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可以去“外包”
软件行业的外包公司一直是个被大多数诟病的对象。“打酱油”,“二等公民”,“没有团队归属感”,“混日子”等等的词语仿佛就是为了形容外包公司而生的。
笔者11年毕业,13年底的时候因为种种不可抗拒的原因,被迫转到了“中软国际”这个外包公司,干到16年,在创业公司待了一年多,后来又因为某种原因,转到了“软通动力”这个外包集团。一直到现在,我仍然服务于软通动力。
上面是笔者关于外包公司任职的背景。
现在的外包公司,主要分为两类:人力外包和项目外包。
- 人力外包
人力外包就是大多数人对外包公司的运作模式理解,就是外包公司A以A的名义,招聘员工小明入职公司A,但是公司A会将小明直接外派到甲方公司,比如华为、阿里、腾讯等。然后小明在后面的工作过程中,除了工资是由公司A支付以外,工作上的管理、安排基本都是由甲方领导安排的。一般所谓的“卖人头”,就是说的这个。 - 项目外包
项目外包就是外包公司A会有自己的团队,公司A会以项目的形式从甲方公司接项目来做。项目运作过程中,一般甲方公司会安排1~3个人参与进来,这几个人可能是架构,可能是资深点的开发,一般还会有个产品经理。产品经理主要要做一些事务的决策。公司A的团队中一般都会五脏俱全,开发、测试、运维、DBA等,当然,这个还是要以具体的项目情况来看,有的时候接的所谓项目只是某个大项目中的一部分,有些测试、运维之类的人员都是共用的。这种情况下,公司A的团队是自治的,由公司A自己的项目经理进行管理。相对于上面的人力外包来说,但从团队归属感来说,会强很多很多。
接下来说说我个人在外包公司的经历。
13年底因为公司内部原因,我入了中软的坑,去了深圳,开始在坂田的华为基地工作。刚开始在华为场地,类似于上面说的人力外包方式。过了一段时间后,公司开始推项目外包,于是中软自己组建了团队,团队成员都是从各个地方抽调过来的。记得当时说是那个项目比较重要,所以从各个城市都抽调了好些人过来。团队氛围很好,开始的时候虽然在华为场地办公,有部分人确实会有“二等公民”的自卑,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们发现,很多问题都是由中软人员攻克的。大部分人的自卑心理慢慢就没有了。后面又逐渐的搬回了自己的场地,华为的人员就只参与需求交接和需求验收,其实到最后,和一般的接项目过活的公司就一样了。
在这个过程中,不存在接触不到核心技术,虽然当时用到的框架是华为封装过的,但是各种文档、源码都有。不存在只能接触到表面的东西。唯一一个问题就是项目周期太长,13年到16年都在同一个项目,交付了若干个版本,从最基础的开发到MDE,带徒弟,兼SM。所有的经历对自己都是提高。
16年因为家里原因,离职在家,顺便在附近找了个兼职,待了三个月,一个智能硬件项目的服务器端从0到1实现过程。3个月的兼职结束后,非常巧合的,猎头好像知道我的背景一样,带来了一个和兼职公司内容几乎一样的创业公司机会。去面试后,大家都很满意,中秋节入职的,创业公司的氛围很nice,在公司内部迭代现有系统,顺便考了个驾照,研究了下微服务。一年后,因为研究微服务的经历,软通动力找过来了,经过几个岗位的面试,最后入职软通,来到了现在的项目,入职后,软通的架构师和PM在两个月内相继因为各种原因离职,于是开始兼任PM,开始做起了和华为SE讨论方案的工作。一点一点,在华为方的个人信任度提升了。工作开展起来完全没有问题,有问题,大家一起商量着,整个过程中最让人不平衡的就是干一样的活,但是华为的年终奖真的是高。但是华为的加班文化又让人退避三舍。说到加班,我做PM的过程中,都是能不加班就不加班,除了项目上线时强制加班意外,其他加班都是开发人员自行安排。
一直到现在,我们团队是框架平台组,使用的基本都是业界流行的技术,完全不存在那种混日子搞皮毛的情况,根据以往的经历,从我们项目组出去的同事,找工作都是so easy。因为我们解决的就是大家都遇到的问题,用的都是大家在用的东西,而且我们还要给业务团队培训、支持,所以对用到的东西也都会了解的比较深入。
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明,不管在哪儿,主要还是要看个人。如果你有想要上进的心思,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有进步,如果一直怨天尤人,那么等待你的一定是默默无闻。
本文并不是为了给外包公司洗白,也不是为了说外包公司有多好,在工作中也解除了很多打酱油的,有些业务团队的人来问问题,真的是想一巴掌抽过去,但是这有什么呢?
想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追求。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