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数据库厂商拉在一起,会发生什么?
小时候经常幻想,把所有动画角色拉一起打一架,谁最厉害?
现在,如果把所有数据库厂商拉在一起,你猜他们会聊些啥?会不会打起来
实际上,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11月20日,数据库领域的学术精英、技术大咖、行业专家、卓越产品齐聚一堂,华山论剑,青梅煮酒,共赴2020数据技术嘉年华(DTC)十周年庆典,这场数据库盛会上,各路英豪共同围绕 “开源自研、智能运维、智能自治、新基建、用户实践”五大模块展开探讨(没有打起来)
会上,腾讯云数据库副总经理王义成也向大家道出腾讯云数据库不平凡的过往十年,也进一步揭示了未来十年数据库的发展趋势与目标。一路走来,腾讯云数据库从自有业务打磨,给微信、QQ和王者荣耀这样的国民应用提供支撑,再给腾讯“朋友圈”以服务,最后支持各行各业,为金融、政务等重要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这一路走得并不顺畅,也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和努力,在这次分享中,王义成也将这些故事一一道来,也以下是演讲全文:
谢谢大家,我觉得其实掌声应该献给老盖(大会举办方),今天上午的会场,我看了一下所有的分享嘉宾,各大厂商都来了。我觉得在今年这样一个环境下,能够做到让这么多厂商同聚一堂,只有两个组织。一个是上级的管理部门——工信部。另一个就是墨天轮这样的组织,给我们大家一个数据嘉年华的机会,我建议大家把掌声送给主办方,给了我们一个技术分享的大机会,谢谢。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腾讯云数据库在这十几年发展的历程跟成长的路径。其实对于腾讯云数据库来说,大家感知度没有国民级的应用感知更高。想起腾讯大家就会想起微信、王者荣耀、QQ、腾讯视频这样一些国民级的应用。但是从数据库来说,在内部一直是支撑这些国民级的应用发展,同时随着腾讯云的发展,我们将这样的数据库服务给各行各业,让各行各业使用我们的腾讯云数据库。
今天开场我想说一句话,这句话很多云厂商都会去跟客户去讲,“2023年,世界四分之三的数据库都跑到云上”。我不知道大家信不信,反正我是信这句话的,我从两个层面解释一下这句话。
第一个,在国内有个观点,今年是IDC上云的元年,你在IDC里花的带宽租用、机房租用和机架的租用成本,已经超过了机器成本,这个问题使得整体上云变成整体成本利好的大趋势。我们今年也看到越来越多原来在IDC里坚守的业务,都逐渐迁到了腾讯云上来,我相信这个迭代效应之后, IDC上云也会越来越快。
第二个趋势就是传统行业上云,可能大家会认为传统行业不会走公有云的路,大家如果关注政府的招标网站可以看到,以金融行业为例,建行在构建自己的建行云,银联也构建了自己的银联云。建行和银联这样的业务都要去孵化下游合作伙伴,让他在生态云上发展。我们看运营商,在招标网站也可以看到,中国移动有自己的移动云,联通在做自己的联通云,来服务自己的客户。在政务这个行业,我们看到江苏、浙江跟广东这样GDP大省,都在构建自己的政务云平台。比如像广东的医保局或者人社部也好,它的社保系统都会迁移到自己的政务云系统上。所以“2023年世界上四分之三的数据库跑在云上”这句话我是信的。所以整体上我们也沿着这个趋势去演进。
基于这样一个大的趋势,腾讯云数据库在积极的布局,我们在全球都在部署可用区域,目前已经多达32个可用区,提供数据的访问,我们也在持续的增加。腾讯云数据库布局全球,我今天想分享一下我们的数据库是怎么演变来的。
这是目前腾讯云数据库起源的大致路程,我们是从自有业务如腾讯充值和微信支付开始业务打磨,到后来产研结合和产用结合,直至目前在各个行业,包括像金融和政府这种传统行业。
首先我们讲一讲自有业务的打磨,腾讯是一家重视产品体验的公司,或者是产品驱动型的公司。腾讯每年度都有一个大奖,叫做名品堂。
