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峰Python笔记
△命令行模式和Python交互模式
在Windows开始菜单选择“命令提示符”,就进入到命令行模式,它的提示符类似C:\>;
在命令行模式下敲命令python,就看到类似如下的一堆文本输出,然后就进入到Python交互模式,它的提示符是>>>。
在Python交互模式下输入exit()并回车,就退出了Python交互模式,并回到命令行模式。
△Python文件名只能是英文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的组合。(但是实践证明中文也是可以的,但是不建议。)
print()会依次打印每个字符串,遇到逗号“,”会输出一个空格
△每一行都是一个语句,当语句以冒号:结尾时,缩进的语句视为代码块。
缩进有利有弊。好处是强迫你写出格式化的代码,但没有规定缩进是几个空格还是Tab。按照约定俗成的管理,应该始终坚持使用4个空格的缩进。
缩进的另一个好处是强迫你写出缩进较少的代码,你会倾向于把一段很长的代码拆分成若干函数,从而得到缩进较少的代码。
缩进的坏处就是“复制-粘贴”功能失效了,这是最坑爹的地方。当你重构代码时,粘贴过去的代码必须重新检查缩进是否正确。此外,IDE很难像格式化Java代码那样格式化Python代码。
最后,请务必注意,Python程序是大小写敏感的,如果写错了大小写,程序会报错。
△整数和浮点数在计算机内部存储的方式是不同的,整数运算永远是精确的(除法难道也是精确的?是的!无论整数做//(地板除)除法还是取余数%,结果永远是整数,所以,整数运算结果永远是精确的。而/除法计算结果是浮点数,即使是两个整数恰好整除,结果也是浮点数),而浮点数运算则可能会有四舍五入的误差。
注意:Python的整数没有大小限制;
Python的浮点数也没有大小限制,但是超出一定范围就直接表示为inf(无限大)。
△字符串是以单引号\’或双引号”括起来的任意文本,请注意,\’\’或””本身只是一种表示方式,不是字符串的一部分。如果\’本身也是一个字符,那就可以用””括起来。如果字符串内部既包含\’又包含”可以用转义字符\来标识(比如:\’I\\’m\”OK\”!\’),也可以用三个单引号或者三个双引号来标识(比如:\’\’\’I\’m “OK”!\’\’\’)。
Python还允许用r\’\’表示\’\’内部的字符串默认不转义(比如:>>> print(r\’\\\t\\\’) 打印结果为 \\\t\\)。
如果字符串内部有很多换行,用\n写在一行里不好阅读,为了简化,Python允许用\’\’\’多行内容\’\’\’的格式表示多行内容。(比如:
a=\’\’\’line1
line2
line3\’\’\’
print(a)
打印结果为
line1
line2
line3)
△空值是Python里一个特殊的值,用None表示。None不能理解为0,因为0是有意义的,而None是一个特殊的空值。
△所谓常量就是不能变的变量,比如常用的数学常数π就是一个常量。在Python中,通常用全部大写的变量名表示常量:PI = 3.14159265359
但事实上PI仍然是一个变量,Python根本没有任何机制保证PI不会被改变,所以,用全部大写的变量名表示常量只是一个习惯上的用法,如果你一定要改变变量PI的值,也没人能拦住你。
△字符编码
ASCII编码(1个字节) → Unicode编码(2个字节) → UTF-8编码(可变字节)
现在计算机系统通用的字符编码工作方式:
在计算机内存中,统一使用Unicode编码,当需要保存到硬盘或者需要传输的时候,就转换为UTF-8编码。(内存中是Unicode,输出设备上就是UTF-8)
△Python的字符串
对于单个字符的编码,Python提供了ord()函数获取字符的整数表示,chr()函数把编码转换为对应的字符:
>>> ord(\’A\’)
65
>>> chr(66)
\’B\’
由于Python的字符串类型是str,在内存中以Unicode表示,一个字符对应若干个字节。如果要在网络上传输,或者保存到磁盘上,就需要把str变为以字节为单位的bytes。
Python对bytes类型的数据用带b前缀的单引号或双引号表示:
x = b\’ABC\’
要注意区分\’ABC\’和b\’ABC\’,前者是str,后者虽然内容显示得和前者一样,但bytes的每个字符都只占用一个字节。
以Unicode表示的str通过encode()方法可以编码为指定的bytes,例如:
>>> \’ABC\’.encode(\’ascii\’)
b\’ABC\’
>>> \’中文\’.encode(\’utf-8\’)
b\’\xe4\xb8\xad\xe6\x96\x87\’
反过来,如果我们从网络或磁盘上读取了字节流,那么读到的数据就是bytes。要把bytes变为str,就需要用decode()方法:
>>> b\’ABC\’.decode(\’ascii\’)
\’ABC\’
>>> b\’\xe4\xb8\xad\xe6\x96\x87\’.decode(\’utf-8\’)
\’中文\’
len()函数计算的是str的字符数,如果换成bytes,len()函数就计算字节数:
>>> len(\’中文\’)
2
>>> len(\’中文\’.encode(\’utf-8\’))
6
△格式化
%运算符就是用来格式化字符串的。在字符串内部,%s表示用字符串替换,%d表示用整数替换,有几个%?占位符,后面就跟几个变量或者值,顺序要对应好。如果只有一个%?,括号可以省略。
