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系统的组成

包括: 需要用于输入、输出和存储信息的设备; 需要相应的设备控制器; 控制器与CPU连接的高速总线; 有的大中型计算机系统,配置I/O通道;

 

 

①用户层软件 实现与用户交互的接口,用户可直接调用在用户层提供的、与I/O操作有关的库函数,对设备进行操作。

②设备独立软件 用于实现用户程序与设备驱动器的统一接口、设备命名、设备的保护以及设备的分配与释放等,同时为设备管理和数据传送提供必要的存储空间。

③设备驱动程序 与硬件直接相关,用于具体实现系统对设备发出的操作指令,驱动I/O设备工作的驱动程序。

④中断处理程序 用于保存被中断进程的CPU环境,转入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处理完后再恢复被中断进程的现场后,返回到被中断进程。

 

1. I/O系统的基本功能及模型

1)主要功能: 隐藏物理设备细节,方便用户 用户使用抽象的I/O命令即可 实现设备无关性,方便用户 用户可用抽象的逻辑设备名来使用设备,同时也提高了OS的可移植性和易适应性。 提高处理机和设备的并行性,提高利用率:缓冲区管理 对I/O设备进行控制:控制方式、设备分配、设备处理 确保对设备正确共享:虚拟设备及设备独立性等 错误处理

2)I/O/系统的层次结构和模型

层次结构:系统中的设备管理模块分为若干个层次 层间操作: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完成输入输出功能中的某些子功能,并屏蔽功能实现的细节。

 

 

在I/O系统与高层接口中,根据设备类型的不同,又进一步分为若干个接口。主要包括: 块设备接口 流设备接口 网络通信接口

 

块设备: 数据的存取和传输都是以数据块为单位的设备。基本特征是传输速率较高、可寻址。磁盘设备的I/O常采用DMA方式。

字符设备: 数据的存取和传输是以字符为单位的设备。如键盘、打印机等。基本特征是传输速率较低、不可寻址,常采用中断驱动方式。

 

 

 

 

 

按设备的共享属性分类: 独占:打印机 共享:一个时刻上仍然是只被一个进程占用。可寻址、可随机访问的色后备。磁盘。 虚拟:使一台独占设备变换为若干台逻辑设备,供给若干用户“同时使用”。

设备控制器:

设备并不直接与CPU通信

计算机中的一个实体——“设备控制器”负责控制一个或多个I/O设备,以实现I/O设备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控制器是CPU与I/O设备之间的接口,作为中间人接收从CPU发来的命令,并去控制I/O设备工作,以使处理机脱离繁杂的设备控制事务。

 

i/o逻辑

通过一组控制线与处理机交互

CPU要启动一个设备时, 将启动命令发送给控制器; 同时通过地址线把地址发送给控制器 控制器的I/O逻辑对收到的地址和命令进行译码,再根据所译出的命令选择设备进行控制。

 

i/o通道

I/O通道设备的引入 设备控制器已大大减少CPU对I/O的干预 (如承担了选择设备,数据转换、缓冲等功能) 但当主机的外设很多时,CPU的负担仍然很重。 在CPU和设备控制器之间增设一个硬件机构:“通道” 设置通道后 CPU只需向通道发送一条I/O指令即可不再干预后续操作。 通道形成通道程序,执行I/O操作,完成后向CPU发中断信号。

主要目的: 建立更独立的I/O操作,解放CPU。

实际上I/O通道是一种特殊的处理机

 

通道类型

  字节多路通道

  数组选择通道

  数组多路通道

 

增加设备到主机间的通路而不增加通道

中断在操作系统中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没有它就不可能实现多道程序。 中断是I/O系统最低的一层,也是设备管理的基础。

 

 中断处理程序主要工作

①进行进程上下文的切换      ②对处理中断信号源进行测试      ③读取设备状态      ④修改进程状态

 

 

 设备驱动程序是I/O系统的高层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程序

版权声明:本文为bingice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bingice/articles/1009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