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是有区别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仅是揭示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是要跳出具体的事物和事件,要从一个角度去揭示整个人生的意味。”——《江南美学读本》

2016年10月才印出第一版的《在线》,两个月后的12月马上要印第四版了。这本由阿里云创始人、原阿里云总裁兼阿里巴巴CTO、现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博士撰写的书,以一种半回忆半思考的方法,讲述了他从2008年加入阿里巴巴后主导阿里云及YunOS的历程。这本书同时旁征博引,试图重新认识互联网的本质:“在线”。

《在线》这一本书仅仅讲的是一个科技公司创新的故事么?看一下书中这段话:“在巴山小站,我看到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共同拿着一部手机,在小站的一角里蹭网,这是附近唯一能连上Wi-Fi的地方。那一幕对我内心的震撼,无法用言语形容,这就是互联网版的凿壁借光,这一缕光对这些还没有走出大山的孩子而言,是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把他们的梦想和世界连在了一起。我想,云计算就是要服务好更多这样的普通人,成就每一个人的中国梦。”

王昌龄说诗有三境,物境、情境和意境,物境讲的是事、情境讲的是情、意境讲的是人生境界。《在线》如果没有让你明白什么是“在线”,至少它让你读到了王坚追求事业的坚强。

到底什么是“在线”?

(上图为王坚)

《在线》一书从头到尾也没有给“在线”下一个定义,或试图下一个定义。王坚在书中说:“我很难用一句话来定义在线,也拒绝现在做这样的定义。”因为“它是一个以百年来计算生命周期的东西,它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进化,我们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讨论它。”

归根结底,王坚认为我们才刚刚进入一个在线的社会,到底什么是“在线”、“在线”将如何改变我们,可以说故事才刚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实际上,回想13年前的一本全球畅销书,同样是马云推荐的,那本书的名字叫《连线》,讲述1993年《连线》杂志创办的历程。仅仅才过了23年,当年能连上互联网的兴奋,已经被24*7不间断在线的体验给麻痹了。

在2016年12月5日,王坚与清华大学学生的交流活动中,他以今天司空见惯的信用卡为例,来形容上述这样一个过程。今天所有信用卡上的姓名和卡号都是突起印刷的,大家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而对这个现象不加思考。但在信用卡诞生之初,因为没有电脑和数字系统而需要用复写纸把卡号拓印下来,这就是凸起印刷的意义。所有当时关于信用卡的使用,都围绕这一方式展开。谁想到几百年后,有一个叫做支付宝的东西,让信用卡彻底变成了一组数字?

王坚在书中强调,在线与连线很容易混淆,但本质上是不一样的。连线就相当于刚修了一条马路,仅仅是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与沟通,本质上没有改变人们的生活。而在线相当于修了完整的高速路,人们可以很方便、很低成本、很高速的每天开车上下班,于是人们开始搬到了郊区居住,城市、社会、商业、生活等的结构与节奏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天由互联网而进入云计算,成体系化的信息高速路才刚刚开始建设,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无法想象。

于是,王坚说“在线”就是新大陆。而“今天探索在线社会的节奏,与第一批移民踏足美洲大陆是一样的。毕竟是新大陆,让人兴奋而无措。”1607年第一次踏上詹姆斯敦海滩的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的这一举动,最后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后来比英国还要强大。

“‘在线世界是另外一个新世界’这一说法,并不是比喻,我是真的这样认为。”王坚在书反复不断的阐述这样一个观点。“在线,正在一点点重构我们生活的基础细节。这些看似不起的变化,不断创造着全新的规则与产物。在线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全依赖人类的想象力。”

仅以对“在线”的种种描述与阐释来看,这立刻就令笔者想到了同样是20多年前另一本书《失控》中所描述的未来:当人类从低等文明进入高等文明的时候,是无法想象高等文明具体模样,未来到底什么样?未来会在人类实践未来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向人类展示它的姿态。

换句话说,如果说“在线”是一种高等级的人类社会文明,那么现在才处于这一新文明的开始,来自较为低等的“连线”文明的人类,是无法想象将来“在线”高等文明具体的样子。就像当年骑马的人们,永远无法想象后来的汽车、飞机和宇宙飞船。