占位符 替换内容
%d 整数
%f 浮点数
%s 字符串
%x 十六进制整数
其中,格式化整数和浮点数还可以指定是否补0和整数与小数的位数:
print(\’%2d-%02d\’ % (3, 1)) 结果为 3-01
print(\’%.2f\’ % 3.1415926) 结果为 3.14
如果你不太确定应该用什么,%s永远起作用,它会把任何数据类型转换为字符串。
另一种格式化字符串的方法是使用字符串的format()方法,它会用传入的参数依次替换字符串内的占位符{0}、{1}……,不过这种方式写起来比%要麻烦得多:
>>> \’Hello, {0}, 成绩提升了 {1:.1f}%\’.format(\’小明\’, 17.125)
\’Hello, 小明, 成绩提升了 17.1%\’
△Python内置的一种数据类型是列表:list。list是一种有序且可变的集合(可以看成是一个数组),可以随时添加和删除其中的元素。list里面的元素的数据类型也可以不同。用len()函数可以获得list元素的个数;用索引来访问list中每一个位置的元素,记得从左边起索引是从0开始的,从右边起索引是从-1开始的。
>>>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1追加元素到末尾:>>> classmates.append(\’Adam\’)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Adam\’]
2把元素插入到指定的位置:>>> classmates.insert(1, \’Jack\’)
>>> classmates
[\’Michael\’, \’Jack\’, \’Bob\’, \’Tracy\’, \’Adam\’]
3要删除list末尾的元素,用pop()方法:>>> classmates.pop()
\’Adam\’
>>> classmates
[\’Michael\’, \’Jack\’, \’Bob\’, \’Tracy\’]
4要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用pop(i)方法,其中i是索引位置:>>> classmates.pop(1)
\’Jack\’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5要把某个元素替换成别的元素,可以直接赋值给对应的索引位置:>>> classmates[1] = \’Sarah\’
>>> classmates
[\’Michael\’, \’Sarah\’, \’Tracy\’]
注意:这几个对list的操作中,只有删除(4和5)是本身有输出的。
另一种有序且指向不变(tuple所谓的“不变”是说,tuple的每个元素,指向永远不变。理解了“指向不变”后,要创建一个内容也不变的tuple怎么做?那就必须保证tuple的每一个元素本身也不能变)的列表叫元组:tuple。tuple和list非常类似,但是tuple一旦初始化就不能修改,当你定义一个tuple时,在定义的时候,tuple的元素就必须被确定下来:>>>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只有1个元素的tuple定义时必须加一个逗号,,来消除歧义(>>> t = (1)这种情况下,Python规定,按数学公式中的小括号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是1):>>> t = (1,)
>>> t
(1,)
小结:list和tuple是Python内置的有序集合,一个可变,一个不可变。
△条件判断 if语句(注意不要少写了冒号:。)
if <条件判断1>:
<执行1>
elif <条件判断2>:
<执行2>
elif <条件判断3>:
<执行3>
else:
<执行4>
if语句执行有个特点,它是从上往下判断,如果在某个判断上是True,把该判断对应的语句执行后,就忽略掉剩下的elif和else。
△循环(for和while条件语句后面也有冒号:的 )
一种是for…in循环,依次把list或tuple中的每个元素迭代出来
names = [\’Michael\’, \’Bob\’, \’Tracy\’]
for name in names:
print(name)
执行这段代码,会依次打印names的每一个元素
Python提供一个range()函数,可以生成一个整数序列,再通过list()函数可以转换为list。比如range(5)生成的序列是从0开始小于5的整数:
>>> list(range(5))
[0, 1, 2, 3, 4]
第二种循环是while循环,只要条件满足,就不断循环,条件不满足时退出循环。在循环中,break语句可以提前退出循环;在循环过程中,也可以通过continue语句,跳过当前的这次循环,直接开始下一次循环。
小结:
break语句可以在循环过程中直接退出循环,而continue语句可以提前结束本轮循环,并直接开始下一轮循环。这两个语句通常都必须配合if语句使用。
要特别注意,不要滥用break和continue语句。break和continue会造成代码执行逻辑分叉过多,容易出错。大多数循环并不需要用到break和continue语句,常常可以通过改写循环条件或者修改循环逻辑,去掉break和continue语句。
程序陷入“死循环”,也就是永远循环下去。这时可以用Ctrl+C退出程序。
