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和Google的盈利模式对比分析
一:
微软和Google是世界上最成功科技巨头之一,但他们之间却有着不同的产品和业务,二者的盈利方式也各有不同,本文将分析和探讨的二者盈利模式的异同。
微软的盈利模式
在1975年由大学肄业的Bill Gates创建的微软公司,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2014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微软的第四财季营收为233.82亿美元,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的公司,从操作系统起家,而现在的业务从个人电脑到企业业务,从云服务到游戏机,范围非常广泛。在这众多的业务中,微软是如何盈利的,它的盈利模式又是如何呢。
一.微软的业务组成
1.按部门
根据微软2014年财报,2014财年设备和消费者授权部门营收为188.03亿美元,计算和游戏硬件部门营收为96.28亿美元,手机硬件部门2014财年营收为19.85亿美元设备和消费者其他部门2014财年营收为72.58亿美元,商务授权部门2014财年营收为420.27亿美元,微软商务其他部门2014财年营收为75.47亿美元。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设备和消费者授权”和“商务授权”,也就是传统的软件,如Windows、Office等的授权,依然占据着微软的营收的重要地位。而值得注意的是,前一年为“0”的“手机硬件部门”也就是被人戏称为以“特洛伊木马”方式收购来的诺基亚,成为了微软业务中一个虽然贡献不大,但是值得关注的利益增长点。
2.按业务
(1)Windows、Office等软件产品
这是大多数人对于微软的第一印象,也是消费产品部分营收的很大一部分来源。虽然在中国国内的用户对于“盗版”习以为常,但这似乎非但没有影响微软,反而增加了微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通过2014年中终止对已经推出13年的Windows XP的支持服务,从而迫使很大一部分用户放弃XP而转向新的Windows 8,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的营收得到了提升。而对于小尺寸Windows设备免费发放Windows授权,还有Office365方便的在线办公,再加上国人日渐提高的版权意识,都将会对微软消费软件产品的盈利表现带来正面影响。至于Surface(指的是平板电脑,它同名的智能“茶几”前辈就不提了),作为微软在移动设备硬件领域为数不多的亲自操刀的作品,它的作用更加像是一款产品标杆,一个量产了的概念产品,为其他厂家和用户提供一个理想中的Windows移动设备设计模版,而不是一个利润增长点。
(2)Windows Phone和手机产品
Windows Phone是当前智能手机擂台中的万年老三,虽然微软在它身上花了许多心思,不管是统一的.NET平台,还是两年前的手机应用程序启动速度擂台赛,亦或是收购了前任手机霸主Nokia,无一不显示出微软想要在智能手机市场做大做强的愿望。然而事与愿违,在苹果和Android的有力竞争下,Windows Phone并没有像微软期望的那样占领市场、为微软带来丰厚收益。虽然当前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是在收购诺基亚、苹果的影响力下降的环境下,表现仍然值得关注。
(3)Xbox和游戏产品
作为前一代家用游戏主机三巨头之一的微软,在新一代主机市场仍然是关键玩家之一。又因为任天堂的Wii U的竞争力实在太低,目前的情况基本是微软和索尼分享家用游戏主机这一块大蛋糕。在微软不仅有Halo这样的金字招牌游戏,还为业界贡献了Kinect体感游戏这一新概念,被后来的PlayStation Eye所效仿。虽然在总体营收中并没有占据很大的比例,但这一产品的市场充满了活力。而对于中国地区,不久前解除游戏机禁令、Xbox One在国内上市又为微软的游戏产品部分注入了新的活力。
(4)互联网及服务产品
微软推出Bing搜索已经有5年多时间,而作为它的前身的Live Search出现的更早。作为搜索行业的竞争者之一,Bing一直都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与巨头Google相比没有那么多的人气,而在中国和日本这样比较独特的市场里,表现又被当地网民习惯的百度和Yahoo甩在后面。在Google被墙之后,才不得已在中国担起了搜索国外网页的重任。但是根据互联网的用户粘性,如果Windows Phone能够有更多地用户,或许Bing也就会带来更多的利益。
(5)商业产品与服务
可以从之前的图表和财报里看出,商业产品在微软的营收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这部分也不不为普通用户熟知,但对于科技企业来说却是一块大肥肉,在这一方面微软或许在向IBM学习。至于Azure云,这一不得不提的服务,在众多的云服务提供商中,微软是有力竞争者之一,尽管现在从营收来看还没有那么庞大,但是作为将来的发展方向,Azure业务潜力巨大。
二:
在对微软与谷歌盈利模式对比之前,我认为应该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拿这两个公司进行对比,以及对比的意义。我的想法是作为IT界的两大巨头,都在一定程度上用科技改变了世界,同时又各自代表了一个时代,微软象征PC时代的辉煌,而谷歌在微软发展放缓之时崛起,成为当今互联网时代的一个象征(暂不谈之后的Facebook),两者的竞争是激烈的,相互之间的许多产品也是针锋相对,因此通过对两家大佬公司的盈利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我们或可窥到IT行业的一些规律以及发展趋势。下面则分别通过同期财报、盈利模式特点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分析结果。
谷歌
- 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
了解一家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分析这家公司的财务报告,限
于水平,我结合所查资料只列了我所得到的宏观上的一个分析。
谷歌2014年Q3总营收165.2亿美元,其中谷歌网站营收112.5亿美元,谷歌网络营收34.3亿美元,其他收入为18.4亿美元。这里要说明的是网站营收就是谷歌自家的广告收入,adwords是其核心产品,面向任何体量的广告主,通过用户按次点击收费,部署于谷歌搜索的网站以及自家产品上,如:YouTuBe,Google+等。这里以YouTuBe为例,YouTuBe上一个有名的播客的视频播放次数一般会有上亿次甚至更多,而每一次观看就能给谷歌增加一个十几秒的片头广告收入。网络营收就是谷歌合作伙伴网站通过放谷歌的广告所产生的收入,adsense是其核心产品。其他收入则包括Google play应用商店等。
- 盈利模式特点
通过上述财报可以看到,广告营收占到了谷歌总营收的89%,其他所有业务
营收只占到很小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得到的结论是谷歌盈利模式现在是以广告为主,而搜索就是广告的基石,保证了广告的精准和大面积投放。
到这里就会有个问题,既然搜索是谷歌广告的基石,为什么谷歌还有花那么多精力在看似与广告业务无关的事情上呢?如:安卓,chrome浏览器,Google Docs等等。这就涉及到谷歌盈利模式的本质,不管业务看起来多么不相关,只要是入口、能带来期望的流量,就做下去,何况当今移动互联网亦是大势所趋,还想着保持原有广告霸主地位就不得不占据更多的互联网入口,有了流量就有了广告投放目标。这里以安卓为例,谷歌在向手机商免费提供安卓的同时,不允许其置换掉google搜索和google 地图等自家服务,这就体现了谷歌的目的所在。而在如何实现这个盈利模式上,谷歌的做法往往是通过其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资本,强行介入相关领域,推出完全免费或基本免费的产品,从而获得用户。例如:当年的Gmail一出,免费并且很好的用户体验瞬间从还在收费的邮箱提供商中拉走了大批的用户;chrome亦是如此,在当时用起来感觉是真的快啊,不想用都不行;而google docs的出现也迫使微软推出office 365。
这里还应分析到的一个现象就是google play应用商店营收的不断高速增加,加之谷歌高层也曾说过要将应用商店作为谷歌未来发展的重心,所以,我们可以预见,应用商店将在谷歌盈利模式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可以说,谷歌的盈利模式是尽可能广而深地介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获得流量,主要通过广告实现盈利,而广告的盈利又对探索新技术、探索如何更好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从而探索和实现盈利的多元化。
微软
- 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
因为查阅资料发现微软财报部门众多,这里挑几个能凸显盈利模式特点的几
个列出来。微软2014年Q3总营收204.03亿美元,其中商务授权部门营收103.23亿美元,设备和消费者授权部门营收为43.82亿美元,设备和消费者硬件部门营收19.73亿美元。这里要说明的是微软商务授权部门包括Windows系统和office、visual studio、Lync、SharePoint、Exchange和Azure云平台等软件授权服务,设备和消费者授权部门则包括微软自家的游戏出售等,设备和消费者硬件部门则包括Windows Phone和Surface等硬件产品。
- 盈利模式特点
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作为PC时代的巨无霸,Windows系统、运行其上的
office和其他软件授权是微软盈利的主要来源,占到了一半左右——这也是微软得以击败IBM成为硅谷领头羊的原因。这与谷歌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不同,微软所依靠的是其软件服务,而谷歌依靠的是网络广告。微软对互联网、对搜索引擎的迟缓反应也造就了谷歌得以以一种异于PC时代卖软件的盈利模式脱颖而出。
用Windows系统和office等软件授权营收虽是其主要盈利点,但不足以准确完整地概括微软的盈利模式。要概括好,需要回顾一下微软的发展史,这样才能发现其如今的重心和盈利模式正在发生的变化,而这与google的竞争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我直接放出结论,就不回顾发展历史了。通过结合资料和财报的分析,可以发现在2014年第三季度,微软Office 365 Home的用户人数增加近100万人,在与谷歌的竞争中挽回了劣势;Surface平板电脑营收增长逾50%,至5亿美元左右;必应(Bing)搜索引擎在美国搜索市场上所占份额上升至18.6%,搜索广告营收增长38%——搜索一直是微软的伤痛和遗憾,而今终于有了起色。另一方面,Azure云平台增长了150%,体现了微软在企业服务和云计算上的强大盈利能力。可以看出,在保持稳健发展其windows系统等传统核心业务的同时,微软也在一直丰富其盈利方式,切实执行着“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战略。
总结下来,微软作为PC时代的霸主,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大势下,盈利模式也由传统的软件服务授权逐渐转变到以软件授权为主、更加重视移动互联网入口(如bing搜索引擎、surface等)和作为科技热点的云计算的多元盈利模式中。
总结
微软代表的是提供软件服务的盈利模式,谷歌则是互联网时代下占据流量入口以广告为主盈利的模式。谷歌以搅局者的身份在微软大行其道的时代撕出了一个裂缝并野蛮生长,成为了当今谈互联网就避不开的企业,这是谷歌盈利模式的胜利,但不能说微软模式就输了,其在企业级服务中一直提供着其他企业所不能超越的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而今他也在以一个跟随者的身份去与谷歌竞争、去完善其盈利模式。所以在我看来,没有完美必胜的盈利模式,只有不断地去完善、积极地拥抱变化才是真正好的模式。分析这么多,至少作为学习软件工程的我们可以学到的就是移动互联网——去拥抱它,探索它,绝对值得。
三:
微软:我个人认为他的盈利方式有那么几种,
第一,微软通过设立一个行业,领域的标准来盈利。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微软最最出名的是他的操作系统windows,当年windows可谓是独领风骚,世界上几乎所有的pc机上安装的操作系统都是windows,特别是windows xp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从xp于2001年8月24日发行至今天,已经过去了13个年头,今天尽管win8.1 已经发行了,但是windows xp仍然久盛不衰。任何电脑厂家,比如联想,惠普,戴尔等,如果要想在他们生产的电脑上安装正版的windows系统,就得给微软付钱,购买windows的使用权。光是微软每年从这些大型的电脑商家收取的windows的版权使用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微软不光只会从大型的电脑厂家赚钱,windows操作系统还会零售,大概前几年吧,一个正版的windows xp 操作系统的零售价就是300多人民币,就那么普普通通的一个光盘,那么一串序列号。而且还有许多大型企业为了使他们操作系统的统一话,通常也会从微软购买其操作系统的使用权。微软一年光从操作系统上赚的钱就是天文数字。xp已经发行了13年了,现在又有新的windows操作系统。谁知道将来会不会又有下一个xp产生呢?