再论“在线”的世界

(上图为王坚与清华学生交流)

笔者非常同意王坚关于“在线”的观点,但为了补充王坚没有能够描述更加清楚的“在线”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在线”与“离线”和“连线”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特意在此加了再讨论部分。

在王坚与清华学生的交流现象,王坚不断强调从“Offline离线”到“Online在线”与从“Online在线”到“Offline离线”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可能让听众一头雾水。那么这两个视角到底有何区别呢?区别不仅很大,甚至可以上升到世界观的高度。

简单举例。“Offline离线”到“Online在线”就是把纸质书变成电子版再放到网上,这其实就是最近十年的互联网进展。人们不断把离线的社会搬到网上,方式就是在互联网上按照离线的社会经验再造一个电子版出来。还有一种更隐蔽的方式,就是把PC上的体验原封不动照搬到智能手机上。这种貌似在线的做法,并不是真正的在线。

什么是真正的在线呢?以书为例。首先要把书上的文字信息变成网页上的可流动的数据,而不是以PDF形式而存在的信息。一旦把离线信息变成了在线数据,就可以把书中的内容改成一小段小段带有各种标签的数据池,用户不仅能方便的以各种方式检索数据,更能以自己喜欢的角度来重新组织数据(内容)的逻辑,这样每一个人看到的“在线的书”都是个性化。

这还仅仅是开始,还可以为“在线的书”引入社交和社群。因为书是一个主题或兴趣相关的内容和数据集合,很容易把网上对此主题或兴趣相关的人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在线的社群。人们不仅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修正和重写书中的某些章节,还可以把自己的照片、视频等与书中的数据“Tag贴”在一起,从而把自己的数字轨迹与书的数字轨迹交织在一起,甚至成为书的一部分而永远存在。

把书变成了社交网站或社交APP或社群的意义,还在于作者的变现方式很可能就变成了在线展示广告或搜索广告收入。当然,由于在线,还可以把书中的内容与电商直接结合起来。读者可以很容易检索到书中提到的商品或服务,然后一键购买。这样,作者的变现方式也就成为了电商。

到了这个阶段,作家们还需要写十本、几十本书来维生么?恐怕不用,一个作家一生也许只要写一本“在线的书”,就能一直不停变现下去,而这本“在线的书”可能永远都会有新版本发布,因为它不停地加入了读者的补充与扩展,补充和扩展的内容可能是文字也可能是照片、视频或音乐。而整个从写书到最后的商业变现能否变成一个在线游戏?完全可能。

最后的想象是,作家能否创造一个“在线的书”的线下世界?读者即生活在“在线的书”里,也生活在“离线的书”里,就像《楚门的世界》那样?还是王坚那句话:在线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全依赖人类的想象力。

登上新大陆靠的不是船,而是信念

(《在线》电子版发布)

再说回《在线》这本书。就最近两个月读者的反馈,王坚说有很多读者不能理解《在线》一说的结尾章节。为什么要写“人类的自信”?

笔者认为,这有两点含义:一是整个阿里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数次从“死亡”边界走回来,靠的不仅仅是技术,而是信念力和意志力;二是随着云计算的出现,它带来前所未来巨大计算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未知,前面的路没有人走过,也不知道终点在哪里,能否在云计算时代走下去,靠的还是信念力和意志力。

“人类的自信”一章引用的例子中有一个人类挑战珠峰的历程。1921年、1922年和1924年,英国人乔治﹒马洛里三次挑战珠峰,最后一次1924年6月8日马洛里在距离顶峰还有800英尺时,再也没有回来,直到1999年人们找到了他的遗体。1953年5月29日人类第一次到达了珠穆朗玛峰峰顶,其中队员之一希拉里说,珠峰不是用来证明人类攀登能力的,“我们征服的不是高山,而我们自己。”