△Python内置了字典:dict(key-value存储方式)的支持,dict全称dictionary,在其他语言中也称为map,使用键-值(key-value)存储,具有极快的查找速度。>>> d = {\’Michael\’: 95, \’Bob\’: 75, \’Tracy\’: 85}
把数据放入dict的方法,除了初始化时指定外,还可以通过key放入(多次对一个key放入value,后面的值会把前面的值冲掉):>>> d[\’Adam\’] = 67
>>> d[\’Adam\’]
67
要避免key不存在的错误,有两种办法,一是通过in判断key是否存在:>>> \’Thomas\’ in d
False
二是通过dict提供的get()方法,如果key不存在,可以返回None,或者自己指定的value:
>>> d.get(\’Thomas\’) #注意:返回None的时候Python的交互环境不显示结果。
>>> d.get(\’Thomas\’, -1)
-1
要删除一个key,用pop(key)方法,对应的value也会从dict中删除:>>> d.pop(\’Bob\’)
75
>>> d
{\’Michael\’: 95, \’Tracy\’: 85}
请务必注意,dict内部存放的顺序和key放入的顺序是没有关系的。dict是用空间来换取时间的一种方法。
dict的key必须是不可变对象。在Python中,字符串、整数等都是不可变的,因此,可以放心地作为key。而list是可变的,就不能作为key。
set和dict类似,也是一组key的集合,但不存储value。由于key不能重复,所以,在set中,没有重复的key。
要创建一个set,需要提供一个list作为输入集合:
>>> s = set([1, 2, 3])
>>> s
{1, 2, 3}
注意,传入的参数[1, 2, 3]是一个list,而显示的{1, 2, 3}只是告诉你这个set内部有1,2,3这3个元素,显示的顺序也不表示set是有序的。
重复元素在set中自动被过滤:
>>> s = set([1, 1, 2, 2, 3, 3])
>>> s
{1, 2, 3}
通过add(key)方法可以添加元素到set中,可以重复添加,但不会有效果。
通过remove(key)方法可以删除元素。
set可以看成数学意义上的无序和无重复元素的集合,因此,两个set可以做数学意义上的交集、并集等操作:
>>> s1 = set([1, 2, 3])
>>> s2 = set([2, 3, 4])
>>> s1 & s2
{2, 3}
>>> s1 | s2
{1, 2, 3, 4}
注意:
set和dict的唯一区别仅在于没有存储对应的value,但是,set的原理和dict一样,所以,同样不可以放入可变对象,因为无法判断两个可变对象是否相等,也就无法保证set内部“不会有重复元素”。
>>>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list 用[]定义
>>>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tuple 用()定义
>>> d = {\’Michael\’: 95, \’Bob\’: 75, \’Tracy\’: 85} #dic 用{}来定义
>>> s = set([1, 2, 3]) #set 用()来定义
△函数
数据类型转换
>>> int(12.34)
12
函数名其实就是指向一个函数对象的引用,完全可以把函数名赋给一个变量,相当于给这个函数起了一个“别名”:
>>> a = abs # 变量a指向abs函数
>>> a(-1) # 所以也可以通过a调用abs函数
1
△定义函数
在Python中,定义一个函数要使用def语句,依次写出函数名、括号、括号中的参数和冒号:,然后,在缩进块中编写函数体,函数的返回值用return语句返回。
我们以自定义一个求绝对值的my_abs函数为例:
def my_abs(x):
if not isinstance(x, (int, float)):
raise TypeError(\’bad operand type\’)
if x >= 0:
return x
else:
return -x
请注意,函数体内部的语句在执行时,一旦执行到return时,函数就执行完毕,并将结果返回。因此,函数内部通过条件判断和循环可以实现非常复杂的逻辑。
如果没有return语句,函数执行完毕后也会返回结果,只是结果为None。return None可以简写为return。
空函数
如果想定义一个什么事也不做的空函数,可以用pass语句:
def nop():
pass
pass语句什么都不做,那有什么用?实际上pass可以用来作为占位符,比如现在还没想好怎么写函数的代码,就可以先放一个pass,让代码能运行起来。
小结
定义函数时,需要确定函数名和参数个数;
如果有必要,可以先对参数的数据类型做检查;
函数体内部可以用return随时返回函数结果;
函数执行完毕也没有return语句时,自动return None。
函数可以同时返回多个值,但其实就是一个tuple。
练习
请定义一个函数quadratic(a, b, c),接收3个参数,返回一元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
的两个解。
提示:计算平方根可以调用math.sqrt()函数:
import math
参考代码如下:
