化的系统。

    “三层结构”开发模式,入门难度够高,难于理解和学习。这是对于初学程序设计的人来说的。以这种模式开发出来的软件,代码量通常要稍稍多一些。这往往会令初学者淹没在茫茫的代码之中。望之生畏,对其产生反感,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无论哪一种开发模式或方法,都是有利有弊的。不会存在一种“万用法”可以解决任何问题。所以“三层结构”这个词眼也不会是个例外!是否采用这个模式进行系统开发,要作出比较、权衡之后才可以。切忌滥用!

版权声明:本文为nicStudio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nicStudio/archive/2011/01/19/1939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