说完操作系统,微软还有一个强力的赚钱工具,就是他的office软件,他的office办公软件,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好,最完美的办公软件,所有的政府机构,公司,企业等等,都需要使用这套办公软件进行办公,对文件,数据表格进行加工处理。而且,这套办公软件相比于微软的操作系统有更加广阔的市场,以及还有一个让微软的操作系统无法比拟的地方,就是这套办公软件的购买是按年份购买的,并不像微软的操作系统一样,只要购买,终生使用。这套办公软件购买以后会有使用时间限制,就是得让用户不停的购买他的使用权限。简直就是一个不停的生金鸡蛋的母鸡。
不光是办公软件office,还有微软开发的十分强大的软件vs2013也是如此。
总的来说,微软就是建立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这两大领域的标准,让几乎全世界都是使用他的产品,因为他的产品就是这个领域里的标杆。当然,现在apple 的操作系统势头强劲,隐隐对windows的市场有所影响。但是仍然不可否认的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的确确的两大标杆。也是微软最最赚钱的两大利器。
第二,硬件。比如微软的XBOX。说到XBOX,在年轻人群体里可以说是人人都知晓。xbox是微软开发的第二代家用游戏机。在世界上游戏机领域分为了两大派系,一就是xbox,另一个就是PS4 。好像是去年以前吧,xbox仍属于大天朝贩卖的违禁品。但是现在就不日而语了,现在在中国已经可以购买到国行的xbox了,而且价格相对来说也不是太贵。本来xbox在世界上销售量就不低,现在再加上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最近几年微软xbox的销售量可以说是有增无减。而且,既然说到了游戏机,怎么可以不说游戏呢?xbox上的游戏都得购买才能玩,当然微软也开发几款游戏,但是更多的是游戏开发商们在该平台上开发的游戏。游戏开发商要想在xbox上开发游戏,就要向微软交纳开发费。
还有就是微软的surface 平板电脑,自从便携带设备越来越智能后,微软也开展了平板电脑上的生意。其中一个就是surface,上面装载的就是win8 操作系统。现在平板电脑基本上就是ipad ,surface,以及其他的安卓系统平板。
再者,就是微软的手机 win phone。微软已经收购了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的手机业务,为了进一步开拓微软在手机市场上的销售量。
谷歌:我认为他的盈利方式跟微软的还是有很大对不同对,谷歌主要围绕他的强大对搜索引擎来赚钱。
第一:
说到谷歌,当然得说一下他的搜索技术,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最强大的搜索技术;因为谷歌拥有最最强大的数据搜索,数据处理,数据归纳技术,并且开发一个搜索引擎,一个搜索技术,所需要的成本是很高的,因此很多大型的企业,部门,商家等,都会购买谷歌搜索技术的使用权,这就是谷歌主要盈利模式之一。
第二:
广告。因为很多个人,很多商家,使用的搜索都是谷歌搜索,因此,谷歌可以在搜索时页面添加一些广告位置。因为谷歌搜索的使用率很高,因此很多商家都愿意掏钱购买谷歌搜索页面上的广告位置,提高自己企业,品牌的知名度。据说,谷歌当前的绝大部分的盈利都是来自广告。
第三:
对于关键字的搜索,会得到很多很多的信息,那么这些信息里难免会有相关联度一样的,差不多的,那么到底应该以怎样的顺序呈现给读者呢?谷歌就很聪明,通过竞价贩卖排名。谁的出价更高,谁的出现顺序就更靠前。这就会出现一种情况,有时候明明搜索结果排在第一位的关联度比不上排在后面的搜索结果。这明显是因为排在第一位的那位商家给谷歌钱了。这不得不说,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办法。商家得到了其网站的访问量,谷歌得到了钱。
第四:
谷歌当然不会止步与搜索技术,同时他也涉及了硬件领域。比如智能手机,智能眼镜,智能手环,无人驾驶智能车,等等。科技巨头是不会光涉及一个领域的。
以上就是我对谷歌和微软赢利方式见解与分析。
四:
只要是用电脑和手机的想必都知道微软和谷歌,他们在全球都有着大量的用户。对于这么大的软件公司,盈利一定不成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盈利模式。
微软的盈利模式
说到微软,大家肯定第一想到Windows,但其实微软的公司业务非常广泛其中包含操作系统,软件,游戏和一些硬件方面,但总的来说,微软的盈利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划分。
1.Windows操作系统和Windows Live——包含了所有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Windows系统支持的在线服务比如Windows Live Essentials。在这一类中,Windows操作系统的销售利润占的多数。
2.微软商业部门——其中包含了微软的核心应用程序Office以及Lync和Microsoft’s Office 365 Web-based应用程序,还包括了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软件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从盈利上来看,这部分的收益大于Windows操作系统。
3.微软服务器和工具产品——包括微软开发程序,微软数据库管理系统,微软云操作平台。这些利润主要来自与其他企业签订的协议。
4.Entertainment&Devices——包括Xbox,Xbox Live以及周边产品和Skype业务,
5.在线服务——包括MSN和必应,这些是免费开放给用户,所以其最大利润来自其中的广告服务。
谷歌的盈利模式
1.谷歌搜索——谷歌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其强大的信息处理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都可以为其盈利。比如雅虎,AOL,美国能源使用的都是谷歌的索索引擎技术,谷歌则按照使用次数收取使用费。
2.页面广告——包括Adwords广告和Adsense广告。Adwords广告是通过竞价获得广告位,谷歌通过点击次数收取费用。之后谷歌推出了Adsense广告期望以会员的形式吸引更多网站加盟谷歌的广告发布平台。
3.无线搜索——无线搜索是基于移动网络搜索的技术,用户可以通过短信息、无线应用协议、互动式语音应答等多种接入方式进行搜索,获取互联网信息、移动增值服务及本地信息等信息服务内容。用户还可以通过选择搜索结果并定制相关移动增值服务。无线搜索的出现,真正打破了地域、网络和硬件的局限性,满足了用户随时的搜索需求。无线搜索基于移动网络的特点使得该服务拥有了可实现易操作的收费体系。
4.移动产品——谷歌眼镜的发布让人们眼前一亮,而便携移动产品是将来科技发展的趋势之一,谷歌也在不断完善其技术,这想移动技术包括谷歌手机在内都也会为谷歌盈利。
两者的对比
1.价值创造
微软:传统价值创造,依赖于商品产业链。
谷歌:网络价值创造,依赖于各个网络部分的连通。
2.最终目标
微软:形成垄断。
谷歌:使用户尽快离开搜索结果界面。
3.多元化
两者都形成了多元化的产品,包括操作系统,办公产品,浏览器,手机等多方面发展。
4竞争.
两者在许多方面都有竞争关系,微软的Windows和Office已经进入了发展相对缓慢的阶段,而技术的发展导致开发商对微软的依赖性减低。而谷歌的Android和Chrome OS已经越来也成熟并且是免费提供,势必将对微软造成很大的威胁。至于Office也受到了谷歌在线办公应用Google App的强劲挑战。
总结
微软的发展缓慢已经是有目共睹的,可能微软会继续领跑IT业,但是随着谷歌,苹果等其他企业的兴起,微软模式必将受到强烈的冲击。微软模式的崩溃可能性将越爱越大。
五:
微软盈利模式分析
微软的盈利渠道主要有商业部门,服务器及工具,Windows系统、Windows live,系列服务,娱乐及娱乐设备,在线服务等。
微软采用行业标准模型(de facto standard profit model)。此模型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具有规模收益递增性。在规模收益递增的行业,大量的竞争者(从起点的设备制造商到用户)被吸入行业标准持有人的“引力场”。进入系统的人越多,这个系统的价值就越高。于是,随着系统价值的增加,行业标准持有人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微软的Windows产品有效地垄断了桌面电脑操作系统市场。那些持上述看法的人指出,几乎所有市场上出售的个人电脑都预装有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微软试图在开放、已确立的标准之上加入专利功能,以最终达到利用其市场优势来控制“扩展”的标准。
微软的两大核心收入源是Windows和Office,但这两大应用的市场的地位已经是日落西山。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降低了应用开发商对Windows的依赖,苹果iPhone和iPad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低端PC产品。这些趋势均独立于Windows之外,也不会给微软带来多少利润。
在移动App方面,微软推出了WP,但成功的机会不大。之所以这样说,原因如下。iOS之所以能取代塞班,成为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新王者,主要是因为其提供了全新的操作方式——多点触控,以及乐趣无穷的App;而安卓之所以能在iOS眼皮子底下强势崛起,主要是因为其提供了IOS所没有的权限开放和个性化定制。在这两大操作系统垄断市场的前提下,几乎将所有的优点占尽。智能手机发展如此成熟的今天,WP除非建立自己与众不同的优点,而这又是难上之难,否则无法撼动IOS和Android的稳固江山。
2014年,互联网公司进军智能硬件领域成为大势所趋。点击Google,搜索微软智能可以看到如下信息。
Google盈利模式分析
据资料显示,谷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广告。众所周知,Google是目前首屈一指的搜索引擎 ,而所谓的广告收入是指Google引擎中包括关键字广告和文字广告的延伸产品。
所谓的关键字广告是将关键词卖给出价最高的广告主,然后广告按出价排序出现在搜索结果右侧,且只有被网友点选到的才需计费,这与百度的竞价相似,但要强调一点不同之处,Google的广告和搜索结果是分开的,左侧搜索结果仍按访问量、用户喜爱度、外部连接等专业标准来排名,广告效果只体现在右侧。
Google AdSense是网络会员联盟的一种形式,如果一个网站加入Google AdSense,即成为google的内容发布商,作为内容发布商可以在自己网站上显示google关键词广告,google根据会员网站上显示的广告被点击的次数支付佣金,当某个月底佣金累计达到100美元时即可向用户支付广告佣金。Google正以无比强大的“免费”魅力征服全球。
Google正致力于向“纯云商业模式”和“开源软件的模式”发展。Google以免费和开源赢取民心,深受广大用户喜爱。
Google收购Android之后,一直在安卓上不断做出重大的进步。Google手机一个重大的意义在于,手机的发展从之前硬件的开发过渡到了软件的开发,而作为无线运营商也能够通过软件中的互联网应用提高自身的数据ARPU值。而由此形成的无线通讯产业链,都是建立在Android这个平台基础之上的,必须符合Android的标准,这样,Google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变成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坐收渔利的谷歌看似无限风光,实际上目前也进入了成长的瓶颈期,一方面它的风险就在于其收入结构相对单一,搜索是其赖以生存的唯一业务。原本谷歌是创新的代名词,而此时的谷歌最需要创新。
在智能硬件上,谷歌相对于微软更加成熟,产品的种类也更多。个人在这个方面谷歌与微软最终能够旗鼓相当,只是谷歌的背景是Android,一方面使用广泛,但毕竟有功能的局限性,更适合做小巧的硬件。而微软倚赖Windows,值得花力气向大规模的智能领域进军。
云计算
目前云计算被炒得炙手可热,想必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云也会成为大势所趋。谷歌在上面也投入了很多精力,相信云计算在谷歌收入上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微软与谷歌其他方面对比
微软的Office,面临着谷歌在线办公应用Google Apps的强劲挑战。Google Apps不但成本低,且易于使用。尽管当前主要面向低端用户,但谷歌正在不断完善,试图吸引中端市场。
谷歌新的Gmail服务有4.25亿用户,成为最大的竞争者。改版后的Homtail明显针对Gmail,Gmail拥有Outlook·com的一些功能。和Gmail服务一样,Outlook·com也整合了在线文件存储,也就是微软的SkyDrive服务,它可以存储电子邮件附件中下载的照片或者文档。
与Gmail不同,微软Outlook·com不会根据邮件展示定制广告,Google是这样做的。Outlook·com和Hotmail一样也会提供广告。微软在介绍中说:“在Outlook·com中,你的个人对话内容不会用来提供广告服务。不是所有的邮件提供商这样做,但我们认为隐私是大事。
总结来说,Microsoft主要盈利来自于Windows、Office Suite、Server产品,方式是卖软件或者卖服务。而Google主要盈利来自于提供搜索、办公等网络服务,方式是卖广告。
在对这两个公司的盈利模式进行比较之前,我认为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两个公司的具体业务是什么。经过调查发现,微软股份有限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是一家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的跨国电脑科技公司。而谷歌公司(Google Inc.)则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企业,业务主要包括互联网搜索(这也是Google目前占领市场份额的主要业务之一),云计算,广告技术等,同时开发并提供大量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与服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两个公司创建伊始,他们的目标就不完全相同。微软建立之初,互联网还没有完全流行开来,所以他的主要业务是为个人计算机(PC)提供软件,而Google公司创立的1998年,则正好是互联网界爆发的前夜,因此谷歌的业务大部分都是基于互联网这一点也十分合理。