1 def quadratic(a, b, c): 2 if not isinstance(a,(int,float)) | isinstance(b,(int,float)) | isinstance(a,(int,float)): 3 raise TypeError(\'bad operand type\') 4 if b**2-4*a*c>=0 : 5 x1=(-b+math.sqrt(b**2-4*a*c))/(2*a) 6 x2=(-b-math.sqrt(b**2-4*a*c))/(2*a) 7 return(x1,x2) 8 else : 9 return(\'wrong \') 10 # 测试: 11 print(\'quadratic(2, 3, 1) =\', quadratic(2, 3, 1)) 12 print(\'quadratic(1, 3, -4) =\', quadratic(1, 3, -4)) 13 14 if quadratic(2, 3, 1) != (-0.5, -1.0): 15 print(\'测试失败\') 16 elif quadratic(1, 3, -4) != (1.0, -4.0): 17 print(\'测试失败\') 18 else: 19 print(\'测试成功\') 20 21 运行结果: 22 quadratic(2, 3, 1) = (-0.5, -1.0) 23 quadratic(1, 3, -4) = (1.0, -4.0) 24 测试成功
View Code
△函数的参数
位置参数
power(x, n)
,用来计算xn,
1 def power(x, n): 2 s = 1 3 while n > 0: 4 n = n - 1 5 s = s * x 6 return s 7 8 #测试代码: 9 >>> power(5, 2) 10 25 11 >>> power(5, 3) 12 125
power(x, n)
函数有两个参数:x
和n
,这两个参数都是位置参数,调用函数时,传入的两个值按照位置顺序依次赋给参数x
和n
。
默认参数
由于我们经常计算x2,所以,完全可以把第二个参数n的默认值设定为2:
1 def power(x, n=2): 2 s = 1 3 while n > 0: 4 n = n - 1 5 s = s * x 6 return s 7 8 #测试代码: 9 >>> power(5) 10 25 11 >>> power(5, 2) 12 25
这样,当我们调用power(5)
时,相当于调用power(5, 2);而对于
n > 2
的其他情况,就必须明确地传入n,比如power(5, 3)
。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默认参数可以简化函数的调用。设置默认参数时,有几点要注意:
一是必选参数在前,默认参数在后,否则Python的解释器会报错;
二是如何设置默认参数。
当函数有多个参数时,把变化大的参数放前面,变化小的参数放后面。变化小的参数就可以作为默认参数。
使用默认参数有什么好处?最大的好处是能降低调用函数的难度,而一旦需要更复杂的调用时,又可以传递更多的参数来实现。无论是简单调用还是复杂调用,函数只需要定义一个。
也可以不按顺序提供部分默认参数。当不按顺序提供部分默认参数时,需要把参数名写上。
注意:
可变参数
在Python函数中,还可以定义可变参数。顾名思义,可变参数就是传入的参数个数是可变的,可以是1个、2个到任意个,还可以是0个。
我们以数学题为例子,给定一组数字a,b,c……,请计算a2 + b2 + c2 + ……。
1 def calc(*numbers): 2 sum = 0 3 for n in numbers: 4 sum = sum + n * n 5 return sum 6 7 #测试 8 #调用该函数时,可以传入任意个参数,包括0个参数 9 >>> calc(1, 2) 10 5 11 >>> calc() 12 0 13 14 #Python允许你在list或tuple前面加一个*号,把list或tuple的元素变成可变参数传进去; *nums表示把nums这个list的所有元素作为可变参数传进去。这种写法相当有用,而且很常见 15 >>> nums = [1, 2, 3] 16 >>> calc(*nums) 17 14
成员运算符: not in 、in (判断某个单词里是不是有某个字母)
成员运算符用来判断一个元素是否是另一个元素的成员。 比如说我们可以判断 “hello” 中是否有 “h”, 得到的结果也是True 或者 False。
1 >>> "h" in "hello" # 这里的意思是 “h” 在“Hello” 中,判断后结果为True 2 True 3 >>> "h" not in "hello" # 这里的意思是 “h” 不在“Hello” 中,判断后结果为False 4 False
身份运算符: is、is not(讲数据类型时讲解,一般用来判断变量的数据类型)
用来判断身份。
1 >>> a = 123456 2 >>> b = a 3 >>> b is a #判断 a 和 b 是不是同一个 123456 4 True 5 >>> c = 123456 6 >>> c is a #判断 c 和 a 是不是同一个 123456 7 False 8 >>> c is not a #判断 c 和 a 是不是不是同一个 123456 9 True
这里我们首先将123456赋值给a,后有将a赋值给b, 这样其实是 a和b 的值都是123456, 但是后面c的值也是123456,为什么 第一次a is b 的结果为True ,c和 a 的结果为False 呢?
