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line-height;剖析行内框的构造。

一、line-height的定义

line-height,行高,是指文本行基线间的垂直距离。

1.    什么是基线?

一般而言,一个文本行一共有四条线,从上到下依次为顶线、中线、基线、底线;在英文中,基线为小写 x 字母下边缘所在的那条线。如下图所示:

注意,基线的位置与字体有关,不同的字体基线的位置有偏差。

 

2.    行高控制行间距。

在多行文本中,第一行文本根据文本的字体和字号显示,并因此确定了第一行的基线;在此基础上,根据line-height的值,确定第二行基线的所在位置,在那个位置之上显示第二行文本。

在这个机制之下,可以推断出line-height控制行间距,行间距是文本行之间超出字体大小的额外空间。换句话说,line-height与font-size之差就是行间距;如果line-height的值小于font-size,也就是说行间距为负,就会导致后一行文本与前一行文本重叠。

 

二、行内框与行框

1.    内容区(content area):顶线与底线包围的区域,其高度与字体和字号相关(可粗略等于font-size的值),与行高没有半毛钱关系

2.    行内框(inline boxes):每个行内元素都会生成一个行内框,行内框是一个浏览器渲染模型中的一个概念,无法显示出来,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时候(比如line-height),行内框等于内容区。

(然而line-height无处不在)设定line-height之后,将半行距【(行高-字体大小)/2】分别增加到内容区的上下两边,得到一个行内框。

3.    行框(line boxes):一旦给定的某一行已经生成了所有的行内框,行框的构造就会考虑这些行内框,使行框的高度足以包含最高行内框的顶端和最低行内框的底端。

4.    包含框(containing box):由一行一行的行框组成。

请看如下代码: 

 1 <!DOCTYPE html>
 2 <html>
 3     <head>
 4         <meta charset="utf-8">
 5         <title>行内框的高度</title>
 6         <style>
 7             p {
 8                 font-size: 32px;
 9                 background-color: orange;
10                 width: 500px;
11                 margin: 20px auto 50px auto;
12             }
13 
14             .p1 {
15                 line-height: normal;
16             }
17 
18             .p2 {
19                 line-height: 20px;
20             }
21 
22             .p3 {
23                 line-height: 0;
24             }
25 
26             ul {
27                 font-size: 16px;
28                 line-height: 1.5;
29                 background-color: cyan;
30                 width: 500px;
31                 margin: 50px auto;
32             }
33 
34             ul>li {
35                 padding: 10px;
36             }
37 
38         </style>
39     </head>
40     <body>
41         <div>
42             <p class="p1">这是第一个段落,行高为normal。</p>
43             <p class="p2">这是第二个段落,行高为20px。</p>
44             <p class="p3">这是第三个段落,行高为0。</p>
45         </div>
46         <div>
47             <ul>
48                 <li>背景颜色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li>
49                 <li>font-size为32px,内容区的高度也就是32px;而line-height为10px,那么半行距就是-11px;
50                 将-11px的半行距分别加到内容区的上下部分,从而行内框的高度就变成了10px;行框的高度也相应为10px。</li>
51                 <li>当line-height为0,那么半行距就是-16px;
52                 将-16px的半行距分别加到内容区的上下部分,从而行内框的高度变成0;行框的高度也相应为0。</li>
53                 <li>于是,我们惊奇地发现,在文本行中,line-height决定了行内框的高度,以此为基准确定了行框的高度;因此,行内(文本)元素的高度是由line-height决定的,并不是由元素中的文本撑开的。</li>
54             </ul>
55         </div>
56     </body>
57 </html>

View Code

结论:在文本行中,line-height决定了行内框的高度,以此为基准确定了行框的高度;因此,行内(文本)元素的高度是由line-height决定的,并不是由元素中的文本撑开的。 

(仅考虑文本的情况,行高=行内框高度=内容区+行间距)

 

好了,行内框的高度弄清楚了,行高是决定行内框高度的唯一因素,那么行内框的宽度又是怎么确定的呢?

毕竟,行框的构造不仅要考虑最高行内框的顶端和最低行内框的底端,也是要考虑最左边行内框的左端和最后边行内框的右端的吧。

在盒子模型中,影响盒子宽度的有内容区的width+padding+border+margin,我们依次来看。

代码如下:

 1 <!DOCTYPE html>
 2 <html>
 3     <head>
 4         <meta charset="utf-8">
 5         <title>行内框的宽度</title>
 6         <style>
 7             p {
 8                 font-size: 20px;
 9                 line-height: 1.5;
10                 background-color: orange;
11                 width: 500px;
12                 margin: 50px auto;
13                 padding: 20px;
14             }
15 
16             span {
17                 background-color: red;
18             }
19 
20             .p1 span {
21                 margin: 30px;
22             }
23 
24             .p2 span {
25                 margin: 30px;
26                 border: 30px solid green;
27             }
28 
29             .p3 span {
30                 margin: 30px;
31                 border: 30px solid green;
32                 padding: 30px;
33             }
34 
35         </style>
36     </head>
37     <body>
38         <div>
39             <p class="p1"><span>这是</span>第一个段落,红色区域增加了一个margin属性,值为30px;可以明显看到,只有水平方向上的外边距增加了行内框的宽度,而垂直方向上的外边距没有增加行内框的高度。</p>
40             <p class="p2"><span>这是</span>第二个段落,增加了一个30px宽的边框;可以明显看到,只有水平方向上的边框增加了行内框的宽度,而垂直方向上的边框没有增加行内框的高度。</p>
41             <p class="p3"><span>这是</span>第三个段落,增加了一个padding属性,值为30px;可以明显看到,只有水平方向上的内边距增加了行内框的宽度,而垂直方向上的内边距没有增加行内框的高度。</p>
42         </div>
43     </body>
44 </html>

View Code

结论:

行内框在一行中水平排列。可以使用水平内边距、边框和外边距调整行内框的水平间距;但是,垂直内边距、边框和外边距不影响行内框的高度。

 

三、line-height属性的值

1.    normal;不同的浏览器有不同的默认值,且与字体有关,正因为如此,一般会在body元素中reset。

2.    number;根据当前元素font-size的值计算。

3.    percentage和em。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用number、percentage和em的区别:

假设父元素的font-size为20px,line-height为1.5;子元素的font-size为14px;在继承时,子元素会继承缩放因子1.5,于是子元素的行高为14*1.5=21px。

假设父元素的font-size为20px,line-height为150%或者1.5em;子元素的font-size为14px;在继承时,子元素会继承20*1.5=30px,于是子元素的行高为30。

简单比较可以发现,使用percentage/em时,继承的行高是一个计算数值(而且是一个绝对数值,不可变),而使用number时,继承的是一个缩放因子,使子元素能够根据自己的字体大小去计算它的行高;很明显:

设置line-height时使用number灵活性更高

 

四、图像的行内框

以上,我们在讨论line-height的时候仅考虑纯文本,现在我们来看看图文混合的情况。

直接上图,如下:

我们来分析一下:

没有任何标签包含的文本,称为“匿名文本元素”,它们有自己的行内框;

图像自身有height,上图中的图像还有padding、border、margin,可以明显看出,图像的行内框高度=height+padding+border+margin;

行框应当包含这一行中最高行内框的顶端(在这里就是图像的上外边界)和最低行内框的底端(在这里就是文本的行内框底端);

由于段落的包含框是由它里面所有的行框组成的,这里只有一个行框,这个这个行框就是这个段落的包含框。

 

总结:文本元素行内框的高度是由line-height决定的,图像元素的行内框高度是它自己的盒子(height+padding+border+margin)决定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cc156676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cc156676/p/5673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