在这之后,我们继续探讨两家公司的主要产品和利润来源。时至今日,微软公司同时生产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其中,微软依靠起家的软件产品中,包括了最著名的Microsoft Windows,Microsoft office,关系数据库解决方案SQL server,面对软件开发者的Visual Studio等等。软件产品还包括各种PC游戏。微软为了配合自己的软件产品,推出了微软鼠标(配合Windows的图形界面),键盘,网络镜头等等,之后,为了进军游戏终端市场,微软还推出了Xbox,在近几年,又推出了surface平板电脑来挤占市场。最后,微软在网络产品方面也有涉猎,MSN,SKYPE家喻户晓。很明显,微软的主要业务都集中于软件开发和软件服务,因此,微软的利润也就主要来源于软件的售卖和授权,数据显示,微软的第一利润来源是office及其他商业软件的售卖和授权,紧随其后的则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售卖,更有趣的现象是,office和Windows的利润曲线斜率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似乎可以说明office和Windows是密不可分的联合体,或者说office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用户来说)。在图2中也可以看到商业授权占据了微软利润相当大的部分。微软提供的服务和工具利润一般,而在线服务和娱乐则可以称得上是惨淡,这也与微软公司本身的性质有关。
我们接下来观察一下谷歌公司的产品系列。谷歌的最大,最重要的产品是它的搜索引擎,Google搜索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高达65.6%。依靠着霸王级的搜索市场占有率,谷歌的广告系统成为了谷歌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谷歌搜索结果的右边栏总会显示一些公司的广告,这些广告根据点击量向谷歌付费,这个系统称作AdWord。数据显示谷歌公司超过90%的收入来源于其广告系统(2006年104.92亿美元收入中,只有1.12亿非广告收入)。谷歌还包括一系列社交网络产品,Google+,YouTube。浏览器产品chrome。还包括不得不说近几年非常火的Android操作系统,谷歌希望通过Android与苹果公司竞争。在硬件产品方面,谷歌依靠其Android系统推出了nexus平板电脑。
从上面的产品分析来看,两家公司瞄准的方向是有很大差别的,微软公司的主要产品是操作系统软件和商业办公软件,依靠这些软件对企业的授权获取了巨大的利润,而谷歌公司的重点则在于互联网产业,依靠互联网而蓬勃发展的搜索引擎方向谷歌一枝独秀,并且利用自己在搜索引擎市场的地位获得了大量的广告收入,这也是谷歌公司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在互联网盛行的当下,两家公司也纷纷做出了自己的商业尝试。微软公司依靠着Windows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习惯占有,向移动终端进军,最新的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8就是对于移动设备的一次革命改进,希望可以藉此从苹果公司手中捞到市场份额。而谷歌公司则不断地专注于信息的精准投放,尤其是在信息量爆炸的大数据时代,谷歌公司在世界各地拥有的数据中心保存的海量数据是其取之不尽的财富,通过科学家对TB级的数据进行分析来获得用户习惯,以便于进行广告信息的精准投放,搜索效果这一点将成为谷歌利润来源的最大关键。同时,谷歌在移动终端的动作也是其广告收入的保障 。当然两家公司都不会满足于当前的风平浪静,互相挤占市场的情况会逐渐出现。依赖于互联网这个聚宝盆,原本利润来源交集不大的谷歌和微软有可能会出现越来越激烈的商业斗争。
六:
在美国股市排名前五的榜单中,微软和谷歌赫然在列,其辉煌的业绩让竞争对手望而生畏,作为全球科技巨头的微软和谷歌,一场科技的战争仍然继续在这两家伟大的公司之间,双方进行着硬件,软件,互联网的较量。其盈利模式也围绕着这三个方面的产品展开。
微软是这个战场上的老将,它由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创立于1975年。2010年,微软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于纳斯达克上市,市值高达2270亿美元。微软的旗舰产品是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微软利用其与PC制造商主宰PC市场。根据网络调查,超过百分之九十一的电脑运行于windows操作系统上。微软的全球价值依靠于传统软件产品链条,实现市场上的垄断。
而作为年轻的挑战者,谷歌,它于1998年由佩琪和布林创立,并一跃成为网络上最好的搜索引擎。2010年6月,谷歌在纳斯达克上市,每股488美元,市值超过1190亿美元。如今的谷歌已然成为互联网上一股强大的力量,提供一系列从应用程序映射到移动平台的产品。谷歌依赖网络贯穿其一系列服务,其价值体现在Google自上而下的互联网应用帝国。
在这场战争中,谁将引领新的科技市场潮流?下面我将细致对比两家企业的盈利模式和市场竞争历程。
在这场战争的第一个十年里,这两家公司几乎没什么正面交锋,谷歌的主要产品是互联网搜索引擎,其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广告销售。而微软的主要产品是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其他软件产品,销售收入占其半壁江山。
然而今天,两家科技巨头已产生了更多的交叉竞争,并不断地开拓新的市场。
微软挑战谷歌的第一个尝试是搜索引擎“必应”,它是微软继live搜索和MSN搜索引擎的一个市场战略产品。截止目前,这一产品占有搜索市场百分之十三的市场份额,谷歌仍盘踞着百分之六十五的在线搜索量。
谷歌也在互联网产品上尝试撼动微软办公市场的霸主地位,于是它推出了Google docs。Google docs包括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这一切服务都建立在web浏览器的高移植性上。微软被迫做出了相应的反击, 推出Office Live Workspace以及SkyDrive,即现在的One Drive。
微软和谷歌都拥有移动操作系统平台,双方都在自身的系统上为用户提供全套完善的web服务。然而,Google Android迅速席卷移动市场,尽管微软已完成对诺基亚的收购,Windows Phone 8依然难以抵挡安卓的压倒性市场份额优势,在移动市场中处于尴尬地位。
硬件方面,微软推出了基于windows8的surface系列产品以及一系列PC外设,试图打入PC硬件市场,依靠自家系统的优势占据一席之地。另外,微软的Xbox系列,以及配套的体感设备Kinect系列,搭载Xbox Live平台,把客厅娱乐打造到极致,旗下的游戏数不胜数,在全球的游戏主机市场打下了半壁江山。而谷歌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硬件上则显得有些乏力。如谷歌企图打入电视流媒体市场的Nexus Q,因其较高的售价和一些令人费解的功能导致谷歌于2012年彻底抛弃这款产品。但谷歌从来也没有放弃对硬件市场的探索,谷歌先后尝试了谷歌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Google Fiber等一系列科技产品。但真正让其名声大噪的是Google Glass,但它的问世也引发了不少社会上的争议,其使用效果也差强人意。
作为两个巨头企业,双方不可避免的纷纷投入到云计算的布局之中。微软于2008年推出Windows Azure,全面启动saas,paas,iaas的架构建设,以按量计费方式向用户提供自上而下的云计算服务。然而谷歌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其每一件产品都被认为是典型的云计算产品。谷歌全球拥有三十个数据中心,百万台服务器,基于谷歌开源的Google File System和Mapreduce技术基础上的Hadoop现在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大数据架构。
市场合作方面,微软和谷歌的基本战略方针的是寻找拥有产品价值的小公司,然后与他们寻求合作或直接收购。如2005年,谷歌5000万美元收购Android操作系统,这被视为谷歌最成功的一次收购。微软与谷歌也展开了一系列并购角逐。2007年,谷歌31亿美元收购网络广告公司DoubleClick,作为应对,微软60亿美元收购Aquantiv。2011年,谷歌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相应的,微软方面,2013年,以总价71亿美元收购诺基亚大部分业务和专利许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软的传统霸主地位受到威胁,其核心收入源windows和office不复往日辉煌,依靠传统软件产品的垄断性销售构建的盈利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微软,微软也在互联网时代寻求新的盈利模式。而谷歌则有着先天的优势,其互联网产品如日中天,依靠着其谷歌应用帝国吸引了全球海量的用户,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收入仍来自adwords和adsense构建起的广告盈利模式。然而两家巨头的竞争仍在持续,双方的盈利模式也在不断迎合市场的变化,未来谁将引领潮流,还是得拭目以待。
七:
摘要:微软,这个上世纪七十年代成立的目前市值第二高的科技公司,依靠其在操作系统上近乎垄断的的绝对优势,牢牢占领PC市场,几十年来依靠其所创建的软件行业标准,主导科技的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开疆扩土。Google,这个诞生于硅谷,1998年才以挑战者身份出现的互联网公司,凭借其在互联网搜索领域里的领先技术,迅速发展,目前已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被看作当前唯一有能力与微软抗衡的科技公司。微软与Google,一个老牌的软件公司,一个新兴的互联网公司,二者基因的不同决定了其发展思维和盈利模式必然有着很大的区别,研究分析这两个公司的盈利模式对于把握当今IT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Google 微软 IT/互联网 盈利模式
一、微软的盈利模式
微软作为一家通过操作系统起家的软件公司,在2010年提出全力推进云计算的发展战略之前甚至一直到今天,其盈利模式简单的概括只需要三个字:卖软件。这种依靠软件+服务的发展策略依靠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内的统治地位,使得微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保有超高的营业额和利润。
很长发展时期内微软的产品及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windows操作系统,各种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如office、visual studio,再就是基于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1)通过操作系统统治PC时代
毫无疑问Widows操作系统是微软生态中的最为重要的一环。操作系统是对计算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桌面操作系统更是将计算机变得简单易用,使得一个不需要有太多专业知识的人都可以方便得操作计算机,使用各种应用软件来完成自己想要进行的工作。微软的桌面操作系统成为个人计算机普及和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同时也这是由于个人计算机的普及,推动了过去微软几十年的高速发展。
众所周知微软开发Windows操作系统是得益于苹果之父乔布斯先生的一个失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苹果公司在开发其Macintosh操作系统的时候,与为IBM的PC开发DOS操作系统(或许说是安装更为准确,因为最初的DOS是微软花了7万多美金买回来的)的初出茅庐的微软公司合作,让微软在其Macintosh操作系统上开发应用软件。合作就意味着了解,况且是为一个操作系统开发应用软件,这使得盖茨接触到了当时图形化界面配合鼠标操作的Macintosh操作系统,苹果公司技术强但“情商低”的技术人员口若悬河,龙飞凤舞一般得向“野心勃勃”的比尔盖茨介绍Macintosh这种直观易用的操作系统,并讲述其中的技术细节,让盖茨这个大野心家心中泛起涟漪,不能平静,盖茨看到了未来,那就是开发图形化的操作系统,掌控计算机的最顶层,锁定企业和个人计算机用户,让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影响并控制整个计算机生态链,进行“横征暴敛”。早期微软的发展战略就此形成。
(2)制定标准绑定用户
微软虽然在苹果的启发下确立了宏伟的发展战略,但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光有战略是远远不够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产品支持,有效的销售策略,稳定的用户基础是落实战略所必需要考虑的。这其中稳定的用户基础是重中之重,再好的产品、再炫酷的技术如果没有人用,它的价值为零,Google眼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Google眼镜本身不是那么完美,它的失败是多方面的)。一家成功的科技公司必然会重视用户基础,而透过用户基础我们应该看到的更深层次的东西就是行业标准。
科技界有这么一句话:“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技术、四流企业做产品。”这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也为各种公司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定位。微软在初期显然是已经把自己的定位确立在了一流企业上面,从它的发展战略中就可以窥见这一点,同时微软又很好地把自己的定位进行了商业策略的转化,即制定操作系统的行业标准,对用户进行绑定。