原因是这样的: 我们知道程序是运行在内存里的,第一次 我们将123456赋值给a的时候,其实是在内存里开辟了一块空间,将123456放在这块空间里,为了找到这里的123456, 会有一个指向这块空间的地址,这个地址叫做内存地址,是123456存储在内存中的地址。a其实指向的就是存储123456的内存空间的地址。执行了b=a,就是让b指向的地址和a一样。之后我们执行了 c = 123456 ,这里就会再开辟一块内存空间,并将指向该空间的内存地址赋值给c ,这样的话 ,a和b 指向的是同一个123456, c 指向的是另外一个123456 。
关键字参数
可变参数允许你传入0个或任意个参数,这些可变参数在函数调用时自动组装为一个tuple。而关键字参数允许你传入0个或任意个含参数名的参数,这些关键字参数在函数内部自动组装为一个dict。
1 def person(name, age, **kw): 2 print(\'name:\', name, \'age:\', age, \'other:\', kw) 3 4 #调用 5 >>> extra = {\'city\': \'Beijing\', \'job\': \'Engineer\'} 6 >>> person(\'Jack\', 24, **extra) 7 name: Jack age: 24 other: {\'city\': \'Beijing\', \'job\': \'Engineer\'} 8 9 #**extra表示把extra这个dict的所有key-value用关键字参数传入到函数的**kw参数,kw将获得一个dict,注意kw获得的dict是extra的一份拷贝,对kw的改动不会影响到函数外的extra。
关键字参数有什么用?它可以扩展函数的功能。比如,在person
函数里,我们保证能接收到name
和age
这两个参数,但是,如果调用者愿意提供更多的参数,我们也能收到。试想你正在做一个用户注册的功能,除了用户名和年龄是必填项外,其他都是可选项,利用关键字参数来定义这个函数就能满足注册的需求。
命名关键字参数
对于关键字参数,函数的调用者可以传入任意不受限制的关键字参数。至于到底传入了哪些,就需要在函数内部通过kw
检查。如果要限制关键字参数的名字,就可以用命名关键字参数,例如,仍以person()
函数为例,只接收city
和job
作为关键字参数。这种方式定义的函数如下:
1 #和关键字参数**kw不同,命名关键字参数需要一个特殊分隔符*,*后面的参数被视为命名关键字参数。 2 def person(name, age, *, city, job): 3 print(name, age, city, job) 4 5 #调用方式如下: 6 >>> person(\'Jack\', 24, city=\'Beijing\', job=\'Engineer\') 7 Jack 24 Beijing Engineer 8 9 #如果函数定义中已经有了一个可变参数,后面跟着的命名关键字参数就不再需要一个特殊分隔符*了: 10 def person(name, age, *args, city, job): 11 print(name, age, args, city, job) 12 13 #命名关键字参数必须传入参数名,这和位置参数不同。如果没有传入参数名,调用将报错: 14 >>> person(\'Jack\', 24, \'Beijing\', \'Engineer\') 15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16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17 TypeError: person() takes 2 positional arguments but 4 were given 18 #上面的错误说的是:由于调用时缺少参数名city和job,Python解释器把这4个参数均视为位置参数,但person()函数仅接受2个位置参数。 19 20 21 #命名关键字参数可以有缺省值,从而简化调用: 22 def person(name, age, *, city=\'Beijing\', job): 23 print(name, age, city, job) 24 25 #由于命名关键字参数city具有默认值,调用时,可不传入city参数: 26 >>> person(\'Jack\', 24, job=\'Engineer\') 27 Jack 24 Beijing Engineer
使用命名关键字参数时,要特别注意,如果没有可变参数,就必须加一个*
作为特殊分隔符。如果缺少*
,Python解释器将无法识别位置参数和命名关键字参数:
def person(name, age, city, job): # 缺少 *,city和job被视为位置参数 pass
参数组合(不是很理解!!!)
