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CM | RTCM格式说明
RTCM格式:
RTCM2.X:只支持部分系统,进行单一功能的扩展,目前该格式使用的已经不多;
RTCM3.X:
- RTCM3.0: 表示从 RTCM2.X 向 RTCM3.X 进行过渡,目前使用的并不多;
- RTCM3.2: 使用的较多,为标准格式;
- RTCM3.3: 格式与 RTCM3.2 基本一致,在RTCM3.2基础上增加了北斗星历、GA1-7星历、SBAS系统等;
RTCM数据格式
RTCM数据格式分为包头、有效数据、校验帧尾
包头:
- 前导码:以 D3 00开头;
- 保留位:保留位补0, 存在6个二进制位;
- 电文长度:电文的有效数据长度;
RTCM常用的电文类型:
- 观测值电文:单个卫星系统为1包电文,所以多系统的单个历元中会存在多条电文;
- 星历电文:单颗卫星的信息为1包电文,电文在有卫星信息更新的时候进行播发,不同的卫星系统星历更新的时间段不一样;
- 基站电文:基站坐标、基站天线信息、辅助信息等;
- SSR电文:精密轨道、精密钟差;
Q1:RTCM数据丢历元
说明:丢历元往往指的是观测值电文不完整的情况,表现为丢历元;
表现1:单个历元存在多个星系统,其中一个星系统丢失都表现为这个历元的丢失(多星系统中,有标志位字段用来表示单个星历是否完成播发);
表现2:其中一个星系统出错都会表现为这个历元的缺失;
Q2:差分数据不能识别
1.差分格式中,分为 MSM1-7,不同的格式中包含的数据量不一样,板卡不一,兼容性没做好的板卡会出现识别不正常的问题;
2.RTCM3.3 格式中,不支持北斗3代的定义(卫星号可通过预留位进行表示,但 B1C/B2A 通道未定义,所以不能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