关于微软制定操作系统的行业标准我想从苹果的在这方面的的失败或者是说“目光短浅”来进行说明,我觉得这样更能够说明微软在行业标准模式上的前瞻性、正确性和价值性。
率先推出图形化操作系统Macintosh的苹果被这个它一直指责其抄袭的微软迎头赶上,后者并牢牢占据操作系统的霸主地位,足以说明苹果在制定操作系统行业标准上的“目光短浅”。苹果本可以在盖茨的建议下制定起依靠Macintosh为基础的操作系统行业标准,对没错就是微软的创始人盖茨,盖茨曾写信给苹果的高层,建议苹果制定标准并将Macintosh安装到其它计算机厂商的设备上,引领图形化操作系统乃至整个个人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但苹果没有这样做,而是“专注”于在自己构造的生态圈中自给自足。一定程度上高层的无能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也是公司基因的使然。
苹果创建初期或者是说早期IT行业的发展,一家公司的发展策略体现出“全能”性,即从生产计算机的各种零器件,到开发计算机软件都一手包办,当然那时候软件只是计算机硬件的附属品,卖计算机硬件才是各个公司能够获利的最根本最显而易见的方式,苹果这家靠两位史蒂夫创办起来的IT公司正是靠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深受这种思想的“毒害”。
苹果同其他计算机厂商一样想要通吃计算机的一整条产业链,操作系统对于苹果来说只是这个产业链中的下的一步妙棋而已,而没有把其当作自己的核心业务来搞,那么问题来了,苹果的核心业务是什么?整个计算机产业。没错它很大,大到苹果没有时间去想什么标准不标准的问题,它需要把自己的整台计算机产品做到足够“酷炫”,而不是关注在其中的某一方面上,何况是当时并不值钱的软件系统。
苹果和其它厂商的这种发展方式在后来得到了无情的推翻,事实证明,一个在某一领域内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公司,其核心业务只有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并且掌握着该行业的标准,而不是那些一味追求全,并在各个领域内可以被其它公司的同类产品替代的“巨无霸”公司。处理器领域内的Intel,操作系统领域内的微软,这两家公司或者说是安迪-比尔定律的成功恰恰说明了行业标准模式的价值。
后发制人,在操作系统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行业标准模式的驱动下,微软实际上已经建立起印钞机式的盈利模式,通过操作系统所建立的行业标准绑定用户,销售软件,提供服务,收取专利费等等随之衍生出各种盈利方式。
最后作为概括,总结一下微软的盈利模式,那就是构筑计算机上层生态,建立行业标准,绑定足够多的用户,赚取每个人身上的钱,其中的关键及核心是赚取每个人身上的钱。关于微软投身云计算转变其发展战略,只是在已有的盈利模式下紧随时代潮流换了个发展方向而已,微软的核心价值观没有改变,操作系统和绑定住的用户是微软的命。
二、Google的盈利模式
Google同微软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但同微软以及其它成功科技公司相同的一点是它同样具有印钞机式的盈利模式,这也是为什么短短十几年间,这个新兴的互联网公司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科技行业脱颖而出,超越了它的“大师兄”雅虎公司,并在互联网领域内成功阻击微软,坐稳互联网的头把交椅。
(1)单一的盈利模式
Google产品的使用者中很大一部分人只知道Google是一家很成功的科技公司,市值很高,员工很多,产品很多,像搜索引擎、Google地图、邮箱、Picasa图像管理软件等等,以及它在2006年收购的YouTube视频分享网站,这些产品所提供的服务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免费的,用户不需要掏一分钱就可以使用Google提供的涵盖互联网生活各个方面的优质服务,当然它曾试图开发推出的Google眼镜是向用户要钱的,但很遗憾它最终失败了。就是这么一家根本就没有什么收费服务的互联网公司怎么就赚到了这么多钱?怎么就有钱养得起这么多的免费服务?答案很简单,跟微软卖软件一样,它的盈利模式也是三个字:卖广告。
提供免费的互联网服务,靠卖广告挣钱,这种开放、免费但却可以盈利的模式是当今互联网行业的游戏规则。雅虎公司是这种规则的制定者,Google是利用这种规则的胜利者。
早期互联网的资源资源很稀缺,使用互联网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那时候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公司都采取向用户收取使用费的策略,显而易见这种方式阻碍了互联网的发展,当时在还在斯坦福大学的杨致远和费罗通过手动收集整理各种网络信息办起了一个提供各种网站接入服务的网站,也就是今天门户网站的雏形,它向互联网用户提供免费的服务,而其自身收获的就是成股成股的流量,这流量的背后就是成千上万的互联网使用者,商家愿意出钱打广告,将这些流量转换成为自己的消费者,而提供流量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也自然获得丰厚的广告收入支持免费的服务。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就这样被制定,Google和其它互联网公司一样遵循这种规则,只不过是Google玩得更好一些。
Google是一家通过做搜索引擎起家的互联网公司,它至今最赚钱的核心业务也是基于搜索引擎的广告业务。很多公司包括中国的百度在内也做搜索引擎业务,但效果却不如Google的好,原因在于Google搜索引擎采用的是基于PageRank的关键字排名搜索,而不是竞价排名搜索。
Google的搜索技术完全是基于用户关键字与相关网页提供价值之间的一种权衡,而非通过竞价卖关键字进行人为干预搜索结果,这种方式使得Google的搜索结果能够最大化的满足用户的需要。
同时Google在搜索结果旁边提供与搜索相关的广告信息,也就是它叫做AdWords的关键词竞价广告。这种广告信息干净简洁只占很少的空间,甚至会被使用Google搜索引擎的人忽视掉,但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它的内容与用户的搜索相关,很大程度上用户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显示出来的广告,因此这些广告的点击率很高,点击率高意味着用户转换率很高,这是出钱投放广告的商家十分愿意看到的。这种既满足用户的搜索需求,不影响用户的浏览观感,同时又为商家提供很高的顾客转换率的方式,实现的是一种的双赢的模式,赢得搜索引擎用户的同时又赢得商家的青睐,更多的商家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Google的关键词广告,而不是那些低转换率的条幅广告、弹窗广告,这也是Google仅通过点击量而不是投放量收取商家的广告费就可以获得比其它流量更高的公司更多的广告收入的原因所在。
(2)多元的野心
同微软和其他的大公司一样,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必定不能 再单单满足于当前的发展规模与发展方向,即使它的技术再领先,在一块有 钱可以赚的领域内总是会有新的挑战者此起彼伏的出现,保有核心业务的领 先,并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是必要的。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Google的发 展方向围绕自己的搜索引擎技术和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进行布局。
基于基本的搜索技术,如网页搜索、图片搜索、视频搜索、地图搜索,在搜索领域内Google积极探索推进新的搜索技术的发展,如深度内容搜索,通过进行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内的的研究优化其搜索技术,谋求在未来可能到来的智能搜索领域内取得进展与突破。
作为最早提出云计算概念并开发云计算技术的科技公司,Google积极推动传统IT产业从WinTel模式向移动互联和云计算方向的转变。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内,Google推出开源的Android操作系统,并联合全球的众多手机制造商、移动运营商、芯片制造商成立了Android联盟,对抗苹果的IOS,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Android操作系统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操作系统。对于移动互联带宽方面的问题,Google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包括推进免费Wi-Fi业务,推进立法保障网络的中性化。
在云计算领域内,Google积极推动去“桌面化”,即将本机的服务搬到云端,包括早期推出免费的Gmail来发展用户群,后来将包括日历功能、Picasa图片处理程序搬到服务端,并在服务端推出Google Docs等一系列动作进行云部署,发展云计算业务。
最后,同样对Google的盈利模式进行总结,那就是依靠搜索领域内的优势发展搜索广告业务,并通过在其它领域内的业务拓展,发展稳定的用户,推动IT行业的云变革,但不论怎样,至少现在来看,不论是根本的搜索业务还是云拓展,Google赚钱最终靠得还是广告,因为它的服务对我们来说都“不要钱”。
三、软件公司与互联网公司的竞争
前面我们已经就微软和Google的盈利模式各自进行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家IT巨头的盈利模式是不同的,这是由公司的性质和基因所决定的。微软是一家软件公司,Google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公司的性质、规模以及企业文化和时代方向又注定了它们之间不可能像PC时代的微软与Intel之间那样形成互利共赢的暧昧关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侵入对方擅长的领域内,争取用户,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和盈利增长点使得二者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
一方面因为PC时代的大潮已然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大背景下渐渐退去,微软也已经意识到强大的桌面统治能力即使在当下还能支撑起庞大的身躯,但从长远来看,发展其在线部门、游戏部门,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转型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这个领域内与作为领导者的Google竞争是在所难免的。另一方面Google虽说在互联网领域内对微软保有很大优势,但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对PC产业模式的颠覆性影响也就是将原本桌面的软件和功能搬运到服务端,将原本客户端的计算能力和需求通过服务端进行提供,这种转变没有改变的对于用户的需要,在绑定用户方面,由于搜索引擎等的弱粘连性,Google显然没有微软有优势,Google需要在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领域内后来居上才能靠其在互联网上的先天优势,夺取用户并阻击微软的云计算业务发展。
(1)挑战者
其实二者的战争早在Google当家的搜索领域内就已经开始打响。微软从来都是一个侵略者,PC时代依靠其操作系统的市场优势转换成在软件领域里的技术优势,例如早期微软靠在操作系统上绑定IE而打败了网景公司,掌控了用户进入互联网的窗口。对于搜索领域,看到Google的成功,微软自然想要分一杯羹,并最后将Google击败。
面对微软的挑战,Google采取了主动进攻的姿态,一方面保有其在搜索领域内的优势并不断拉开与微软Bing搜索的差距,并通过与微机厂商合作预装Google搜索条这种“微软式”的措施反抗微软的打压,扩大市场。于此同时的微软在搜索引擎领域内的先天不足导致了它在搜索领域内根本无法与Google抗衡,微软的搜索引擎从MSN改名到Windows Live,后来又改名为Live,到最后的Bing,这频繁的名称改动反映出微软在搜索引擎领域内的尴尬和战略的迷茫,并且值得一提的是Google在2011年发现微软的Bing搜索的结果抄袭自己的搜索结果,并且在当年Google还就搜索引擎将Google告上了反垄断的法庭,显而易见,在搜索领域内微软已经将自己放在了失败者的位置上面,对于这场战争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微软已经没有办法再取得任何反扑的可能。
保有底牌的Google将战火烧到了微软的花园中,推出了自己运行在服务器端的“Office”办公软件——Google Docs,并且向用户免费提供使用,虽然Google Docs很不完善,功能方面还不足以与微软的Office抗衡,但它免费和基于互联网的易分享性使得它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并且成为美国学生做大作业的推荐工具。随着Google Docs的完善和互联网的发展,这必将对微软的Office造成巨大冲击,Office的未来何去何从,免费?移师服务器端?微软定要深思熟虑。
为了抢占互联网的入口,Google在2008年推出了自己的浏览器——Chrome,这款浏览器简单轻巧,没有太多功能,是Google为了云计算战略设计的产品,但它的易用性和高速的版本迭代,使得Chrome的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到2014年6月份已占据15.74%的市场,同期微软IE的市场份额为 55.99%,并且在不断下滑。
Google在微软最硬最当家的操作系统上也有大动作,推出了基于Linux的Chrome OS,并且免费提供,这款操作系统是Google对未来云时代的准备,不同于微软的Windows,Chrome OS是一款轻量级的操作系统,或者说是基于Chrome浏览器的操作系统,使用Chrome OS就像使用浏览器一样,只需要使用Google账户登陆,就可以使用Google提供的各种互联网服务,而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安装各种应用软件。随着Chorme OS的成熟,它对传统桌面操作系统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甚至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2)捍卫者