在Python中定义函数,可以用必选参数、默认参数、可变参数、关键字参数和命名关键字参数,这5种参数都可以组合使用。但是请注意,参数定义的顺序必须是:必选参数、默认参数、可变参数、命名关键字参数和关键字参数。
对于任意函数,都可以通过类似func(*args, **kw)
的形式调用它,无论它的参数是如何定义的。
1 #必选参数:应该就是位置参数 2 #默认参数: 3 def power(x, n=2): pass #把位置参数的某一个设置为默认固定的 4 #可变参数: 5 def calc(*numbers): pass #可变参数允许你传入0个或任意个参数,这些可变参数在函数调用时自动组装为一个tuple(或list)。 6 #命名关键字参数: 7 def person(name, age, *, city, job):pass #*后面的参数被视为命名关键字参数(即只接收city和job作为关键字参数)。 8 #关键字参数: 9 def person(name, age, **kw):pass #关键字参数允许你传入0个或任意个含参数名的参数,这些关键字参数在函数内部自动组装为一个dict。
小结
Python的函数具有非常灵活的参数形态,既可以实现简单的调用,又可以传入非常复杂的参数。
默认参数一定要用不可变对象,如果是可变对象,程序运行时会有逻辑错误!
要注意定义可变参数和关键字参数的语法:
*args
是可变参数,args接收的是一个tuple;
**kw
是关键字参数,kw接收的是一个dict。
以及调用函数时如何传入可变参数和关键字参数的语法:
可变参数既可以直接传入:func(1, 2, 3)
,又可以先组装list或tuple,再通过*args
传入:func(*(1, 2, 3))
;
关键字参数既可以直接传入:func(a=1, b=2)
,又可以先组装dict,再通过**kw
传入:func(**{\'a\': 1, \'b\': 2})
。
使用*args
和**kw
是Python的习惯写法,当然也可以用其他参数名,但最好使用习惯用法。
命名的关键字参数是为了限制调用者可以传入的参数名,同时可以提供默认值。
定义命名的关键字参数在没有可变参数的情况下不要忘了写分隔符*
,否则定义的将是位置参数。
练习
以下函数允许计算两个数的乘积,请稍加改造,变成可接收一个或多个数并计算乘积:
1 # -*- coding: utf-8 -*- 2 def product(*numbers): 3 if len(numbers)==0: 4 raise TypeError(\'bad operand type\') 5 mul=1 6 for n in numbers: 7 mul=mul*n 8 return mul 9 # 测试 10 print(\'product(5) =\', product(5)) 11 print(\'product(5, 6) =\', product(5, 6)) 12 print(\'product(5, 6, 7) =\', product(5, 6, 7)) 13 print(\'product(5, 6, 7, 9) =\', product(5, 6, 7, 9)) 14 if product(5) != 5: 15 print(\'测试失败!\') 16 elif product(5, 6) != 30: 17 print(\'测试失败!\') 18 elif product(5, 6, 7) != 210: 19 print(\'测试失败!\') 20 elif product(5, 6, 7, 9) != 1890: 21 print(\'测试失败!\') 22 else: 23 try:#下面两行代码就意味着这个自定义的函数的参数个数不能为0。 24 product() 25 print(\'测试失败!\') 26 except TypeError: 27 print(\'测试成功!\')
View Code
△递归函数
如果一个函数在内部调用自身本身,这个函数就是递归函数。
在计算机中,函数调用是通过栈(stack)这种数据结构实现的,每当进入一个函数调用,栈就会加一层栈帧,每当函数返回,栈就会减一层栈帧。由于栈的大小不是无限的,所以,递归调用的次数过多,会导致栈溢出。解决递归调用栈溢出的方法是通过尾递归优化,事实上尾递归和循环的效果是一样的,所以,把循环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尾递归函数也是可以的。
尾递归是指,在函数返回的时候,调用自身本身,并且,return语句不能包含表达式。这样,编译器或者解释器就可以把尾递归做优化,使递归本身无论调用多少次,都只占用一个栈帧,不会出现栈溢出的情况。
尾递归调用时,如果做了优化,栈不会增长,因此,无论多少次调用也不会导致栈溢出。
遗憾的是,大多数编程语言没有针对尾递归做优化,Python解释器也没有做优化,所以,即使把上面的fact(n)
函数改成尾递归方式,也会导致栈溢出。
练习
汉诺塔的移动可以用递归函数非常简单地实现。
请编写move(n, a, b, c)
函数,它接收参数n
,表示3个柱子A、B、C中第1个柱子A的盘子数量,然后打印出把所有盘子从A借助B移动到C的方法,例如:
1 # -*- coding: utf-8 -*- 2 def move(n, a, b, c): 3 if n == 1: 4 print(a, \'-->\', c) #a上只有1个盘子 5 else:#a上有n个盘子 6 move(n-1,a,c,b) #把a上的n-1块移动到b 7 move(1,a,b,c) #把a上的最后一块移动到c 8 move(n-1,b,a,c) #把b上的n-1块移动到c 9 10 11 # 期待输出: 12 # A --> C 13 # A --> B 14 # C --> B 15 # A --> C 16 # B --> A 17 # B --> C 18 # A --> C 19 move(3, \'A\', \'B\', \'C\')
View Code
高级特性
在Python中,代码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代码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越简单越好。请始终牢记,代码越少,开发效率越高。
△切片
取一个list或tuple或字符串的指定索引范围的部分元素,Python提供了切片(Slice)操作符。
L[0:3]
表示,从索引0
开始取,直到索引3
为止,但不包括索引3,如果第一个索引是
0
,还可以省略;记住倒数第一个元素的索引是-1
。
△迭代
如果给定一个list或tuple,我们可以通过for
循环来遍历这个list或tuple,这种遍历我们称为迭代(Iteration)。
在Python中,迭代是通过for ... in
来完成的。只要作用于一个可迭代对象,for
循环就可以正常运行。
如何判断一个对象是可迭代对象呢?方法是通过collections模块的Iterable类型判断:
1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ble 2 >>> isinstance(\'abc\', Iterable) # str是否可迭代 3 True 4 >>> isinstance([1,2,3], Iterable) # list是否可迭代 5 True 6 >>> isinstance(123, Iterable) # 整数是否可迭代 7 False
Python内置的enumerate
函数可以把一个list变成索引-元素对:
1 >>> for i, value in enumerate([\'A\', \'B\', \'C\']): 2 ... print(i, value) 3 ... 4 0 A 5 1 B 6 2 C
△列表生成式
列表生成式即List Comprehensions,是Python内置的非常简单却强大的可以用来创建list的生成式。
写列表生成式时,把要生成的元素x * x
放到前面,后面跟for
循环,for循环后面还可以加上if判断:
>>> [x * x for x in range(1, 11) if x % 2 == 0] [4, 16, 36, 64, 100]
△生成器
在Python中,这种列表元素可以按照某种算法推算出来,一边循环一边计算的机制,称为生成器:generator。
要创建一个generator,有很多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很简单,只要把一个列表生成式的[]
改成()
,就创建了一个generator:
1 >>> L = [x * x for x in range(10)] #列表生成式 2 >>> L 3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4 >>> g = (x * x for x in range(10)) #生成器 5 >>> g 6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1022ef630>
打印出generator的每一个元素,正确的方法是使用for
循环,因为generator也是可迭代对象:
1 >>> g = (x * x for x in range(10)) 2 >>> for n in g: 3 ... print(n) 4 ... 5 0 6 1 7 4 8 9 9 16 10 25 11 36 12 49 13 64 14 81
定义generator的另一种方法。如果一个函数定义中包含yield
关键字,那么这个函数就不再是一个普通函数,而是一个generator。
generator和函数的执行流程不一样。函数是顺序执行,遇到return
语句或者最后一行函数语句就返回。而变成generator的函数,在每次调用next()
的时候执行,遇到yield
语句返回,再次执行时从上次返回的yield
语句处继续执行。但是用for
循环调用generator时,发现拿不到generator的return
语句的返回值。如果想要拿到返回值,必须捕获StopIteration
错误,返回值包含在StopIteration
的value
中:
小结
generator是非常强大的工具,在Python中,可以简单地把列表生成式改成generator,也可以通过函数实现复杂逻辑的generator。
要理解generator的工作原理,它是在for
循环的过程中不断计算出下一个元素,并在适当的条件结束for
循环。对于函数改成的generator来说,遇到return
语句或者执行到函数体最后一行语句,就是结束generator的指令,for
循环随之结束。
请注意区分普通函数和generator函数,普通函数调用直接返回结果,generator函数的“调用”实际返回一个generator对象。