大家听说过的一些国民应用,比如像微信、微信支付、王者荣耀、全民K歌,都是每年名品堂的明星产品。腾讯云数据库也在时时刻刻支持这些名品堂产品的演进。今天我举三个名品堂的例子,去看看腾讯云数据库怎么去做支撑在内地的孵化。
第一个是微信支付,腾讯云数据库有力地支撑了微信支付的使用,目前腾讯云数据库的产品TBase就在支持微信支付的商家业务库,我们自动地帮商家业务支付库做分离,目前整个集群规模超过200个节点,月增数据量也超过两百亿,保证微信支付能够平缓的运行在业务端,底层就要靠腾讯云数据库团队来对内部业务做支撑。
第二个名品堂的案例就是王者荣耀,这款产品已经突破了游戏行业正常的生命周期的演进,目前应该是每天还有八千万局的对战,平均五万多场的比赛情况。所以这样一种DAU在一亿以上的国民级的游戏系统,全部都是由腾讯云数据库做底层支撑。王者荣耀包含几十个系统,PB级别的数据存储在腾讯云数据库之上,包括皮肤信息、对战信息等,都需要由腾讯云数据库的底层支撑。
我们看内部第三个系统我们怎么支撑的,腾讯会议可能是今年疫情之后发展非常快的一款会议级的产品,目前应该是国内第一家最快突破一亿级用户的会议系统,现在腾讯会议还不是腾讯名品堂的产品,我相信可能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应该也会是腾讯名品堂第一个最快成为名品堂产品的to B产品。
腾讯会议在疫情之后,每周都有数万家企业跟政府相关机构在使用腾讯会议复工复产,通过腾讯会议进行云签约、云招标、云面试、云培训,我相信可能我们在座的朋友可能在日常办公中也在用腾讯会议开会和沟通。目前腾讯云数据库也在支持腾讯会议,为整个会议的高速流畅、稳定可靠提供服务。会议系统的登录信息、认证信息、支付信息,包括所有合规信息,全部都存在腾讯云的系统之上,我们的团队也在支撑腾讯会议目前所有线下的突破。
总结下来说,为什么腾讯云的数据库能够在内部做好孵化,支持好这些国民级应用的发展呢?
其实我们做了很多的事情,包括内核级别的演进,像秒杀场景,或者快速回访这样的持续演进,也在大规模运维在调度上做演进跟进化。但我觉得取其精华的一点,还是这套联邦式的分布式架构,去支撑各城各县业务快速的平滑扩展,使读写能力持续的增加。业务的协调节点,保证二阶段提交+单分片内的强势互补,来去保证整体分布性事务的一致性和全局读的一致性,来为所有国民级应用提供整体业务的支撑发展。
随着在腾讯内部做好了有力支撑之后,腾讯云在2010年之后开始积极的布局,腾讯云数据库随着腾讯云开始服务各行各业。
其实腾讯在三Q大战之后,战略层面发生了转变。第一个转变开始做开放平台,一个是腾讯将游戏作为游戏开放平台,另外是将内容作为整体的开放平台,通过游戏跟内容两个抓手来去扩展自己的朋友圈。同时在3Q大战之后,腾讯启动了投资战略,当时提出的是再造一个腾讯。上周的数据,腾讯系目前投资的企业总市值超过了十万亿,按照今天的市值来看,其实已经再造出了两个腾讯。腾讯的生态圈或者朋友圈如此强大,在整个互联网行业内,其实各行各业包括一些明星企业都是腾讯大的朋友圈,或者腾讯大的生态体。
作为腾讯云其实也要为这些企业做好良好的业务支撑,而腾讯云数据库也在为这些企业做底层支撑。包括像拼多多、每日优鲜、小红书这样的一些业务,都是使用腾讯云数据库的同时,可以把自己的技术人员投放到自己的业务发展,同时它的数据规模也随着它自己市值的增长和业务的增长,做大踏步的前进。
为什么我们可以在短短的几年服务好这些腾讯庞大的朋友圈,或者说这些各行各业一些明星产品呢?我总结有两点是我们为各行各业做好支撑的关键因素。
第一点就是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构建出了一套全站的数据库家谱的支撑体系,我们基于腾讯的物理中心,包括腾讯的可控操作系统,我们在之上构建了包括关系型、非关系型、分析型以及分布式全系列的数据库PaaS产品,提供通用的PaaS能力,包括使用正常的生命周期的管理,提供大而全的全站的PaaS能力,为用户降低数据库运维的成本。
在整个PaaS平台之上,我们再为用户提供可用并且好用的SaaS产品,包括像数据迁移的服务,运维诊断和智能监控的服务,还有可视化的云图以及BI分析,还包括数据的管理分析,以及DBA智能管家,我们基于AI调参,为用户实时诊断和实时调参,帮助用户数据库运维和数据库维护,使它成为线性拓展的模式。