可以看出微软在互联网领域内发展迟缓,反应速度和活跃程度完全赶不上Google,但毕竟是科技界的“大哥”,微软当然也有自己深远的打算和强硬的一面。
首先在操作系统领域内,微软的Windows看似已太过笨重,Windows Phone的市场占有率也低得可怜,但毕竟微软还是操作系统领域里老大,微软的操作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功能和安全方面已经做的非常完善,这是各种基于Linux的开源操作系统所无法比拟的。手机操作系统方面也是一样,虽然现在Google的Android大行其道,微软仍然声称自己在手机操作系统上唯一的对手是苹果,根本没有没有把Android放在眼里,微软的话看似大放厥词,其实不然,因为Android决定开源的那一天就注定了Android存在的漏洞将层出不穷而且永远也补不完,微软相信自己能够在将来挽回自己在移动端的领域内挽回败势,并同苹果一决高下。
同时必须要强调的是2014年9月底微软正式宣告了Windows10时代的到来,并率先发布了预览版,Windows10对于微软和用户来说绝不单单是又一款操作系统的问世,它是有跨时代意义的产品,根据微软的战略部署,Windows10将是一款整合微软所有平台的操作系统,这就意味着,无论用户使用的是台式机、笔记本、Pad、手机还是XBox游戏机等各种终端,用户都将体验到一致性的操作,不必忍受各种设备切换带来的困扰,设备与设备之间将完美互通互联,给用户带来生活工作上的更加便利和舒适的体验。所以未来究竟如何真的不好说,请不要低估一头狮子,有时候它可能只是在装睡。
其次在游戏机领域微软则较为明显得显示出强势姿态,这也是微软为占领客厅,抢占用户所下的一步好棋。微软早在97年就已经开始进军游戏机市场,并采用倾销地策咯换取市场,这使得微软游戏机的营业额和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但其实微软在这期间一直在赔钱,那么问题来了,微软赔钱赚吆喝?当然不是,微软在游戏机上的战略是将自己的游戏机打造成家庭娱乐中心,而不是单单打游戏那么简单。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客厅”的需求不再是接受电视的节目推送,付费点播电视台仅有的少数内容,而是需要一个可以提供海量电影,电视节目和各种娱乐功能的高清晰度、高流畅度的媒体终端,微软想要通过游戏机起步,最终打造起这样的一个平台,若是成功并垄断这一领域,那将为微软带来其之前其在操作系统领域中获得的甚至更多的利润。
四、未来
不可否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随着PC时代大潮的退去,科技巨人微软已渐显疲态,未来其在线部门能否在一败再败的教训中找到方向,寻到互联网时代的头等舱票,游戏部门、操作系统能否像计划的那样率先、继续站在下一个时代的制高点,让人拭目以待。
科技“巨婴”Google,已经引领互联网时代的浪潮,先进技术和单一但有效的盈利模式让其在发展初期势如破竹,Google的未来看起来一片大好,但现在Google也面临着从第二代搜索引擎想第三转型的艰巨挑战,能否继续保有创新型和创造力,成功转型并拓展业务决定着Google未来的走向。
苹果前CEO约翰•斯库利曾经说过这个样一句话:“未来属于那些在可能性变得明显之前看到它们的人”,无疑微软的盖茨、Google的创始人佩奇和布林都看到了这一点,并走到了自己时代的前列。而微软与Google今后何去何从,关键还是要看谁看得更远。
八:
谈起IT行业,微软和谷歌无疑都是这个行业领先的强者,微软的操作系统和谷歌的搜索都是各自领域的领跑者,他们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极大数量的粉丝,他们自身的盈利模式也是非常成功,下来就让我们来对他们的盈利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微软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由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创办1975年,最为著名和畅销的产品为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和Microsoft Office系列软件。微软作为软件行业的霸主,在经营方式上有其特色与优势。凭借着其技术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方面,微软垄断市场,垄断用户。微软主要的盈利模式是他的付费软件,他的付费软件主要就是大家熟知的Microsoft Windows和Microsoft Office。根据数据显示,Office是微软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占到32%的比重。而作为微软的核心产品,Windows的所占比例只到25%,应该是受到Window8操作系统发布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波及。这两者加起来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总额的五成。他们还是微软公司的主要盈利,除了这两个具体方面,微软的,游戏盒和其他网络服务也为微软带来了盈利。
微软公司的产品能得以在全球范围建立庞大的用户群,与他自身的经营有极大的关系,他在推销方面做的很好,他对自己产品的宣传做的很到位,在我身边的例子就是我们学校的校园大使,在上一个学期,我们班有同学加入了微软的校园传活动,他就经常在班里和大家宣传windows 8 ,分享各种关于这个新的操作系统的信息,还给我们下windows 8的系统让我们做体验,这点确实让他的用户体验比其他公司更到位。微软能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微软在以客户利润为中心做的非常好。微软公司的微软产品都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主要目标,无论是定价低、还是使用简单。因此微软产品才成为大众化产品,基本人人都用微软的产品,利润也随之而来。当然微软对盗版的打击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保证他们利益的行动。windows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微软放纵其盗版的存在,然后当windows操作系统占领了中国市场后,才开始打击盗版,拒绝盗版升级验证。从而微软也垄断了中国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
相对于微软这种以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系列等产品为核心出售正版软件的盈利模式,谷歌作为搜索引擎,起盈利来源自然是提供搜索技术以及网络广告。
对于谷歌来说,他的搜索引擎就是他的一个利润来源,谷歌的搜索技术已经是比其他的都要成熟,处理的都要好。那么自然就有其他搜索公司想要去购买谷歌的搜索引擎服务来优化自己的搜索功能,比如雅虎、网易等都使用了谷歌的搜索引擎服务,这些都是谷歌利润来源的一部分。
但是对于谷歌来说,他的百分之九十的利润来源还是他的网络广告费用。当用户使用谷歌搜索引擎,每当用户进行一次搜索,谷歌就会将与搜索结果相关的广告显示在广告栏,当用户点击广告,进入网站后,广告商就需要向谷歌支付一定的费用。谷歌的广告也并没有占大篇幅,而是以非常简洁的方式出现在网页上。他与其他一些搜索引擎不同的还有,谷歌的理念是只卖广告,你想花钱让自己的搜索结果放在前面是不可行的,他不将自己的搜素结果出售,谷歌的搜索排名都是按照其算法,按照结果在互联网中的被链接率和其重要性来进行排名,然后为用户提供一个较为合理的排名。这也是为什么谷歌拥有强大客户群体的原因,他更大程度的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不因为一部分的盈利而让自己的客户有不好的体验,这样的做法让谷歌搜索成为最成功的搜索引擎。
除了谷歌的搜索,谷歌还提供手机操作系统,邮箱,社交网络等服务。谷歌的Chrome因为其流畅的用户体验,也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体。
谷歌开发的Andriod手机平台已经进入移动领域,并且在移动领域中获取了相当的成功,目前这个项目仍是免费的,但是已经为谷歌获得了相当多的手机用户,当用户已经习惯了这个手机平台,那就是非常可怕的,然后谷歌就可以比较轻松从中获取盈利。
两个公司的盈利模式各有优劣,这个是跟公司的经营方向有关的,不能做详细的比较,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成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们的成功很明显是因为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在支持,他们都是以客户为中心在经营,微软以垄断的方式获取大量群体,而谷歌以他免费的服务吸引用户。但是大家都在说微软目前的发展比较缓慢,不够适应现在互联网的发展,而谷歌的适应更加好。
九:
作为IT界的老大,微软在全世界的IT企业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其影响力从其成立至今一直未曾改变过,然而近几年随着各软件公司的发展,微软公司的地位正面临着各式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为谷歌公司,谷歌作为一家成立不久的公司,其发展速度相当迅速,谷歌以其强大的搜索引擎为平台,通过收取按照搜索的次数来收取授权使用费为其主要盈利模式使得微软公司推出了免费的Office应用。
而微软采用的是行业保准模型为其盈利模式,其最大特征是规模收益递增性,微软公司以其主要产品windows及office软件,为市场设立了微软公司的行业标准,在此标准下,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投入这个行业中,而进入这行业标准下市场的人越多,市场规模扩大,其行业价值就越高,而作为这个行业的标准人,微软公司无疑是这个行业中最大的收益人,如今在全球绝大多数计算机上,都运行着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可以说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在全球处于一个统治地位,仅凭这一项微软公司就足以垄断操作系统市场。微软仅仅靠卖其正版操作系统软件就足以在IT界立足,然而其不光如此,微软将Internet Explorer与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销售后,微软在浏览器市场获得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同时其开发的office软件也处于几乎垄断的地位。同时,微软也试图在开放、已确立的标准之上加入专利功能,以最终达到利用其市场优势来控制“扩展”的标准。有些人将这种策略称之为“包围、扩展再毁灭”。当然,微软公司这种垄断性的做法也招来了不少的批评,同时一些观察家声称,微软作为一个垄断企业令其竞争对手处境窘困:
一方面,竞争对手不愿意承认微软的垄断地位。因为在一个被垄断的市场,只有一家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商。因此对竞争对手而言,将微软称为垄断者会将自己置于一个失败者的境地:这样作等于是否定了自己的存在,或否定了自己能够生存、竞争的能力。
另一方面,竞争对手又希望将微软比作垄断企业,因为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好处。首先,这有可能导致市场管理者(政府)的介入。其次,被看作是“落水狗”的微软竞争对手有可能在公共关系上取胜,以刺激销售。
而反观谷歌公司,搜索引擎技术的开发成本很高,对于一些需要利用搜索技术,但其核心不是搜索服务的企业来说,不愿将巨额的人力、物力花费在搜索技术的研发上,更倾向于从经营大型搜索引擎的企业购买相关的搜索技术。谷歌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其强大的信息处理技术及其他的搜索引擎相关技术都可以作为技术产品授权出售,为其带来经济利益。谷歌搜索引擎,使用一种自创的称为PageRank(网页级别)技术来索引网页,索引是由程序“Googlebot”执行的,它会定期地请求访问已知的网页新拷贝,页面更新愈快,Googlebot访问的也愈多,再通过在这些已知网页上的链接来发现新页面,并加入到数据库。一般的门户网站、网络销售网站、职位检索网站等都会应用到相关的搜索技术,如雅虎、AOL、网易、思科、宝洁、美国能源部等许多大公司和网站以及政府机构正在使用的就是G谷歌的搜索技术。谷歌公司按照搜索的次数来收取授权使用费。
同时谷歌通过竞价排名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广告商竞价,因为互联网的兴起,网络广告应运而生,相对于传统的平面广告,网络广告对于企业有更多的实惠:
(1)大多数网络媒体读者是免费使用的,这样就聚集了更大的人气,而且大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每天的浏览、使用人数都是以百万计的;但是大多数平面媒体则需要读者付费使用,读者的人数也与网络媒体有一定的差距。
(2)平面媒体增加版面于发行量都要增加很大的成本;而理论上讲,网络媒体的容量则可以无限扩大。
(3)网络广告,使得广告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来决定广告投入,开始时可以只掏很少的广告费;而且根据点击率来计费,也让广告主掏钱掏得心服口服。
相对于搜索技术授权,谷歌的网络广告是更大的一个板块。目前,Google的2/3收入来自于广告。谷歌的网络广告主要分为Adwords (关键字广告)和AdSense(文字广告的延伸产品)
搜索的方便性和使用的免费,使得谷歌聚集了极高的人气。 而所谓的竞价排名是按照出价高者排名靠前的原则,对购买了同一关键字的网站进行的排名,当用户提交相应关键字进行检索时,竞价较高的网站就会出现在检索结果页面较前的位置的一种推广方式。最重要的是,广告主是按用户点击数付费的。也就是说,用户一开始只要付极少的费用就可以刊登广告,而且,可以保证用户的每次付费。排名的结果与检索结果同时显示在检索页面的左边,对于购买了相应关键字的商家,其产品信息、相关网址链接会出现在检索结果的前几位。
