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本科生如何发表论文
1.本科生有论文重不重要? 对于本科生而言,一直以来的公认说法是GPA是王道,这句话确实不错。但是这句被奉做神明的话对大多数人并不成立,因为第一名就那一个人,对于广大的GPA不是那么高的人怎么办呢?我认为论文是唯一能弥补GPA(个别竞赛的超级大奖除外),甚至能带来比高GPA还给力好处的东西。比如我的gpa实属非常一般,但是在论文的帮助能得以有一个相对不错的申请结果。相信我如果没有论文,申请结果一定是惨不忍睹。我在面试和在各种老师的沟通过程中,几乎所有老师都只是对我的科研经历感兴趣,对我的其他经历基本上都是一句话都不提。 最后引用road大神的一句话“本科生科研中发出了一篇论文绝对比研究生期间发表两篇相同的有竞争力”。 2.本科生发论文难不难? 对于大部分交大本科生来说,可能都会觉得发论文很难,其实原因并不是我们的能力问题,而是大部分本科生对发论文一点概念都没有,甚至对读论文都没有概念。以一个非完全统计的数据来说,清华的本科生参与的论文量一年能达到1000+甚至更多,交大好像只有数十篇。(具体数量不是重点,差距是重点,数据有问题不要拍砖)。这反映的问题是发论文概念的普及和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氛围问题。 “先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再解决由少到多的问题,再解决论文质量由次到优的问题,最后再解决作者顺序有后到前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发论文难是因为他们把发论文当成是进行科研上的重大创新,觉得是发论文是一个神圣而高不可攀的事情,我对发论文认识的改变可以用一句胡爷的话形容“一夜之间撕下了科研的神秘面纱”。 所以先不要过于自卑,觉得发论文太难,或太自负,觉得自己只能发第一作者的牛文,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各种机会,水上或者挂上一篇哪怕很水的论文,先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3.本科生如何发论文? 发论文的前提准备: 我的经验是初期可以有三种发论文途径,一“挂”,二“水”,三“拓展” 1.“挂”:这应该是本科生发论文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实现的途径。如果这时候你已经在实验室里开始干活,那这个实验室一定会不少即将或准备发论文的各种师兄师姐或者你的导师,你要做的就是参与到其中,做出一部分贡献并挂之。就cs而言,比较容易实现的是,假如有一个人已经有了idea,甚至是理论部分已经完全做完,只剩下编程仿真,你就可以毛遂自荐的完成编程仿真和跑数据的工作,有时候也许一个几百行的程序就能让你的第一篇论文横空出世。对于本科生而言,“挂”更是可以带来发顶级论文的无可替代的机会,比如能有一篇science nature的5作,也是很厉害厉害的吧。当时机会都是靠自己的争取的,机会也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很多时候不是缺少机会,而是缺少发现机会的眼睛和抓住机会的魄力。 2. “水”:俗话说的好“大牛挖坑,小牛灌水”。挖坑对于大部分本科生而言,确实很难很难或者说只能靠“挂”来实现,但是“水”则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要努力来实现,为自己赢得一作二作的论文。“水”的论文分成两种: 3.“拓展”:万事开头难,发论文难就难在第一篇如何憋出来,如果有了第一篇,无论是“挂”还是“水”,第二第三第四篇的难度就会由于第一篇的存在而大大降低,科研和学习的巨大区别在于科研重在向深处探索,而非全面铺撒。所以后续的论文不需要开拓一个新领域,新问题,而是可以沿着第一篇的方向继续向深处探索。如果你的第一篇解决了一个问题,那一定是部分解决或在某些限制条件下解决,你可以在第一篇的基础上向深处继续探索,完善第一篇提出的算法,比如效率更高,比如加入了并行,比如考虑了更多的情况等。如果你的第一篇是“挂”出来的,你的第二篇就可以以此自己完成;如果你的第一篇是“水”出来的,你的第二篇就可以以此完善你的模型或方法,发出高质量论文。 ps: 我知道的一些本科生发论文的机会 1.数学建模竞赛:2011年数学建模夏令营三次模拟竞赛论文和2011年数学建模冬令营三次模拟竞赛论文将择优发表于国际期刊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并由Canadian Center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出版。我很推荐大家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尤其是美赛,对于数学建模竞赛对不同专业的作用褒贬不一不具体阐述,但是数学建模竞赛是对于本科生而言绝对是一个绝佳的接触科研对科研产生一个初始认识的机会。数学建模拿奖的人里面出过很多大牛,他们之所以成为大牛并不止因为一个数模的奖,但数模的奖却毫无疑问是他们成为大牛的开始。 2.对于cs的人而言,交大成立了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联合实验室,每年选拔一定的人前往美国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有美国教授指导并能参与到美国教授实际的项目并预计每个人都能有高质量论文发表的机会,我的rank 1的poster就是在美国的时候发的。个人认为如果家里能承担这个费用的话,那这个机会足以改变你的申请命运。高质量论文+美国教授推荐信+近距离陶瓷机会。 3.我校与UMass Lowell达成3+2协议,即将开始遴选学生,在美国的硕士两年足以发到一些高质量的论文 和美国教授的推荐信,而且本硕总时间只有5年,到时候再申请phd,必能有好的申请结果。或者直接在美国就业也未尝不可。 4.上面提到的所有常规途径:各种实验室+各处实习+各种项目机会+各种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