构建好了全站PaaS跟SaaS产品家族之后,对接腾讯庞大的朋友圈客户,包括电商、金融、零售、政务等各个模块,再为各个行业输出定制的数据库解决方案,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支撑好庞大的朋友圈家族,或者说各行各业的业务发展。
第二个点,刚才讲腾讯在2018年正式进入产业互联网,其实腾讯进入产业互联网,我个人理解它是相对一些友商时间短慢了一点。其实腾讯在整体TO B策略上也是C2B的打法,利用好一云四端。利用好腾讯云的底座,利用腾讯自己的好多端,微信、企业微信和QQ等多端的抓手来触碰更多的企业客户,另外我们启动了像目前的小程序、云开发,包括再去启动SaaS加速器,通过小程序能够连接更多各行各业优秀的SaaS,在腾讯云之上构建一套全站产业互联网打法。
基于小程序这样的优势连接好端,其实我们今天也在重构云开发,或者说重构开发者的场景。通过开发者的场景来看,其实使用数据库就要逐渐从资源使用调度使用,基于这样的场景在小程序和云开发就有很强烈的需求,就是数据库要向SQL化转变,将数据进行解耦。如果你的内存跟你的计算资源和你的存储是在一起绑定的,你就永远无法实现动态的SQL化,基于这样的需求和整个的趋势,我们构建了扩展灵活的云原生架构,我们将计算跟存储做分离,通过标准的协议可以将日志下沉到底层的存储层,存储层感知逻辑跟应用,在存储层回放,能够实现计算跟存储解耦之后,计算就可以做到秒级的扩容,秒级的增删处理,秒级应对资源做上下游的扩容分配或者加配,这样就可以对接云开发的场景,可以实现SQL化,这是腾讯云在各行各业的突破,做的两点核心功能和布局,包括我们在互联网行业能够做一个有效的业务突破,明确取得市场份额。
随着我们在泛互联网行业的积累,或者帮助腾讯将整个庞大朋友圈在底层业务支撑做好服务之后,我们也在逐渐的向传统行业,包括金融政府来去拓展,腾讯云数据库在金融领域做了整体的扩展,目前金融这个行业可能在最近,尤其这两天是非常火爆的一个词,其实争论也很多,到底是金融创新还是信贷游戏,其实整个社会也在讨论,这些业务上的争论,技术人员来看,并不是看的很清晰和很准确,但是对我们来说,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库是一个数据的载体,但对于金融来说,它里头的数据是最值钱的,其实我们就可以看到在金融这个行业,对于数据库的要求,或者对于数据库的技术和服务能力都是一个全方位的提升。其实我们也跟很多金融行业领导去探讨过,金融行业的选型无非看中三点。
第一就是你这家公司产品持续的迭代能力,第二就是产品化基础能力,第三点就是持续的线下服务跟场景化服务赋能的体系。
基于这样的模式思考,我们一直在做金融行业的拓展。首先我们认可到了金融行业对于数据库的要求跟体系化的要求,存储的数据是最重要的数据,所以对于服务和对于整个产品化能力的要求很高。我们基于这样的模式在银行系统也做了一个初步的拓展。第一点来到了银行行业的拓展,其实中国的银行系统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些接触,其实它是分几个板块,刚才中兴的赵总也讲过,包括AB和C的业务,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中国的客单为什么会非常的复杂,因为它所有的交易和所有的转账,最后是在客单实现和拓展。所以哪个数据库如果真正把客单替换掉,那对它来说业务处理复杂能力,包括整个系统的并发能力就有整体的考量跟挑战。
我们第一家的拓展公司是张家港农商行,这家农商行是在江苏,他们在做新一代核心的替换,当时是从应用系统核心一直到数据库核心全部替换,底层是腾讯云的数据库,我们实现了张家港农商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全量替代,这个也是当时中国第一家实现传统银行客单替换。
我们当时运行了一年半,包括POC选型,然后数据库应用改造,从集中式到分布式的改造,另外还有全站数据库的压测,还有各个组件的暴力测试,包括整个应用的数据反切回数据库整体测试,保证整体的时间运行了一年半以后,2019年8月正式投产张家港农商行国产数据库的客单的替代。