另外近年来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谷歌开发了安卓操作系统,而该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其为一个开放式平台,因而使得移动终端上的app形成了激烈的竞争,而谷歌这一做法,使得微软公司也不得不转向移动设备操作系统的开发。
相比较谷歌与微软的盈利模式,谷歌的盈利模式可能更受大众青睐,而微软其垄断性做法可能更加容易遭受同行业的敌视。在我看来,谷歌抓住了未来信息化的主流,其更加开放、包容的平台将进一步占据市场。微软对于市场的垄断似乎难以打破,然而未来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其垄断地位终究会受到各方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已经开始减少对开发商对微软公司windows系统的依赖,而微软近年来发展缓慢和谷歌的飞速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微软传统的软件+服务策略模式已经成为微软公司前进的绊脚石,而微软如果不进行盈利模式的改革,其业务模式崩溃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大,而谷歌以其谷歌app和其广告竞价排位的盈利模式得以飞速发展,同时其盈利模式的趋势也为更多的公司所效仿。
十:
微软和谷歌是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强大最成功的IT巨头之二, 从操作系统到办公软件, 从浏览器到搜索引擎, 从计算机网络到移动互联等等,这两个巨头在IT产业有着强大且多元化的产品链, 也有着让他们领跑IT产业多年的成功的运行和盈利模式。 从表面看来, 微软更像一个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逐渐走下神坛的昔日霸主, Windows桌面系统不再如日中天, WP系统市场占有率更是比IOS和Android低很多; 而谷歌更像一个有着新鲜血液和强大创造力的科技股, 从移动智能端到可穿戴智能设备, 完全免费的Android更是有着强劲的竞争力。然而事实是不是如此? 两个巨头的盈利模式又是怎样的? 本篇文章通过对搜索到的资料整理和论坛以及网站的观点的收集, 对微软和谷歌的盈利模式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分析, 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
一、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
正版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是微软盈利中的重要角色。 微软的Windows系统几乎统治了大多数的PC机, 而微软正版的Windows系统和Office软件都是付费许可使用的。 Windows系统和Microsoft Office这两大产品曾经是微软最大的营收来源。 而在未来的很多年里, Windows系统的统治地位恐怕也很难撼动, 因为在PC机上, Windows的应用软件最大, 游戏最多, 设备兼容性好, 而且大家也用的最久最习惯。 然而在移动智能手机方面, 微软的WP系统并不像它的PC机系统那样有竞争力。 虽然微软也认识到了移动端的重要性且不断地采取措施, 包括像收购诺基亚, 去扩展市场份额, 但是在IOS和Android的夹缝中, WP的步伐显得无比艰难。
反观谷歌, 不论是PC操作系统Chrome OS, 还是办公软件Google docs, 都是免费的, 虽然Chrome OS正蓄势待发, 但是Google docs却造成了很多的Microsoft Office的用户流失。 而谷歌的安卓系统更是完胜微软WP系统。
相比之下, 微软以出售正版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盈利模式曾经辉煌过,但是, 随着Ipad, Iphone等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发展, 人们对PC操作系统的需求也会逐渐减小。 何况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终端的市场比PC机要大很多。 而谷歌的安卓占占市场份额大, 但是安卓系统是开源的, 谷歌并不会因为手机厂商使用安卓系统就可以获取费用。 实际上, 谷歌的安卓系统只是谷歌广告营收的一部分。 同时, 使用安卓手机的时候, 在安卓应用商城下载应用就要注册谷歌账号, 然后就有可能用到谷歌的服务, 这也是用户入口的争夺手段之一。
所以, 微软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是付费产品, 微软通过收费允许用户使用来获得营收, 而谷歌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更像是谷歌免费服务中的一项, 旨在获得更多的用户, 从而增加自己的广告收入。 显而易见的是, 微软在今后将其作为主要营收不再适用。 而微软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和保护PC端的市场份额。 现在, 7寸大小及更小的移动设备安装Windows 8是免费的, 这使得很多优秀的Windows平板出现。 可见微软也在及时地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二、搜索引擎
谷歌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 而微软也有自己的搜索引擎Bing搜索。就搜索引擎来说, 谷歌搜索的用户要远多于Bing搜索。 事实上, 谷歌的搜索广告收入是其最大的营收业务。 谷歌通过竞价排名的方式获得网络广告的收入, 而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 网络价值是很大的, 网络广告对于企业来说比传统的平面广告更实惠。 企业可以先出很少的广告费投入, 然后通过点击的次数来付费, 点击的次说多则付费多, 点击的次数少则付费少, 企业付费也会很放心,因为所有的费用都有所价值, 不会出现“我可能浪费了我的广告费”的情况。 如果企业想在一些关键字的搜索结果上排名靠前, 只需要竞价, 高者排在前面即可, 而且收费仍然按照点击量来计算。 谷歌的网络广告分为Adwords广告和Adsense广告。 Adwords广告是关键字广告, Adsense广告是比Adwords广告更加先进, 更加复杂的商业模式。 这些广告收入成为谷歌最重要的营收来源。
谷歌已经成为国外用户最习惯使用的搜索引擎。 在国外, Google甚至成为一个生活中常用的动词。 很多人会跟你说“Google it!” 相比之下, 微软的Bing搜索没有谷歌搜索成功。 甚至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Bing工程师考虑Bing搜索结果的时候只关心第一页, 因为用户在Bing搜索结果第一页找不到想要的东西时, 会直接去用谷歌搜索。
实际上, 搜索广告作为谷歌盈利模式中最重要的部分, 搜索引擎的强大理所当然。 微软的Bing搜索更像一个对抗性的产品, 真要和谷歌在搜索引擎上下太多功夫竞争得不偿失。 但是, 搜索引擎作为重要的网络用户入口, 微软又不能弃之不顾 , 所以Bing一直在努力, 但是又不温不火。
三、浏览器
根据国外StatCounter四月份整理的浏览器市场份额统计, Chrome高居第一, IE浏览器紧随其后。 但是在国内, 通过百度统计的一百多万个站点的访问, IE浏览器却比Chrome高。
浏览器同样是用户入口的重要争夺点。 在一定程度上, 浏览器和搜索引擎是息息相关的。 使用一款浏览器, 用户则有很大可能使用浏览器的默认主页, 就有很大可能使用浏览器默认的搜索引擎。 所以, 浏览器的竞争和搜索引擎一样激烈。 微软将IE和Windows捆绑在一起, 使得IE的市场份额得到了很大的助力, 基本每台安装了Windows的系统上都有IE浏览器。 然后真正使用IE浏览器的用户并没有数据所显示的那么多。 就我周围的人来说, 大多都选择了其他浏览器, 而且Chrome和Firefox这样的浏览器确实比IE的用户体验要好。这也许是因为微软一开始在意识到浏览器很重要并捆绑到系统的时候, 并没有意识到浏览器比他们所认为的更重要。 Chrome作为一个加载速度超级快的浏览器, 它的内核也被其他浏览器如360浏览器使用。 而IE相比之下兼容性更好。
总的来说, Chrome和IE浏览器旗鼓相当, Chrome更受欢迎一些。 但是, 同为各自旗下浏览器产品, 他们对盈利模式的影响没有搜索引擎那么大, 可以看做是一项服务。 这使得他们的应用软件多元化, 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四、硬件设备
同作为IT企业, 微软与谷歌在硬件设备方面却也均有涉猎。
微软的XBox是其看法的家用游戏主机, 比索尼的PS2的性能要高两倍左右。 Xbox在美国上市后,全球销量最后仅次于PS2, 但是微软并没有盈利, 甚至卖出的两千万台每台亏损了125美元。 也就是说Xbox现在仅仅是投资, 是否能收获还要看以后。
谷歌则在不断研发者可穿戴设备。 谷歌眼镜就是其中一款可穿戴设备, 其全名为Google Project Glass, 与2012年4月发布, 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 谷歌眼镜小而强大, 包含了很多高科技, 包括蓝牙, Wifi, 麦克风, 扬声器, 照相机, 触摸盘, 陀螺仪等。 从类似于科幻电影的眼镜导航, 到与互联网的无缝连接, 使得这款眼镜备受关注。 但是因为成本过高, 缺少应用, 分散注意, 侵犯隐私, 设备漏洞等原因, 谷歌眼镜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与Google Glass功能相似的谷歌智能手表也正在研发。 对于谷歌来说, 智能可穿戴设备很适合谷歌的本地战略, 即以自然有益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周围的实时信息。 同时, 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潜力巨大。 可以说谷歌的不断创新和研发以及服务的完善是其魅力所在。
谷歌TV也是与2010年秋季上市的一款谷歌产品。 他将网络与电视连接在一起, 成为一套新的娱乐体系。 但是同其可穿戴设备一样, 谷歌TV仍有很多问题。 但不管怎样, 谷歌在硬件设备上的投入和研发是其对未来盈利模式的一种探索。 相对与其他观望者, 谷歌正在积极前进。
很明显的是, 微软和谷歌作为IT巨头, 在硬件设备上的研发也只是其对盈利模式的探索性措施。 从目前看来这些研发并没有真正给他们带来多少盈利。
五、产业链
巨头们都喜欢在自己的领域不断完善并打造一条“帝国”产业链。 他们不断圈地, 不断收购, 不断将自己的服务做成整个体系, 这样用户只需要在自己提供的服务下便能完成所有用户想干的事情, 而每个巨头不管能不能从其他巨头口中夺食, 都会去尝试竞争。 所以, 从某种程度上说, 巨头们的模式各异却又殊途同归。 微软盈利的传统模式就是正版操作系统和软件, 以及一系列的服务, 谷歌则是网络广告为主要盈利模式。 但是, 他们都在试图打造自己的产业链, 提供完整的互联网服务, 让用户使用自己的服务。
微软的“三屏一云”就是一个产业链, 串在一起成为一个大的平台。 电脑屏幕, 电视屏幕, 手机屏幕就是三“屏”, 已经发布的Windows7, windows8和即将发布的Windows10是电脑端, Windows Phone是手机端, Xbox360是游戏端。 而Azure是云计算的平台, 另一个起到桥梁作用的Skydive可以实现三个端的连接, 这样一个简单的产品链, 却让我们看到了, 微软正在建造一个基于Windows系统的终端和各项网络服务组成的无缝连接的“帝国”, 用户在这个帝国里, 使用一个微软账号便可以获得各种服务, 满足几乎所有的需求。 这无疑对用户是一个极其大的吸引, 使用多个终端, 在PC上, 在手机上, 都感觉是同台设备, 并且云也保证了信息的安全。 甚至玩Xbox主机游戏可以通过设备云连接与好友通信, 一起畅玩, 无限自由。 而且Windows 8 , Windows Phone 8, Xbox主机界面风格统一的UI也更容易使用。
而谷歌显然也做出了类似的措施。 不同于微软的是, 谷歌在移动端, 电视端均使用的Android系统, 其PC端的Chrome OS也即将面世, 有望改变行业规则。 谷歌已经在操作系统, 软件和互联网等领域成为行业巨头, 虽然硬件是目前的短板, 但是谷歌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却让其极有可能打造一个谷歌电子王朝。 而市场上使用安卓系统的智能家居和移动设备有很多, 这也为谷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旦这个产业链成熟, 那家里电视、冰箱、空调, 甚至门、 桌, 都有可能在一只手表下控制自如。 随着Android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谷歌的这把利剑会带来更多的收益。 不过按照谷歌的盈利模式, 这个产业链带来的是更多的广告收益。
与此同时, 巨头们的军备竞赛也一如既往的激烈。 为了实现产业链和补强自己的短板, 甚至为了挖几个人才或是其他原因, 微软和谷歌不断收购一些有潜力甚至有实力的公司。 打开维基百科查他们收购的公司列表, 从软件到硬件, 从小到大, 仅仅谷歌就收购了一百多个。 微软甚至收购过Facebook的股份。 这样不断纳新不断吸收IT界新兴企业的巨头是很难没落的。 而巨头们的盈利模式也成了建立庞大完整的产业链帝国, 建立更大的产业链帝国。
六、总结
总结看来, 微软的盈利模式是软件加服务策略, 但是微软正在慢慢改变。 而谷歌的盈利模式就是广告, 并且在这条路上不停向前。 这两个巨头都在不断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产业链来吸引用户, 而且学习和吸收能力都很强。 所以微软不会走下神坛, 谷歌也不见得比微软强, 甚至他们的盈利模式都已经不仅限于IT行业, 像两棵大树, 盘根错节, 不断扩张。
以上。
十一:
一、引言
微软和Google一个已经统治PC市场长达30年之久,一个创立已经十几年看不出创业公司的稚嫩,两代互联网霸主都在互联网的血雨腥风中展现出了高超的商业智慧,他们独特的盈利模式对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有着良好的启迪。
二、微软盈利模式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微软将其产品模型逐渐发展为行业标准模型,并将行业标准模型作为自身的的主要盈利方式,该模式贯穿在微软整个的发展长河中。
1、程序设计语言:微软BASIC
