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FT(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由 David Lowe 于 2004 年提出。SIFT 算法在不同尺度下检测最强特征点,并给出特征点描述。由于特征点描述基于主方向与尺度信息,故可以使用描述信息对不同尺度,不同方向特征点进行比对。主要步骤如下:

    1)使用不同尺度 DoG 算子在 (图像平面,尺度)空间上寻找极值;

    2)使用 二次函数 极值确定特征点精确位置与尺度,剔除无小特征点;

    3)使用 梯度 信息确定各个特征点方向;

    4)基于 特征点方向与特征点尺度 计算特征点描述信息;

 

    1 检测尺度空间上极值

    与 “Blob检测” 博文大体一致,使用不同尺度 高斯函数 对原图像卷积,再对卷积图像求差值,得到原图像不同尺度下的 DoG 响应。

    将不同尺度下  DoG 排列起来即形成了一个三维函数,其因变量为:位置(x, y), 尺度

    在离散函数 上,对比每个点与周边 26 个邻接点关系,当其值均大于邻接点值或者均小于邻接点值时,确定为候选特征点。如下图:

      

    在使用 Laplacian of Gaussian 检测关键点时,不同尺度高斯函数产生的响应不一致,需要使用  进行归一化处理。

     而 DoG 等价于 归一化  LoG, 推论如下:

     1)根据 heat diffusion equation ,该微分方程描述了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量与随位置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类比,将不同尺度 当作热传导中的时间变量,将 (x,y) 当作热传导中的空间变量,得

      3)使用 difference of gaussian 近似 ,得

            进一步化简得 

 

    2 提升特征点位置精度

     将函数   视为连续函数,利用二阶泰勒公式可以得到特征点更精确位置与尺度,具体如下:

     1)以离散情形下计算特征点位置作为起始点, 表示相对于起始点偏移量;

     2)二阶泰勒表达式为

     3)对二阶泰勒表达式求一阶偏导并令其值为0 

          

         由于  为函数   在点 的二阶导数构成的 Hessian 矩阵,根据对称性上式简化为

         

         得到极值点(即为精确位置)为 

 

    3 剔除无效特征点

      1)将函数  取绝对值并归一化为 , 排除 对应的极值点。

      2)使用 Hessian 矩阵剔除边缘响应,思路如下:

            当使用 difference of gaussian 对图像卷积时,图像边缘会产生很强响应,而边缘点不是良好的特征点。

            对边缘点求 Hessian 矩阵 ,其特征值  远大于 ,可以利用特征值的这种特性剔除边缘点响应。

            对于 2 * 2 矩阵,可以使用矩阵的迹与行列式间接表示特征值,如下:

            

            令 

            通过以上关系,假如需要排除  的响应点,仅需验证 是否成立即可。

 

    4 确定特征点主方向

       在特征点附近通过梯度直方图,可以统计出该特征点主方向。使用该主方向描述特征点,使特征点具有旋转不变性。

       1)选择特征点对应尺度图像 

       2)求特征点附近窗口梯度幅度与方向

             

        3)构造 36 bins 梯度直方图,各点梯度强度使用  为 1.5 倍尺度的高斯函数 加权;

        4)使用梯度直方图峰值作为该特征点主方向,当存在双峰且第二峰值大于第一峰值的 80% 时,

              该特征点被认为存在两个主方向,也可认为是两个特征点,只是位置与尺度相同而已。

 

    5 特征点描述

         

       1)将特征点附近划分为 4*4 小区域(上图使用 2 * 2 划分),其区域大小与特征点尺度相关;

       2)对每个小区域建立 8 bins 梯度直方图,梯度强度使用高斯函数加权;

       3)使用主方向排列每个小区域内梯度方向;

       4)对于光照变化引起的仿射变换,对每个小区域内梯度直方图归一化处理,消除光照变化影响;