整个替换其实在行业还是有非常大的历史意义,第一个就是它是第一家全站由国产应用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来做整体客单业务替换。另外确实实现了整体的降本增效,包括性能的提升,另外也是跑到了一个多重双核高可用的系统。
我们刚才总结,腾讯云数据库在内部系统的支撑经验,然后支持好泛互联网行业我们做的产品布局,除了这几点之外,我们总结下来,腾讯云的数据库维持六个设计的理念服务好金融行业。
第一个就是如何保证好数据强一致,我们目前实现的方式就是二阶段提交+单分片内的扶持,再用GTM去保证实施的强一致。另外会提供金融级别的高可用能力,目前我们提升同城容灾和异地容灾,包括同城双活不同的产品组合为用户提供高可用预测。
另外一点,你如何将自己原来一些高性能、低成本,在互联网上打磨的优势来去做产品化的结合,目前我们可以在集团内部,包括这么长时间支持公有云泛互联网化的大规模优化,包括读写分离、秒杀,包括快速的数据回速的功能,全部在TDSQL得到了服务。
另外就是高安全性,如何为用户提供三权分立的体系和事前、事中、事后的产品策略,事前怎么做权限的控制,事中怎么做SQL的拦截跟SQL的高通路,事后怎么做SQL的审计跟财务审计,来完成用户对于黑天鹅发生后的整体的追溯。
第五点就是良好的扩展性要保证,包括横向的扩展,横向的扩展机制的扩展,是不是真正能够促进灵活的客栈。比如说你是六个分片来组成的,是不是扩一两个分片就能做分离,还是必须要双倍去做整体的扩展。可能有的公司产品需要整体扩展要双倍去扩,其实这种数据库在扩展上能做到足够的灵活,比如六个分片就可以来做,我们可以先扩一个分片做整体主分片的迁移,后续再做整体的搬迁,可以保证扩展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最后就是便捷的运维,银行行业最看中的是服务持续性跟服务的持久性,如果说你这家公司服务我就是靠人头堆,我永远就是靠现场的服务来保证产品的良好运行,我去跟行里承诺,我把我最好的研发人员派到现场,持续的做服务。我相信甲方刚开始是很高兴的,他也认为这个东西不是持久性的发展,可能做一两家标杆,但是不可能用这种服务密集型的模式,把这个全行业覆盖掉。所以在运维便捷性,其实腾讯的数据库在运维输出上也是整个行业现在领先的,包括我们跟所有行里的领导去沟通,如果去选择了别的数据库以后,也是更看中我们的管理平台。
腾讯的管理平台分为两套,一套是租户端,一套是运维端的平台,运维端的平台我们结合了AI能力,可以帮助用户基于所有的监控数据,实时上报汇总,最终基于AI形成7×24小时的智能诊断,然后形成建议,这整套的系统,我们也是认为这也是用良好的工具+赋能体系+服务人员,来去支撑好行业或者金融行业的有效拓展。
讲完了金融行业看中的这些数据库特性之外,我们最近也是在张家港农行成功之后,腾讯的数据库在股份制银行又有了一次重大的突破。
上个月基于腾讯数据库平安银行进行了第一次全国首例的股份制银行的大机下移,原来的信用卡核心是在大型机上,这次整体的操作是把平安银行的业务系统从大型机转到腾讯云数据库的X86体系上。大型机也会带来一些系统风险,可能大家也都比较清楚,比如高昂持续增长的成本,另外它约束了一些领域的发展,纵向扩容和横向扩容,它没有X86这么灵活。另外它是一个封闭的主机技术,行内运维人员无法得到持续的关键能力的增长。另外它是僵硬的基础设施,复杂的软件约束了一些选择,供应商也会做一些强制的升级。
基于这次的替换,整个平安银行也基于腾讯云数据库再加上长亮的核心应用,做了整体信用卡核心的替换。我们这次整体的架构就是账号跟交易是两个单独的集中式架构支撑平安银行卡的交易,可以支持六千万的开卡量。底层利用多元分布的数据,同步了底层的集群,来去做日终的跑批跟每天定时的分析。
最后想介绍一个板块,腾讯云的数据库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的服务好国计民生。在今年我们除了疫情这个关键词之外,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中美关系,或者说国际关系。