微软创建早期以销售BASIC解译器为主要盈利手段,并且是世界少数几个BASIC解译器商业供应商之一。微软试图使自己的语言适用于多种硬件设备,从而建立了多元的收入流。程序员只需一次编写程序,程序就可以在各个平台上运行,提高了程序员的效率。而程序员编写的程序也促进了用户对微软BASIC的认可和使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式的良性循环,并使微软建立了一个与平台无关的标准。这样微软BASIC解译器成为公认的市场标准,被各大厂商认可。
2、赢在操作系统
早在1980年,IBM公司选定微软作为其新PC机的操作系统供应商。微软敏锐地意识到IBM公司进入PC市场对于微软将是一个极佳的机遇,通过与IBM的合作,一方面微软将会获得大规模的发货量,另一方面微软可以通过IBM发布自己的语言和操作系统,并成为新的个人电脑市场上的事实标准。微软主张先赢得客户再提供技术,时间紧迫,于是微软没有开发一个新系统,而是购买了一个系统,并命名为MS-DOS。吸收程序设计语言的经验,微软与多家美国电脑设备制造商签定了合同。整个80年代,MS-DOS成为个人计算机市场的操作系统标准。
3、windows与office
利用BASIC和MS-DOS的成功,微软巩固了与设备制造商的重要关系,使其有着巨大的销售渠道,同时windows迎合了用户对于简易型的追求,满足了用户使用多种应用程序的需要。并且微软建立了人机交互的新规范,鼓励人们使用windows。所有一切促使了windows的成功。
利用windows标准的成功,微软又在office软件系统上取得巨大的价值。在零售渠道,微软用较低价格提供捆绑系列软件。对大企业而言,微软首创了并行许可证。迅速增长的用户数量给微软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益。
三、谷歌盈利模式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后起之秀,Google 的创新正在开创互联网盈利模式新纪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Google公司的新盈利模式对于现代互联网盈利模式有着更深刻的指导意义。
1、搜索技术
Google作为全球公认的最大搜索引擎,其强大的搜索和信息处理技术可以作为技术产品授权出售,作为盈利方式。一般的门户网站都会用到相应的搜索技术。Google按照搜索次数收取授权使用费。
2、竞价排名
Google推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中最常见的也是见效最快的是Google竞价排名。目前,Google盈利的2/3来自于广告。竞价排名是按照出价高者排名靠前的原则,对购买了同一关键字的网站进行的排名,当用户提交相应关键字进行检索时,竞价较高的网站就会出现在检索结果页面较前的位置,主要是以点击付费。
3、关键字广告
Google AdWords 是一种快速简单的购买广告服务的方式,与竞价排名不同,Google 在搜索结果右边刊登的是关键字广告。广告展示完全免费,按照用户点击次数计费,用户一开始只要付极少的费用就可以刊登广告。
4、Google AdSense
Google AdSense是Google推出的针对网站主的广告形式,实际是Google旗下的广告联盟。通过Google AdSense,广告商向Google提供定制的广告并缴费,站长在自己的网站发布广告并根据点击量获取相应的收入。
5、无线技术
无线搜索基于移动网络的特点使得该服务拥有了可实现易操作的收费体系。Google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是中国移动,它为中国移动音乐和应用平台提供搜索支持。在此之后,google 又联合中国移动、摩托罗拉、高通等30多家企业,共同开发开源代码手机操作系统 Android。
十二:
微软和谷歌这两个公司可以说是当前全球计算机科技公司中的执牛耳者,但两个公司的意识形态、盈利模式和公司文化却各不相同。本文就试以盈利模式为主,来对比分析这两位科技龙头的不同之处。
在讨论盈利模式之前,不得不先了解这两个公司的历史背景及主要业务。
微软早期由Bill Gates一手创建,最初靠IBM进入个人电脑领域的机会,抓住了通过销售与PC配套的操作系统等软件而名声大噪,一跃成为软件行业最赚钱的公司。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微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软件体系,与其操作系统相匹配,其中包括Office办公套件,IIS Web服务器软件等。至今,其在操作系统领域,windows在全球大部分地区仍然占据着垄断地位。
谷歌相较微软起步晚,在微软成立20多年之后,创始人Larry Page才在斯坦福的大学宿舍中完成了这个在线搜索引擎的开发。短短的几周时间,访问量就挤垮了斯坦福的服务器。谷歌的PageRank算法,以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很多需要这种服务却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公司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然后,谷歌还推出了当今占据移动终端绝对多数的操作系统,Android。
微软的盈利模式:
1.正版软件(如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套件)
2.服务产品
3.Xbox(如Xbox 360)
4.游戏(如帝国时代、光晕)
5.网络服务(如MSN、Outlook和Hotmail)。
微软30多年来一直垄断着桌面操作系统,以传统的软件销售方式将Gates捧上了世界首富的宝座。但是微软相比谷歌来说,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公司,不开源的思想和保守的学习方式,都让这个巨头在今天移动端市场的冲击中有些捉襟见肘。
而谷歌恰恰是个极富创造力的公司,拥抱开源,不仅吸引了大批人才,还积极尝试开发新技术,不断引领时代潮流。
谷歌的盈利模式:
1.搜索技术(如PageRank算法)
2.竞价排名
3.广告(如关键字广告)
4.无线搜索技术
如果说微软是桌面操作系统的霸主,那么Android就是移动端操作系统之王。谷歌主要致力于移动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如不断开发新一代的Android系统,提供更好的移动搜索服务等。
两家公司都有面向开发者的平台,微软有最好的开发文档手册MSDN和一系列与微软产品相关的软件开发平台,而谷歌则有Google API面向Web开发者提供的一些网络服务。
两个公司的盈利模式对比:
1.从价值创造方面来看,微软属于传统的价值创造,仍然以销售软件为主;而谷歌属于互联网创造,主要来自专利授权和网络服务提供。
2.从核心目标来看,微软是独占用户,实现垄断;而谷歌则是让用户尽可能短的时间停留在谷歌的页面上。
3.从产品多元化来看,微软有windows、office和IE;而谷歌相应的推出了google docs、Android和Chrome。
总的来说两家科技公司之间虽然在盈利模式上完全不同,但在一些重要业务上有竞争关系。Google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正方兴未艾,对曾经的巨头微软步步紧逼,从移动领域市场的绝对优势,到Google Apps对微软桌面软件构成的威胁,都让一些企业开始转而投身谷歌;而微软则意识到发展方向的局限开始改变策略,投身云计算服务的开发研究。
未来是属于有准备的公司的。微软已经日薄西山,而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谷歌无疑是其中的领跑者。但是未来的未来,谁知道谷歌不会变成另一个微软呢。
十三:
美国互联网企业都个性十足,但亚马逊绝对是可以独树一帜的互联网公司。它的个性成就了世界第一的电商公司(虽然市值被阿里超越,但其以网上书店作为起家的历史可谓奇迹)。但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国内也有许多市值超过千亿的公司,但是论给用户创造的价值,可以说是世界一流的。就拿如今的国内市场来说,能够以一种尊重并且诚实的态度来对待用户的公司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
这里,亚马逊强调的是用户体验。这一点,从亚马逊的首席执行官贝佐斯的致股东信中可以看出“在客户体验方面,我们已经设置了非常高的门槛,并且有着异乎寻常的不断改进的紧迫感。”因此,“我们要基于长远创造更好的客户体验”。
当然,本文讨论的是基于软件经济学的互联网公司的经营模式。所以在此就不再叙述亚马逊的公司文化了。
在本文中,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亚马逊公司电商模式:
1、以科技为主的电商公司
2、基于怪诞行为学方面的理解
一、以科技为主的电商公司
在以B2C为主的电商公司中,以科技来谋取利益的并不多。亚马逊就是其中一典型的代表,而其最能代表自身科技实力的就是它的推荐系统。
在1998年,收购电影数据公司IMDb,数据挖掘公司Jungle。这两家公司无疑确立了亚马逊公司在数据挖掘领域的地位。
数据挖掘主要是在大量数据中通过一定的算法搜索,得到有价值的规则或者信息。
而亚马逊做的就是将大量的客户购买信息融合在一起,为客户推荐客户想要的东西。
当然,在技术方面,由于学历以及经验的限制,在这里就不过多叙述了。
但是,数据挖掘所能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在数据挖掘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某零售商为了扩大自身的利益,决定对用户购买数据进行分析。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他们发现尿布和啤酒同时售出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带着将信将疑的态度,零售商将尿布和啤酒放在了一起。就这样,在下一个月中这两个商品的销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零售商感觉很奇怪就调查了购买这些东西的那些人,最终知道了原因。原来一般来买尿布的都是男性,都是在买啤酒的时候随便捎带的。这里所运用的数据挖掘算法就是关联规则挖掘。很容易从例子看出它的优点,不需要对原因进行分析,可以直接通过数据得到有价值的啤酒与尿布。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亚马逊的推荐系统主要集中在基于内容的推荐和协同过滤推荐。什么叫基于内容呢,也就是利用向量模型和TD-IDF信息熵模型来表达相似度,最终得出相似度最高的商品给予推荐。就拿亚马逊的特色–书来说吧,把每本书的每一个单词建立一个向量,然后根据欧式距离公式(由于课程性质,这里就不过多叙述,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距离)计算出距离,再将距离最近的找出,最近的即为相似度最高的。由于这种方法仅根据两本书的内容,因此可以对新书进行推荐和预测销量。也就是说,如果一本新书和一本畅销书很像。那么,它就很有可能是一本畅销书。这就是基于内容的推荐。
在亚马逊的推荐系统中,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基于内容的推荐。还有许多其他方式。这里再介绍一种协同过滤推荐。协同过滤推荐可以说是很多网站都在用,但是要说最好,应该就是亚马逊了。在购买书籍的时候,网站大都要求对所购书籍进行评价,还有注册时需要很多的个人信息填写。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些都是个人隐私。从一定角度上说,这只是一个商家需要的数据。协同过滤推荐和基于内容的推荐差不多,但是其推荐的方式是一种基于概率的。就是将相似的人以一种条件概率(贝叶斯公式)的形式聚合在一起。根据相似人的喜欢程度最高的书籍,推荐给读者。
二、经营方面的小策略
在经营方面,由于笔者能力的限制,主要以非理性行为学(怪诞行为学)为主。用过亚马逊的都知道,在购物车的下面,一般都会有满多少免邮费的logo,这里的免邮费可不是白给的。因为,客户可能因为免邮费而付出更高的代价。
要想分析原理,得从怪诞行为学“零“历史与传奇开始。免费的东西让人感觉良好,这不是什么秘密。但是,更重要的是“零”不仅仅是一种特别的价格表示,它还能唤起热烈的情绪—–成为一种非理性兴奋的来源。
免费带来的麻烦就是让一个压根你不想买的东西变得吸引人。当然这是消费者所不期许的,但却是商家所喜欢的。
在亚马逊的购买中,你是不是很容易的就因为免运费就多买了一本书。在阅读怪诞行为学之前,笔者就上了好多次亚马逊的当。现在似乎还多了一个满多少免费送书。
在怪诞行为学这本书中,其作者做了多次实验。其中一个关于巧克力的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免费的魔力。在一次试验中,他们在溢出公共建筑旁边摆好了桌子,买了两种巧克力(高贵的瑞士莲和廉价的好时之吻)。第一次实验将瑞士莲定价为15美分,将好时之吻定价1美分。73%选了瑞士莲,27%选了好时之吻。第二次将两个各降一美分,即瑞士莲14美分,好时之吻免费。31%选择了瑞士莲,69%选择了好时之吻。也就是说,因为免费,人们都放弃了更加高贵的瑞士莲而选择了好时之吻。
显然,因为免费的缘故,高贵的瑞士莲被击败了。这里免费的诱惑随之也体现了出来,如果我们仅仅的想到了免费的邮费。那我们就真的如了商家的愿了,最终就会花费比邮费还多的价钱。
在软件经济学的世界里,还有很多我不了解的东西。以上仅是我这学期潜心学习所得到的浅薄知识,至于更深层次的了解。还需要以后更加努力的学习以及更加广泛的阅历。我相信,在以后地发展中,软件经济学将成为一门独立而又博大的学科。
十四:
作为美国八大金刚中王者级别的存在,微软和谷歌占据了及其重要的地位,在地球村,没有用过微软window和Google搜索引擎,安卓的人几乎不存在,但是有好多人不知道微软,谷歌如何盈利,在此一一讨论。
标准模型是最强大的行业的特点即回报率提高到规模,在增加返回到工业规模,大量的竞争者(从设备制造商的起点,到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对用户)被吸入到工业标准“万有引力场” 。越多的人进入该系统,该系统是越有价值的。因此,随着行业标准的系统的价值的增加,持有人可取得更高的回报。当一个新的供应商试图打破建立新的系统,即使新的系统更加突出,他也将受到所有人的攻击,这些标准是所谓的引力场,这里我们经常看到,即使一些标准漏洞百出,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Microsoft公司将产品(window)过渡到行业标准,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利润引擎。甲骨文公司通过建立关系型数据库的行业标准,也导致了类似的好成绩。IBM的x86架构,英特尔芯片,都是产品成为整个行业标准的例子。在工业标准竞争中失去优势的公司的不得不服从市场,利润下降。这是显而易见的。
接下来我们看看微软和谷歌的对比吧!