△迭代器
可以直接作用于for
循环的数据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类是集合数据类型,如list
、tuple
、dict
、set
、str
等;
一类是generator
,包括生成器和带yield
的generator function。
这些可以直接作用于for
循环的对象统称为可迭代对象:Iterable
。
可以使用isinstance()
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Iterable
对象。
而生成器不但可以作用于for
循环,还可以被next()
函数不断调用并返回下一个值,直到最后抛出StopIteration
错误表示无法继续返回下一个值了。
可以被next()
函数调用并不断返回下一个值的对象称为迭代器:Iterator
。
可以使用isinstance()
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Iterator
对象。
生成器都是Iterator
对象,但list
、dict
、str
虽然是Iterable
,却不是Iterator
。
把list
、dict
、str
等Iterable
变成Iterator
可以使用iter()
函数:
1 >>> isinstance(iter([]), Iterator) 2 True 3 >>> isinstance(iter(\'abc\'), Iterator) 4 True
小结
凡是可作用于for
循环的对象都是Iterable
类型;
凡是可作用于next()
函数的对象都是Iterator
类型,它们表示一个惰性计算的序列;
集合数据类型如list
、dict
、str
等是Iterable
但不是Iterator
,不过可以通过iter()
函数获得一个Iterator
对象。
Python的for
循环本质上就是通过不断调用next()
函数实现的。
■函数式编程
△高阶函数:
变量可以指向函数:函数本身也可以赋值给变量,即:变量可以指向函数。例如
>>> f = abs >>> f <built-in function abs>
>>> f(-10)
10
函数名也是变量:函数名其实就是指向函数的变量!
对于abs()
这个函数,完全可以把函数名abs
看成变量,它指向一个可以计算绝对值的函数!如果把abs
指向其他对象,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 abs = 10 >>> abs(-10)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int\' object is not callable
把abs
指向10
后,就无法通过abs(-10)
调用该函数了!因为abs
这个变量已经不指向求绝对值函数而是指向一个整数10
!
当然实际代码绝对不能这么写,这里是为了说明函数名也是变量。要恢复abs
函数,请重启Python交互环境。
传入函数
既然变量可以指向函数,函数的参数能接收变量,那么一个函数就可以接收另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这种函数就称之为高阶函数。编写高阶函数,就是让函数的参数能够接收别的函数。
小结
把函数作为参数传入,这样的函数称为高阶函数,函数式编程就是指这种高度抽象的编程范式。
△△ map/reduce
map()
函数接收两个参数,一个是函数,一个是Iterable
,map
将传入的函数依次作用到序列的每个元素,并 把结果作为新的Iterator
返回。
reduce
把一个函数作用在一个序列[x1, x2, x3, ...]
上,这个函数必须接收两个参数,reduce
把结果继续和序列的下一个元素做累积计算,其效果就是:
reduce(f, [x1, x2, x3, x4]) = f(f(f(x1, x2), x3), x4)
△△ filter
filter()
也接收一个函数和一个序列。和map()
不同的是,filter()
把传入的函数依次作用于每个元素,然后 根据返回值是True
还是False
决定保留还是丢弃该元素。
可见用filter()
这个高阶函数,关键在于正确实现一个“筛选”函数。
注意到filter()
函数返回的是一个Iterator
,也就是一个惰性序列,所以要强迫filter()
完成计算结果,需要 用list()
函数获得所有结果并返回list。
小结
filter()
的作用是从一个序列中筛出符合条件的元素。由于filter()
使用了惰性计算,所以只有在取 filter()
结果的时候,才会真正筛选并每次返回下一个筛出的元素。
△△ sorted
Python内置的sorted()
函数就可以对list进行排序:
>>> sorted([36, 5, -12, 9, -21]) [-21, -12, 5, 9, 36]
此外,sorted()
函数也是一个高阶函数,它还可以接收一个key
函数来实现自定义的排序,例如按绝对值大小 排序:
>>> sorted([36, 5, -12, 9, -21], key=abs) [5, 9, -12, -21, 36]
△返回函数
△ 匿名函数
△装饰器
△偏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