虽然最近美国选举有了变化,但其实两党对于中国整体的遏制,包括技术性的遏制在美国业内达成整体的共识。数据库是IT三大核心组件之一,尤其像政务、民生类的业务,如果持续地由商业数据库或者国外的商业数据库垄断,对于整个国家的安全或者国家体系的运转还是存在很大的风险。国产数据库在整个政务、民生的领域,如何为政府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是我们看到的方向。
第一个例子是腾讯云数据库助力数字广东,我刚才也在开始的时候讲了趋势的变化,我们也看到广东作为GDP的第一大省,其实它在两年之前已经构建了一套自己的省政务云,它成立了一家公司叫数字广东,省政务云作为整个政务系统底层云的支撑,当你广东省内医保局、人社部有业务系统,有一些新的业务资源需要开通的时候,数字广东的模式就是必须由这些政务民生的部门在数字广东采购云的资源来进行底层的支撑。而腾讯云的数据库,完全接入数字广东这套平台,数据广东内所有的数据库系统全部由腾讯云进行支撑,现在广东的医保局和人社部想去购买资源提预算的时候,全部要通过省政务系统,所以它的底层全部由腾讯云数据库做支撑了,所以腾讯云数据库在数字广东这个体系内,也为像医保局和人社部这样核心的应用做支撑,我们提供的OLTP+OLAP这些分析能力,保证数字广东能够在广东省政府数字化转型中,在全国排名能做到最高的模式。
对于政务系统,其实我们还有很多的案例可以分享,由于信息不好披露的太多,所以有机会可以在线下做交流。基于政府这样的业务系统,我们除了刚才讲的腾讯云数据库在全站的布局,包括在集团内部支持经验的积累,今年也在两个产品功能上,为政务系统做了补充跟能力的提升。
第一个我们发布了由本地部署,可以形成整个规模软硬件一体的解决方案,腾讯云的TDSQL一体机,它是跟腾讯云公有云控制台API使用是完全一致的,它可以将一体机直接搬到线下机房,可以做到公有云跟私有云形成完全的灾备系统,可以实现易集成、易使用、全白屏的操作资质平台。其实它的理念也是可以打破一个个数据孤岛,使用类似Oracle的模式,将所有的数据节点连成片与公有云做结合。它的核心优势是,今天你核心的交易系统必须由线下一体机的模式做输出,比如后续的备份系统和监控系统,都会基于一体机的模式,将数据打通到云上的Cloud系统,可以实现边缘业务或者其他的辅助模块直接上云,实现公有云跟私有云的连接和整体的融合策略。
另外其实在政务民生这块,我们今年也在积极的布局全站的国产数据库的解决方案,我们提供了迁移平台+腾讯云数据库全站去商业数据库的方案,有三点特性。第一个是高度的语法兼容,我们现在投入了很多研发经费去做高度语法兼容,目前可能在很多行业,我们已经能做到95%以上的兼容能力。另外我们开发了应用评估方案,用户拿着工具之后,可以一键式形成应用评估,所有的应用,所有数据库的连接方式全部可以操作起来,然后更立体化的去评估源端的商业数据库跟我们腾讯云数据库差异度有多大,这个差异度需要应用去改变,还是需要变化一种使用模式,可以形成一套立体化的测试报告或者说评估报告给客户来展示。这个时候他就可以有效的评估,我今天从这套数据库替换到国产数据库,或者腾讯云的数据库,需要投入多少的研发资源和跟改造。
最后是一套完备的异构数据库同步方案,目前我们也在很多行业,包括金融的行业落地,这套工具和平台已经跑了很多的用户。我们评估之后,用户在切换系统之前,其实它需要一套全量+增量的实时同步工具,或者说异构的同步工具,这个东西听起来很简单,但一般的切割跟上线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要通过这套系统保证实时异构数据流的传输,并且能够提供异构的纠错能力跟检查能力,告诉用户数据延迟有多大,整体的见证性有多高。最后我们也做了一种反向迁移,因为整体业务调整跟发展也需要一个反切的能力。比如说你在腾讯的数据库运行了多长时间之后,把你原来的Oracle或者MySQL作为背景,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整体的测试可能还需要把你的数据完全同步回去,实时同步回去,是一个反切的演练,基于整合一体化的平台,腾讯云数据库也对端的能力做了一个完整的布局跟拓展。
