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qikegu.com/easy-understanding/892

JWT

基于token的用户认证原理:让用户输入账号和密码,认证通过后获得一个token(令牌),在token有效期里用户可以带着token访问特定资源。

开始token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大家都各自使用自己的方案。后来出现了JWT(Json Web Token)这个标准。

JWT本质上是一个对JSON对象加密后的字符串。当服务器认证用户通过后,一个包含用户信息的json对象被加密后返回给用户,json对象:

{
  "UserName": "老王",
  "Role": "admin",
  "Expire": "2019-01-10 20:10:00"
}

之后,用户访问服务器时,都要返回这个json对象。服务器只靠这个对象就可以识别用户身份,不需要再去查数据库。为了防止用户篡改数据,服务器在生成对象时将添加一个签名。

服务器不保存任何会话数据,也就是说,服务器变得无状态,从而更容易扩展。

JWT的结构

典型的JWT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由一个点(.)分隔。

  • Header
  • Payload
  • Signature
header.payload.signature

头部包含所使用的签名算法和令牌的类型(即JWT),这部分会被编码为Base64URL格式。

{
    "alg": "HS256",
    "typ": "JWT"
}

Base64URL的格式:

eyJhbGciOiJIUzI1NiIsInR5cCI6IkpXVCJ9

Base64URL

Base64编码后可能出现字符+和/,在URL中不能直接作为参数,Base64URL就是把字符+和/分别变成-和_。JWT有可能放在url中,所以要用Base64URL编码。

Payload

Playload包含实际要传输的信息,附带一些其他信息如过期时间、发行时间等。JWT指定了一些官方字段(claims)备用:

  • iss: 签发人
  • exp: 过期时间
  • iat: 签发时间
  • nbf: 生效时间
  • jti: 编号
  • sub: 主题
  • aud: 受众

除了官方字段,在这个部分还可以添加私有字段,例如:

{
  "sub": "1234567890",
  "name": "隔壁老王",
  "iat": 1516239022
}

这部分也是Base64URL编码的:

eyJzdWIiOiIxMjM0NTY3ODkwIiwibmFtZSI6IumalOWjgeiAgeeOiyIsImlhdCI6MTUxNjIzOTAyMn0

Signature

Signature部分是对前两部分的防篡改签名。将Header和Payload用Base64URL编码后,再用点(.)连接起来。然后使用签名算法和密钥对这个字符串进行签名:

signature = hmac_sha256(base64encode(header) + \'.\' + base64encode(payload), \'MY_SUPER_SECRET_KEY\')

这个密钥(MY_SUPER_SECRET_KEY)只有服务器才知道,不能泄露给用户。

签名信息:

huj1R4oYsSxbIpecRwGcDBzqFkL9dXA88P2ouM5xhT8

组合在一起

3部分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jwt:

eyJhbGciOiJIUzI1NiIsInR5cCI6IkpXVCJ9.eyJzdWIiOiIxMjM0NTY3ODkwIiwibmFtZSI6IumalOWjgeiAgeeOiyIsImlhdCI6MTUxNjIzOTAyMn0.huj1R4oYsSxbIpecRwGcDBzqFkL9dXA88P2ouM5xhT8

JWT怎么用

浏览器接收到服务器发过来的jwt后,可以存储在Cookie或localStorage中。

之后,浏览器每次与服务器通信时都会带上JWT。可以将JWT放在Cookie中,会自动发送(不跨域),或将JWT放在HTTP请求头的授权字段中。

Authorization: Bearer <token>

也可放在url中,或POST请求的数据体中。

注意

  • JWT默认是不加密的,但也可以加密,不加密时不宜在jwt中存放敏感信息
  • 不要泄露签名密钥(MY_SUPER_SECRET_KEY)
  • jwt签发后无法撤回,有效期不宜太长
  • JWT泄露会被人冒用身份,为防止盗用,JWT应尽量使用https协议传输

版权声明:本文为jinbuqi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jinbuqi/p/10361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