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网络电视)其实并不能算一个新兴产物,只是当年微软的“维纳斯“计划的现实延续。对于宽带运营商来说,正值中国宽带市场发展的高峰期回落,IPTV的出现,恰好又能成为推动下一个高峰的最佳助动力。不仅能提升宽带用户数和ARPU值,还能借机切入一直是禁区的广电业务。所以,对于以电信为首的宽带运营商来说,从2630万宽带用户到4万万电视用户,这是绝对无法抗拒的诱惑。

在世界范围内,电信运营商通过IP宽带网络提供的IPTV业务发展迅速。根据全球IPTV业务发展的情况来看,预计2006年IPTV全球业务收入将达到80亿美元,用户数将达到800万以上。全球IPTV业务用户数从2004年持续增长,预计市场大规模启动将在2006年。2008年将达到2000万以上,约为2004年用户数的10倍。其中发展比较好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分析其成功原因,主要因素包括:确立自己的品牌、提供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采取合理的资费策略、建立长期稳定的产业链并实现共赢。

在国内,仅仅在半年多的时间里,IPTV就从一个陌生的名词变成了业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业务。但是,与2004年下半年IPTV的迅速兴起相比,2005年IPTV似乎将迎来更加火爆的发展局面。据了解,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两大固网运营商都已经把IPTV圈定为今年的业务重点,正在积蓄力量,力求突破。“2005年,是网络电视年。“固网运营商对此充满信心。

因此,对于中国的IPTV产业来说,技术不是关键,内容不是瓶颈,运营模式和政策因素才是制约要素。2005年,IPTV能否走得更远,运营模式是基础,政策走向是关键。市场的发展也是一个利益分配的碰撞过程,IPTV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市场起步阶段如何合理把握各方面的利益问题将直接影响IPTV之路能否走的更远。 如果不能很好解决产业链条上相关各方的站位及利益分割问题,IPTV的发展和推进将很可能会像数字电视那样受到严重阻碍。

如下图所示,在IPTV的产业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从内容提供、设备提供到网络运营/虚拟运营、广电政策管理直到最终用户等一系列环节,而各个环节的相关各方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利益冲突。

1 运营商和设备商的利益碰撞:

设备商依托运营商而生存,运营商的利益来源于用户。而对于大运营商来说,一项业务只有形成规模后,才可能产生利润。所以运营商就承担着一个开拓市场客户的压力,但作为IPTV,他的终端机顶盒的价格问题,就是目前横隔在运营商和用户间的一条鸿沟。为快速发展用户,现在国内的运营商就往往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转嫁风险的方式,由设备商买单,运营商免费赠送的方式来开拓市场。这也就形成了运营商和设备商的利益冲突,对整个IPTV的发展是不理性的。

2 运营商和广电的利益冲突:

IPTV市场的发展,最大的受害者是广电。不仅自身的数字电视产业受冲击,而且原本独家控制的节目播映也开始被IPTV侵入。广电自身的先天不足,导致他在掌握了资源和先机的情况下有逐渐被以IPTV为武器的电信运营商所超越的可能。而目前,广电手中唯一剩下的牌是监管,而且还是张大牌,广电从自身发展角度考虑,肯定会尽可能利用这一武器,为自己来争取更多的利益,电信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在行业政策方面与广电相比处于明显劣势地位,所以在利益分配上,如果电信和广电不能得到充分的沟通,在三网合一还未正式落实成文字前,IPTV还会受到来自广电方面的制擎。

3 运营商和虚拟运营商的利益之争:

目前IPTV市场终端厂商上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华为、UT斯达康为代表的“系统改造派“,他们的发展重心会侧重于IPTV的局端系统上,发展的后续盈利点在于通过IPTV切入运营商的网络改造;而另一类则是以思华、华夏、欣网、成功等为代表的“虚拟运营派“。他们的特点是,运营商只须提供网络和品牌,由厂家来提供从系统到内容到终端的一整套方案,厂家主导运营,并和运营商分成。从这两者的切入模式来看,前者是赚运营商的钱,而后者是和运营商一起来分用户的钱。在市场发展的初期,两者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但我们也要深层次的看到,这种现象肯定不会是长久的,作为业务开拓期,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运营商支持厂家开展虚拟运营,有尽可能转嫁风险和试验市场深浅的目的。但当整个市场形成规模后,从收益角度考虑,电信肯定不会把这块肥肉长期拱手相让,这就涉及运营商和虚拟运营厂家间的利益重新分配,相信结果,肯定是胳臂扭不过大腿,但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肯定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4 用户的消费习惯:

对于IPTV运营商来说,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如何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推行其付费收看的商业模式。欧美国家在模拟电视时代就开展了付费频道业务,而我国电视一直走公益性的道路,到了数字电视时代才开始了付费频道业务。此外,电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非常成熟并且使用简单的娱乐方式,老少皆宜,是用户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目前IPTV的使用门槛在技术上要远高于普通电视,如何降低用户的接受门槛也是限制IPTV普及的一大问题。

5 政策因素(网台分离和三网合一的影响) :

一个产业的发展好坏,政策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对于IPTV,目前还没有一条明确的政策来予以正式定义,他的发展也还是介于边缘的游走,只是市场的需求导致了他的声势,而且在中国向来就有“圈地成王“的既成事实传统。但在没有形成之前,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导致夭折。网台分离是广电的政策,但对IPTV也意义深远。网台分离,意味着今后电视台的主要定位就是内容制作商,可以成为IPTV产业链商重要的一环,丰富节目来源是保证IPTV成功运营的最重要的因素。网台分离可以使电视台成为独立于数字电视和IPTV之间的单纯合作伙伴,摆脱自身的行业制约,可以为IPTV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资源。近期的媒体宣传的一个亮点就在于IPTV是三网合一的最大切入点,虽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三网合一还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新的电信法对于信监会也采取了不置否可的态度,这背后其实也就是三网合一后的权力主导问题,不是这么快能解决的事,但从长远来看,三网合一是必然要面对的,不论是WTO的外因推动还是运营商的业务发展的内因导致,这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且现在香港政府打算合并电讯业和广播业监管机构的举措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实验行为。所以,IPTV产业的这种先天优势,使其成为三网融合政策面的一次“试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6 标准和市场的冲突:

IPTV不能不说是吸取了数字电视的教训,在IPTV市场即将进入高潮之前早早的把视频编解码标准制定了下来。05年前春来第一声,中国网通选取了MPEG4为IPTV视频编解码标准。先姑且不去算他的实际可行性,从产业高度来看,他为各设备厂商指明了方向,不至于象数字电视厂家一样一直徘徊在担忧之中。这是值得肯定的举措。但从编解码本身来看,MPEG4的地位很尴尬。行内人都明了,运营商所真正中意的IPTV标准是H.264而非现在的MPEG4,如今的MPEG4只是一个过渡产品,运营商选择他看中的是他和264间的升级对接。但反过来,这样的标准制定只是意志的产物,而非市场的选择。 IPTV是一块大蛋糕,运营商是切蛋糕的人,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分享者,如何摆平这一碗水,对于运营商来说是一个考验。对于IPTV来说,最大的好处是有数字电视这个先行者的经验教训可以为后来人参考。一个产业能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一个可行之有效的运营模式。对于数字电视来说,至今未能获得突破的关键在于运营模式的缺失。而IPTV目前也正处在这么一个十字路口,选择一个怎么样的运营模式是今后发展的关键之关键。但相比广电,电信运营商的优势在于他的垂直化管理,无明显地区局限性,可以形成模式推广。而电信在相关业务的推广经验使其具备了技术储备和资源积累,互联星空的平台推广经验就完全可以借鉴来为IPTV的推广服务。单从技术上来看,IPTV采用的播放平台将是新一代家庭数字媒体终端的典型代表,它能根据用户的选择配置多种多媒体服务功能,包括数字电视节目、可视IP电话、DVD/VCD播放、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功能。但从整个产业发展来说,一切还处于起步阶段。运营商还处于摸索期,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产业链条在慢慢形成。其商务管理模式也随着时间在渐渐清晰。只要选择得当,数字电视的败笔,相信IPTV不会再犯。

版权声明:本文为therock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therock/articles/176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