最后,我想讲腾讯云数据库基于这么多年从内部走出来,服务这些明星的名品堂应用,再到服务好腾讯泛互联网的朋友圈,再逐步到金融跟政务行业的服务,其实腾讯云数据库还将不断地探索跟演进。目前腾讯云数据库将沿着自己的主航道继续的演进,以前的数据库或者刚做云的时候,就是一种数据库+云,在原有的数据库之上加上了云的便利性。比如说数据库的便捷模式和服务模式基本不变,只是加上了云的商业模式的变化,从原来的license模式变成服务化的模式,其实更多的是在借助云计算商业上的便利提供云数据库。
在最近几年包括未来,我们都将会做云+数据库的改变,我们真正基于云计算的思考跟变革,能够将数据库这个行业在技术和应用上做转变。如何实现云+数据库,从实现商业模式和实现整体技术创新的变化,围绕着三点。
第一点,是真正用云原生服务好未来的开发者,未来的开发者数据库不再是资源,而是资源调度的模式,不再去关注你数据库的引擎和数据库使用的具体形象点。应该更多的是我今天使用多少次,我微信小程序用这个平台直接做好应用的连接,使自己的存储或者计算来值化,实现COS化,这也是一个尝试的一个方向,我们要在产品技术演进上继续做到平滑,继续做到多写甚至灵活的迁移模式。
第二点,自治,随着中国的人口红利跟人才红利的消失,再加上新基建和5G的普及之后,数据量将是大爆发的阶段。我们可能在未来不会有一个应用有这么多DBA或者这么多业务DBA来服务了,你的数据库上如果做好自治,如果做好智能诊断跟性能的调优,实时为应用开发人员来去做服务,而不再是为DBA做服务,这一点也是所有的数据库厂商应该去考虑的问题。
第三点,我认为就是超融合这个方向。随着5G逐渐的普及,新的5G相关技术的机房跟老机房之间怎么融合。随着业务的爆发,今天在5G的元年我们还看不到一些5G级的现象级应用,就跟我们在2010年4G元年的时候,也看不到4G给我们应用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那未来可能业务上会出现多种磨合措施,可能在2025年会出现5G的现象级应用,有可能是VR,有可能是AR,有可能是一些无接触的物流,这些节点无法想象,在未来业务的发展,包括我们的数据如何做好,包括场景的融合——未来可能也不一定是所有数据,所有的模式不可能在一个数据中心也不可能在同样一个云的厂商内,多云之间的融合,包括多种场景的融合,也是未来很好的点。包括管理的融合,你的系统如何为用户做好私有云跟公有云的连接,包括多个机房内,多个操作系统之间来去做管理上的融合。
另外腾讯云数据库也会继续开放生态的共同成长,目前我们也是在三个方面来做生态的拓展。第一个就是在业务成长层面,我们也是开发了认证服务合作伙伴的体系,我们上下游有很多服务合作伙伴,跟我们一起做基于腾讯云服务的拓展,我们也努力助力上下游厂商的成长。
另外就是行业的渗透,我们现在也成立了联合实验室,我们在跟各行各业ISV集成商,腾讯云承担所有的认证成本,来跟用户进行上下游的适配,去共同孵化国产数据库的环境。最后就是培训认证,我们创造了腾讯数据库学院,在开发个人及企业的数据库能力认证,也逐渐解决就业的缺口。
接下来我想说国产数据库已经到了一个数据库的春天,我们今天也看到了这么多优秀的企业进入国产数据库赛道,阿里、腾讯、华为、中兴、蚂蚁这样优秀的企业,都在进入国产数据库赛道,证明春天已经到来。另外今年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数据库厂商,已经进入了Gartner象限,不久也会看到。我们也看到了今年我们贵州出现了单一数据库采购历史上最大的单,我们也看到了最近出现了单轮数据库融资额最高的历史。种种迹象证明,国产数据库的春天已经到来,所以我们希望所有上下游的同仁,我们一起努力去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来共同地打造国产数据库之光。谢谢大家!
本文由博客一文多发平台 OpenWrite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