“飞天的诞生让我为团队感到自豪,这是中国第一个单个集群超过5000台服务器的通用计算平台,每一行代码都是我们自己写的,非常了不起。”王坚在书中回忆。然而,从2009年到2013年飞天上线,是好几代技术团队的接力。“他们不是不相信云计算,更不是不相信阿里,但这件事实在太难了,有些人是实在看不到希望才走的。”王坚谈起阿里云早期骨干的离开时,如是说。

阿里自有的计算业务为阿里云的诞生提供了巨大的实验田。但“将集团内部现有的已经垂直优化的核心业务系统,迁移到阿里云这个相对还不那么成熟而且技术体系不易兼容的平台,无论从技术本身还是相关技术人员的感情与利益来说,都存在巨大的挑战和冲突。这种冲突与对王坚本人以及阿里云本身的业务发展情况的评价混合在一起,在阿里内部曾经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甚至直言不讳的批评。”《在线》一书忠实的保留了媒体对于阿里云早期的报道。

确实,阿里云的飞天系统就是一个巨大的虚拟操作系统,中国不仅缺乏顶尖的操作系统人才,也缺乏云计算相关的工程经验。而被质疑更严重的就是YunOS的前身云手机业务,因为稚嫩、也因为谷歌的“严防死守”,刚开始只能找到同样处于起步阶段的硬件伙伴,宕机、黑屏、故障频频,让不少满心欢喜买了送给家人的同事失望透顶。

阿里内网神贴颇多,而且永不删帖。于是,“云手机事业做得一败涂地,浪费了多少资源。王博士还高升CTO了?费解”“一直有个疑问,不知道CTO能不能回答一下:王坚博士会不会写代码呀?”“不搞技术,管理不擅长,请问有什么隐藏技能?”

“我做YunOS,招来了很多非议,甚至比我这一辈子挨的骂还多,但我不后悔”,多年后,王坚在书中做出回应,“想做移动操作系统的公司不少,许多比我们更有条件,但最后顽强坚持下来并且真正占有市场份额的只有我们。无他,因为我们对这件事富有热情和执着,因为相信它对社会有价值。一片沃土摆在大家面前,却只有农民种出了庄稼,其他人不是看不到,而是不相信。”

2016年第一季度,YunOS智能终端设备超过一亿台,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7月6日联合上汽推出全球首部互联网汽车,搭载YunOS Auto系统,短短数月订单已破10万,成为汽车市场的爆款。

如今,阿里云和YunOS都已经渡过了从0到1的生死大考,迎来了从1到N的繁荣阶段。然而,让全社会放心用上云计算,这是对全社会信念的集体大考。“在18世纪的英国,火车代表着一个失控的世界,因为它的时速超过了80公里,吞噬了农村、摧毁了中产阶段,还压死过人。城市也曾经是一头怪兽,在城市刚刚兴起的德国,有这样一个说法:‘在去慕尼黑之前,最好把遗嘱写好。’但今天我们谁也不能否认,城市是人类了不起的发明。”

云计算让更多的企业、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上到了互联网上,然而可以流动起来的数据也就意味着“失控”。是不是要继续走下去,是不是要全面拥抱云计算,对于企业、政府和公共机构来说,需要更多的还是信念。

在后记的最后一句话,王坚这样写道:“我们很幸运,生活在一个创造决定未来的时代。但创造能否决定未来取决于我们的信息和坚持,坚持相信的,相信坚持的。”

《在线》,就是这样一个杭州心理学博士和教授追求云计算的中国梦。对,王坚曾是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兼系主任。而王坚的成功,与马云息息相关。马云在《在线》一书的序里写道,“阿里会把一个心理学博士变成出色的CTO,就是美国会把里根这个演员变成总统一样。”

“阿里集团没有人可以胜任CEO、CFO、CPO……阿里的了不起之处就在于我们可以把一个看起来肯定做不了啥‘O’的人变成了独特的‘O’!” 马云,是王坚成功的最大逻辑。

2016年12月5日,《在线》电子版掌阅阅读平台独家首发。之前,《在线》扩展阅读在线平台:beingonline.net也已经上线。现在,读者可以从这些在线平台探索《在线》的世界,也可以自己品一品王坚的人生意境。

作者:宁川,原文地址

版权声明:本文为beingonline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beingonline/p/7496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