       5)如果光照变化引起非线性变换,如相机饱和,不同朝向3D表面引起,光照变化会对梯度幅度造成非线性变化,但一般不影响梯度方向。

             因此, 在归一化梯度直方图上,当梯度强度大于.2 时直接设置为 .2,并再次对梯度直方图归一化处理,这样可得到一个对光照较为稳定的特征点描述。

       综上,特征点描述由 4 * 4 * 8 维向量构成,每个分量取值范围为 

 

    6 opencv 实现

       opencv 提供了 SIFT 实现,其构造函数如下:

       SIFT( int nfeatures=0, int nOctaveLayers=3, double contrastThreshold=0.04, double edgeThreshold=10, double sigma=1.6);

       nfeatures:表示最多检测特征点数量,当为默认值0时,返回所有特征点;

       nOctaveLayers:检测尺度空间上极大值使用层数为 nOctaveLayers + 3;

       contrastThreshold:归一化函数 ,当极大值小于 contrastThreshold 时剔除;

       edgeThreshold: 使用该参数剔除边缘特征点,与 contrastThreshold 相反,当 edgeThreshold 越小,剔除点越多;

       sigma:使用该值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平滑处理);

       SIFT 可以分别检测特征点和描述特征点,也可以将其在一个函数中完成,这样可以提升处理效率;

       当检测并描述特征点后,使用 DescriptorMatcher 对特征点进行匹配,DescriptorMatcher 有很多派生类实现不同匹配方法,匹配结果存放在 DMatch 中;

       对于大量特征点匹配,其中存在不少匹配错误,可以采用一些方案进行筛查,如:

       1)特征向量匹配的最近欧式距离与次近欧式距离应满足关系,最近欧式距离 < 次近欧式距离 * 0.7;

       2)取特征向量匹配最小距离的两倍最为“正确”匹配阈值;

       以下给出使用 SIFT 进行特征匹配的代码:

       

 1 cv::Mat img1 = cv::imread("a.jpg", cv::IMREAD_GRAYSCALE);
 2 cv::Mat img2 = cv::imread("b.jpg", cv::IMREAD_GRAYSCALE);
 3 
 4 cv::SiftFeatureDetector detector(100);
 5 std::vector<cv::KeyPoint> keypoints1, keypoints2;
 6 cv::Mat descriptors1, descriptors2;
 7 detector.operator()(img1, cv::noArray(), keypoints1, descriptors1);
 8 detector.operator()(img2, cv::noArray(), keypoints2, descriptors2);
 9 
10 cv::BFMatcher matcher(cv::NORM_L2);
11 std::vector<DMatch> matches;
12 matcher.match(descriptors1, descriptors2, matches);
13 
14 cv::Mat img_matches;
15 cv::drawMatches(img1, keypoints1, img2, keypoints2, matches, img_matches);
16 cv::imwrite("c.jpg", img_matches);
17 
18 double max_dist = 0; 
19 
20 for (int i = 0; i < matches.size(); i++)
21 {
22     double dist = matches[i].distance;
23     if (dist < min_dist) min_dist = dist;
24 }
25 
26 // Draw only "good" matches (i.e. whose distance is less than 2*min_dist,
27 // or a small arbitary value ( 0.02 ) 
28 std::vector< DMatch > good_matches;
29 
30 for (int i = 0; i < matches.size(); i++)
31 {
32     if (matches[i].distance <= max(2 * min_dist, 0.02))
33     {
34         good_matches.push_back(matches[i]);
35     }
36 }
37 
38 cv::drawMatches(img1, keypoints1, img2, keypoints2, good_matches, img_matches);
39 cv::imwrite("d.jpg", img_matches);

        

      

      

 

 

参考资料 Distinctive Image Features from Scale-Invariant Keypoints   David G. Lowe

               Learning OpenCV 3   Adrian Kaehler & Gary Bradski

               

版权声明:本文为luofeiju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luofeiju/p/13123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