微软:1:软件
1 操作系统
2 应用软件 (office,visual c++)
2 硬件
XBOX (Xbox 360)
3 游戏
帝国时代,微软模拟飞行,光晕等。
4网络服务
谷歌
- 搜索技术
- 竞价排名
- 广告
- 无线技术:开发开放源代码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
两者的对比
在企业目标方面,微软为独占用户,实现垄断。Google则是使用户尽快得到其想要的东西。
在产品线方面,二者都实现了多元化,并在多个产品展开竞争。如办公产品:微软推出了office。Google推出了google docs。在操作系统:微软推出了windows系列。Google推出了android。在浏览器:微软推出了IE。Google推出了chrome。
微软的主要收入源是Windows和Office(忽略中国的盗版行为),但这window和office的市场的地位不断遭到谷歌等新厂商的挑战。开源系统Linux的快速发展已经降低了应用开发商对Windows的依赖,此外,谷歌也在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Android和Chrome OS,且免费提供。Android已经对智能手机平台达到了八成的占有率,而Chrome OS将来也可能影响到Windows。至于Office,虽然现在占有率比较高,但同样面临着谷歌在线办公应用Google Apps的强劲挑战。
由此可见:微软业务模式被谷歌挑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在国外知名互联网企业中,甲骨文类似于微软,Facebook,推特则类似于谷歌,苹果则是凭借硬件获利,雅虎作为门户网站凭借广告等获利,亚马逊则是电子商务起家,暴雪,AE依赖游戏盈利。我们比较国外互联网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比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接下来我们比较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
1.腾讯:基于“微支付”这一概念在“互联网增值服务+广告”这样一个模型。而互联网增值服务(如QQ会员)成为腾讯盈利的主要力量。腾讯的利润是基于一个前提,就是巨大的用户数量,这也是腾讯最大的法宝,在3Q大战中腾讯的用户数量优势表现无疑。腾讯尽可能通过微信在移动端形成新的平台,加上连续收购,进入视频,音乐,电子商务市场。
2.阿里巴巴:主要业务是电子商务,但阿里巴巴并不直接参与商品交易,只是建立了一个B2B基础设施的企业信息平台。盈利模式是“会员费+广告”,具体业务可分为天猫,淘宝等。支付宝业务足以动摇银行业,这是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3.百度:最为人所知的互联网公司“BAT”,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盈利模式是“竞价排名+网站联盟”。
4.门户网站:三大门户,即网易,新浪,搜狐。从三大门户网站的产品线可以看出,盈利模式基本上是“广告+网游+其他无线增值服务”。网易的游戏,音乐(网易云音乐),新浪微博新浪视频,搜狐的搜索引擎(搜搜)输入法等都是新的增长点。
5.360:凭借360免费杀毒软件聚集极高人气后,360又进入浏览器,网盘,搜索引擎等市场,盈利模式与百度类似,不再讨论。
6.小米:凭借饥饿营销的战略,在短短3年时间里占据了不少智能机市场,但我们应当看到小米除了手机外,还有小米平板,充电宝,路由器,小米电视等产品,并凭借米粉效应扩大产品线,如手机卡套等。同类企业还有联想,华为,中兴,酷派等传统手机厂商及魅族,锤子等互联网手机厂商。
7.京东:电子商务与阿里巴巴类似,但最大不同在于阿里巴巴自身不参与商品交易,而京东参与。同类互联企业还有苏宁(单指电子商务,不包括实体店),亚马逊等。
8.视频网站:优酷土豆,爱奇艺,乐视,风行,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主要依赖广告机和会员收入,其中不少企业处于未盈利状态(汗!!!),在此不予讨论。
9.豆瓣:我们不得不讨论这个奇葩的公司,是因为豆瓣是唯一在国外模板的中国自己的互联网企业,其能生存下来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
在此我们看到中国并没有出现微软式盈利模式,原因在于中国互联网起步较晚,未积累技术优势,但百度等盈利模式接近谷歌,阿里巴巴类似于亚马孙,小米类似于苹果,豆瓣(汗!不知道)。但是应当注重建立自己的万有引力圈,建立行业标准,这才是一流企业。正所谓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服务,三流企业卖产品,四流企业卖劳力。就是最好的说明。同样应当注意中国国情,如网民众多,但是不习惯于付费方式。不注重专利版权等,法律不完善等要有自己的应对方法。雅虎亚马逊等不适应中国市场都是明显的例子。
十五:
微软与谷歌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截止2014年12月19日,微软市值为3927.18亿,谷歌市值为3502.71亿,不相上下,但是两家企业的盈利方式却截然不同,本文从两个公司的盈利来源开始,分析两家公司盈利模式,进行对比总结。
微软盈利分析
首先来看一下根据微软2013财年的财报做出的统计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微软多半数的营收都来自企业以及商务方向,主要包括Office企业版,Windows Server,SQL Server,Windows Azure,Office365商业版等。其他则包括Windows个人版授权,Office个人和家庭版,还有Xbox,Surface,Windows Phone等硬件产品带来的收入。
自微软新CEO纳德拉上任以来,微软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移动为先,云为先”。特别是近年来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微软云的核心Windows Azure和Office 365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云计算方面,虽然Windows Azure有着强劲的对手—亚马逊AWS,但是仍然有极大的发展空间。Office 365在企业市场则是有十分大的吸引力,Office 365不仅提供了基本的Offic,还提供了全套的企业云办公解决方案。
在硬件方面,虽然Xbox对于用户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但是Surface以及Windows Phone的销量仍然差强人意。
总的来说,微软由原来的商业及个人软件授权模式,逐步变为主要面向商务授权和商务云计算方向发展。
谷歌盈利分析
谷歌搜索作为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收益,虽然谷歌的一系列服务都是免费的,但是谷歌真正的赚钱法宝是——广告。谷歌是一家广告公司,而不是科技公司。这句话,反映了谷歌的主要盈利为广告收入,广告收入在谷歌的营收比例曾一度高达96%。
在上图中, Google website和Google Network Members’ website 两项都是广告收入,前者是在谷歌自己的网站上的广告收入,包括搜索、邮件和Youtube等,后者是网站或者app在自己应用内插入广告,通过用户点击来获得分成。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广告服务,分别是AdWords和AdSense。AdWords是在用户搜索特定的关键词时,出现在最前方的结果,如下图。
还有一种AdSense,则是网站可以将谷歌的广告放在自己的页面上,通过计算用户点击数量,谷歌会与网站进行分成。
在其他项里,主要是一些非广告收入,包括云计算,硬件等。
虽然谷歌的收入单一,但是谷歌却在许多方面都有涉足。首当其冲的就是谷歌开发的Android操作系统,作为占有量最大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却是开源的,意味着手机厂商可以不从谷歌取得授权而应用在手机上,而谷歌在Android上的盈利手段也仅限于广告以及Play商店销售提成。非常有意思的是,相反的,微软却对每一部Android手机收取5-15美元不等的专利授权费用,主要是因为微软持有在通讯录管理和闪存擦写等方面的专利。
另一方面,谷歌的Chrome浏览器和ChromeOS在国外市场大行其道,虽然谷歌从这些方面没有直接盈利,但是在占据互联网入口之后,相信谷歌还有更大的作为。还有谷歌野心勃勃的气球计划Loon,如果在未来真的可以实现,将成为谷歌真正的杀手锏。
对比与总结
如果要对比微软和谷歌,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科技巨头——苹果,苹果的市值与微软和谷歌的市值加起来差不多,三家公司在很多地方都有竞争,特别是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三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都掌握着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苹果的优势在于生态圈的完善,硬件和软件一起卖,iPhone,iPad,MAC,iOS,MacOS,AppStore,凭借优秀的用户体验,牢牢抓住了用户。对于谷歌,Android凭借生态开放,成为数量最多的智能手机,Chrome也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ChromeOS也在蚕食Windows的市场,而谷歌的核心业务——广告,则面临停滞不前的尴尬,需要新的盈利模式。对于微软,需要一方面继续挖掘现有的企业市场,微软目前在企业市场,更多的是Office带来的盈利,而对于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以及数据库SQL Server,则是受到了开源软件的挑战,尤其是服务器领域,更多地大企业倾向于基于Linux的服务器以及Mysql、MariaDB等开源软件来降低运维成本,另一方面,在传统的个人用户市场,Windows仍然占有大多数的份额,但用户升级愿望不强烈,大量的用户仍然在使用Windows 7,微软需要在Windows 10操作系统上下更大的功夫。
总的来说,微软与谷歌在盈利模式上有巨大的差别,但是两家公司都需要在巩固目前已有的领域的优势,同时也要寻求更多的增长点来提高盈利,才能在未来赢得先机。